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00:00 1.
    index 1
  • 04:24 2.
    (中大通)三年(531,三十一歲)三月,寢疾。恐貽高祖憂,敕參問,輒自力手書啟。及稍篤,左右欲啟聞,猶不許,曰:「云何令至尊知我如此惡」,因便嗚咽。四月乙巳薨,時年三十一。高祖幸東宮,臨哭盡哀。詔斂以袞冕。謚曰昭明。五月庚寅,葬安寧陵。詔司徒左長史王筠為哀冊文曰:……   太子仁德素著,及薨,朝野惋愕。京師男女,奔走宮門,號泣滿路。四方氓庶,及疆徼之民,聞喪皆慟哭。   所著文集二十卷;又撰古今典誥文言,為《正序》十卷;五言詩之善者,為《文章英華》二十卷;《文選》三十卷。
  • 04:31 3.
    (二)、其它可能參與的編纂者:※日.釋空海(774-835):《文鏡祕府論.南卷.集論》說:「至於梁昭明太子蕭統與劉孝綽等,撰集《文選》。」1. 空海從唐返日的時間是唐憲宗元和元年(806),故所見典籍都應在中唐以前。而《文鏡祕府論》的這段話,根據王利器先生考証,是出於元競的《詩人秀句》,元競又名元思敏,《舊唐書.文苑傳》說他「總章中為協律郎,預修芳林要覽,又撰《詩人秀句》兩卷傳於世。」總章是唐高宗年號,約於公元668-669年,年代較早,所見材料較多。
  • 05:22 4.
    2 劉孝綽《梁書.劉孝綽傳》 劉孝綽,字孝綽,彭城人,本名冉。祖勉,宋司空忠昭公。父繪,齊大司馬霸府從事中郎。孝綽幼聰敏,七歲能屬文。舅齊中書郎王融深賞異之,常與同載適親友,號曰神童。融每言曰:「天下文章,若無我當歸阿士。」阿士,孝綽小字也。繪,齊世掌詔誥。孝綽年未志學,繪常使代草之。父黨沈約、任昉、范雲等聞其名,並命駕先造焉,昉尤相賞好。……時昭明太子好士愛文,孝綽與陳郡殷芸、吳郡陸倕、琅邪王筠、彭城到洽等,同見賓禮。太子起樂賢堂,乃使畫工先圖孝綽焉。太子文章繁富,群才咸欲撰錄,太子獨使孝綽集而序之。
  • 12:57 5.
    ……初,孝綽與到洽友善,同游東宮。孝綽自以才優於洽,每於宴坐,嗤鄙其文,洽銜之。及孝綽為廷尉卿,攜妾入官府,其母猶停私宅。洽尋為御史中丞,遣令史案其事,遂劾奏之,……坐免官。孝綽諸弟,時隨藩皆在荊、雍,乃與書論共洽不平者十事,其辭皆鄙到氏。又寫別本封呈東宮,昭明太子命焚之,不開視也。……後為太子僕,母憂去職。……大同五年,卒官,時年五十九。
  • 13:56 6.
    ……孝綽辭藻為後進所宗,世重其文,每作一篇,朝成暮遍,好事者咸諷誦傳寫,流聞絕域。文集數十萬言,行於世。孝綽兄弟及群從諸子侄,當時有七十人,並能屬文,近古未之有也。   按:劉孝綽在〈昭明太子集序〉中說;「能使典而不野,遠而不放,麗而不淫,約而不儉,獨善眾美,斯文在斯。」(《昭明太子集解》)和蕭統寫給蕭繹的信中所說:「夫文典則累野,麗亦傷浮,能麗而不浮,典而不野,文質彬彬,有君子之致。」觀點相同。因此,劉孝綽參與編輯的可能性極大。
  • 17:35 7.
    ※宋.王應麟《玉海》卷54引《中興書目》錄《文選》並注云:「與何遜、劉孝綽等選集。」《中興書目》又稱《中興館閣書目》,編者為陳騤(1128-1203),南宋初年人,和前一條資料相較,時代相距極遠,中間經過許多戰亂,典籍的散佚已遠非初唐可比。而且何遜去世的時間,最晚不會晚於天監十八年(519),而《文選》選文「不錄存者」,但其中收了劉孝標(卒於普通二年521)作品及徐悱(卒於普通五年524)、陸倕(卒於普通七年526)作品,卒年皆晚於何遜,何遜不當能夠參與《文選》之編纂。且何遜自天監九年後,即不在京城建康,
  • 23:00 8.
