-
00:00
1.
index 1
-
00:07
2.
第一節 「惟理為實」的本體論二、「理」與「陰陽」、「動靜」
-
00:41
3.
第一節 「惟理為實」的本體論二、「理」與「陰陽」、「動靜」
-
02:51
4.
第一節 「惟理為實」的本體論二、「理」與「陰陽」、「動靜」
-
05:01
5.
第一節 「惟理為實」的本體論二、「理」與「陰陽」、「動靜」
-
09:42
6.
第二節 識仁定性的誠敬工夫論一、修養工夫論的根據
-
11:49
7.
第二節 識仁定性的誠敬工夫論一、修養工夫論的根據
-
13:41
8.
第三節「格物致知」二、知行互動、格物窮理與操持涵養
-
13:41
9.
第四節「與物同體」的理想論
-
13:41
10.
第四節「與物同體」的理想論一、「以義安命」與「樂天知命」
-
13:41
11.
第四節「與物同體」的理想論一、「以義安命」與「樂天知命」
-
13:41
12.
第四節「與物同體」的理想論一、「以義安命」與「樂天知命」
-
13:41
13.
第四節「與物同體」的理想論一、「以義安命」與「樂天知命」
-
13:41
14.
第四節「與物同體」的理想論一、「以義安命」與「樂天知命」
-
13:41
15.
第四節「與物同體」的理想論二、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
-
13:41
16.
第四節「與物同體」的理想論二、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
-
13:41
17.
第三章 程顥、程頤的「義理之學」第五節 兩宋之際的理學傳緒
-
13:41
18.
第四節「與物同體」的理想論二、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
-
13:41
19.
第三章 程顥、程頤的「義理之學」第五節 兩宋之際的理學傳緒
-
13:41
20.
第四節「與物同體」的理想論二、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
-
14:39
21.
第二節 識仁定性的誠敬工夫論一、修養工夫論的根據
-
16:38
22.
第二節 識仁定性的誠敬工夫論一、修養工夫論的根據
-
18:01
23.
第二節 識仁定性的誠敬工夫論一、修養工夫論的根據
-
19:59
24.
第二節 識仁定性的誠敬工夫論二、修養工夫論的方法
-
24:09
25.
第二節 識仁定性的誠敬工夫論二、修養工夫論的方法
-
26:19
26.
第二節 識仁定性的誠敬工夫論二、修養工夫論的方法
-
27:43
27.
第二節 識仁定性的誠敬工夫論二、修養工夫論的方法
-
29:50
28.
第二節 識仁定性的誠敬工夫論二、修養工夫論的方法
-
31:15
29.
第二節 識仁定性的誠敬工夫論二、修養工夫論的方法
-
32:54
30.
第三節「格物致知」的認識論與修養論一、命、理、性、心的同一
-
34:35
31.
index 2
-
36:30
32.
第三節「格物致知」一、命、理、性、心的同一
-
38:06
33.
第三節「格物致知」一、命、理、性、心的同一
-
38:12
34.
第三節「格物致知」一、命、理、性、心的同一
-
38:15
35.
第三節「格物致知」一、命、理、性、心的同一
-
40:11
36.
第三節「格物致知」一、命、理、性、心的同一
-
41:19
37.
第三節「格物致知」一、命、理、性、心的同一
-
43:35
38.
第三節「格物致知」一、命、理、性、心的同一
-
45:21
39.
第三節「格物致知」二、知行互動、格物窮理與操持涵養
-
47:27
40.
第三節「格物致知」二、知行互動、格物窮理與操持涵養
-
48:30
41.
第三節「格物致知」二、知行互動、格物窮理與操持涵養
-
49:36
42.
第三節「格物致知」二、知行互動、格物窮理與操持涵養
-
50:52
43.
第三節「格物致知」二、知行互動、格物窮理與操持涵養
-
52:05
44.
第三節「格物致知」二、知行互動、格物窮理與操持涵養
-
54:02
45.
第三節「格物致知」二、知行互動、格物窮理與操持涵養
-
55:23
46.
第三節「格物致知」二、知行互動、格物窮理與操持涵養
-
58:29
47.
第三節「格物致知」二、知行互動、格物窮理與操持涵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