    ※其他可能參與編纂者尚有王筠、張緬等人。近來亦有學者主張《文選》乃根據前人所編的文集進行二度編纂者,可備一說。1). 梁武帝《歷代賦》十卷、蕭統《詩苑英華》二十卷、蕭統《正序》(古今典誥文言)。2). 宋.吳棫:《韻補.書目》提到一本書《類文》,注曰:「此書本千卷,或云梁昭明太子作《文選》所集,今所存止三十卷。本朝陶內穀所編。」朱彝尊承此說。(按,徐勉曾奉梁武帝命,作《華林遍略》,或許受此影響而作《類文》。)
  • 25:21 9.
    二、文選的成書時間擬測1. 蕭統《昭明太子集》編成於普通三年,但在〈答湘東王求文集及詩苑英華書〉時語不及《文選》,可知普通三年時《文選》尚未問世。2. 普通七年十一月丁貴嬪有疾,接著去世,其後應守三年之喪,身體心緒皆不佳,應該沒有餘力和興緻編《文選》,故編的下限應斷在普通七年。3. 普通三至七年間,東宮學士最稱繁盛。故《文選》成書時間應在這數年間。
  • 27:38 10.
    三、蕭統的文學思想1. 主張文學是發展變化的,後代作品可以超越前代。但在選文上則不薄今古。如騷類選屈、宋之作,及淮南小山之〈招隱士〉,後人擬作皆不收。令、教、表、啟、彈事等文體,只取魏晉六朝以後人的文章。因為從騷來說,後來擬作的確不如屈宋等人,而以辭藻來說,前人亦不若魏晉以後的作品。基本上《文選》選文除了賦和騷以外,都是詳近略古的。
  • 28:37 11.
    index 2
  • 28:46 12.
    ** after 文選總論.ppt
  • 33:05 13.
    三、蕭統的文學思想1. 主張文學是發展變化的,後代作品可以超越前代。但在選文上則不薄今古。如騷類選屈、宋之作,及淮南小山之〈招隱士〉,後人擬作皆不收。令、教、表、啟、彈事等文體,只取魏晉六朝以後人的文章。因為從騷來說,後來擬作的確不如屈宋等人,而以辭藻來說,前人亦不若魏晉以後的作品。基本上《文選》選文除了賦和騷以外,都是詳近略古的。
  • 34:53 14.
    2. 崇尚典雅,排斥靡艷。故許多《玉臺新詠》所錄的艷詩和咏物詩皆未入選,許多男女之情的樂府作品,以及有影響力的詩人,如湯惠休、何遜、柳惲、吳均的作品,或是像鮑照的〈擬行路難〉等作,皆未入選。而陶淵明之〈閒情賦〉自然亦不能入選。3. 較質樸而少辭藻的文章亦未入選,故後人視為名篇的王羲之〈蘭亭集序〉等,亦不入選。
  • 41:39 15.
    4. 《文選》作品以陸機最多,共六十一篇,其中詩五十二篇;其次謝靈運四十一篇,全為詩;其次曹植三十八篇,其中詩二十四篇;顏延之二十八篇,謝朓二十四篇,潘岳二十一篇,鮑照二十篇,沈約和任昉各十九篇。5. 區分文學和經、子、議論、史等非文學的界限。
  • 45:14 16.
    2. 崇尚典雅,排斥靡艷。故許多《玉臺新詠》所錄的艷詩和咏物詩皆未入選,許多男女之情的樂府作品,以及有影響力的詩人,如湯惠休、何遜、柳惲、吳均的作品,或是像鮑照的〈擬行路難〉等作,皆未入選。而陶淵明之〈閒情賦〉自然亦不能入選。3. 較質樸而少辭藻的文章亦未入選,故後人視為名篇的王羲之〈蘭亭集序〉等,亦不入選。
  • 45:15 17.
    三、蕭統的文學思想1. 主張文學是發展變化的,後代作品可以超越前代。但在選文上則不薄今古。如騷類選屈、宋之作,及淮南小山之〈招隱士〉,後人擬作皆不收。令、教、表、啟、彈事等文體,只取魏晉六朝以後人的文章。因為從騷來說,後來擬作的確不如屈宋等人,而以辭藻來說,前人亦不若魏晉以後的作品。基本上《文選》選文除了賦和騷以外,都是詳近略古的。
  • 45:24 18.
    2. 崇尚典雅,排斥靡艷。故許多《玉臺新詠》所錄的艷詩和咏物詩皆未入選,許多男女之情的樂府作品,以及有影響力的詩人,如湯惠休、何遜、柳惲、吳均的作品,或是像鮑照的〈擬行路難〉等作,皆未入選。而陶淵明之〈閒情賦〉自然亦不能入選。3. 較質樸而少辭藻的文章亦未入選,故後人視為名篇的王羲之〈蘭亭集序〉等,亦不入選。
  • 45:24 19.
    4. 《文選》作品以陸機最多,共六十一篇,其中詩五十二篇;其次謝靈運四十一篇,全為詩;其次曹植三十八篇,其中詩二十四篇;顏延之二十八篇,謝朓二十四篇,潘岳二十一篇,鮑照二十篇,沈約和任昉各十九篇。5. 區分文學和經、子、議論、史等非文學的界限。
  • 45:26 20.
    6. 依當時的文學主張略可分為三派: 復古派:理論方面以裴子野《雕蟲論》為代表。重質輕文。 趨新派:沈約、蕭綱、蕭繹、蕭子顯為代表。徐陵編的《玉臺新詠》為此派重要選本。 折中派:以顏延之、劉勰、鍾嶸、蕭統、顏之推為代表。《文選》即此派的重要選本。
  • 46:41 21.
    四、《文選》的文體分類 (一)、三十七、三十八、三十九類1. 三十七類:清代以來通行的《文選》版本都只作三十七類。2. 三十八類:今本第四十三卷「書」類在丘遲〈與陳伯之書〉和劉孝標〈重答劉秣陵詔書〉之後,接著是劉歆〈移書讓太常博士〉和孔稚圭〈北山移文〉,和以時代相次的編書體例不合。故胡克家在《文選考異》中引陳景雲的說法,認為〈移書讓太常博士〉題目前面脫了「移」字一行。黃季剛、駱鴻凱皆採用此說。3. 三十九類:第四十四卷「檄」類亦在鍾會〈檄蜀文〉下面接著司馬相如的〈難蜀父老〉,恐怕在〈難蜀父老〉前亦脫了「難
  • 57:04 22.
    (二)、分類結構1. 賦、詩、騷為一類,「七」類附之:「七」體創自枚乘,實為賦體。2. 詔、冊、令、教、策文:上所以教令屬下之辭。3. 表、上書、啟、彈事、牋、奏記為一類,書、移、檄附之:此類為下陳情於上之文。書、移、檄、難則屬於平行文書。4. 對問、設論、辭為一類,「序」附之:前三體皆源於楚辭。序乃書或篇章前以說明旨意者,《文心雕龍.宗經》:「論說辭序,則易統其首。」
  • 58:09 23.
    5. 頌、贊為一類,符命附之:皆可算是賦之別體,以歌頌功德為主。6. 史論、史述贊、論為一類,連珠附之:連珠乃連鎖為文,辭麗而言約,析理似論體,故附此。《文心雕龍.論說》:「詳觀論體,條流多品。……辨史則與贊評齊行。」《文心雕龍.頌贊》:「讚者,明也,助也。……及遷史固書,託贊褒貶,約文以總錄,頌體以論辭;及紀傳後評,亦同其名。」《文選》將史論、史述贊、論為一類,與劉勰之意同。7. 箴、銘、誄、哀、碑文、墓誌、行狀、弔文、祭文:箴、銘、誄、碑文、墓誌、行狀用以紀述人之德行;哀、弔文、祭文乃傷逝者而發哀思之
  • 59:33 24.
    五、《文選》詩部探析 (一)、比例1.《文選》六十卷中,賦體占了十八卷多,將近三分之一;詩體占了十二卷多,超過《文選》篇幅的五分之一,因此,詩、賦二體(純文學類)在《文選》的比例中占了一半以上。2. 後代對《文選》詩相當重視,有「選詩」、「選體」之說,頗以此視為漢魏六朝詩的代表:※宋.曾季貍《艇齋詩話》:「若學詩而不知有《選》詩,是大車無輗,小車無軏。」※元.劉將孫《養吾齋集.感遇》其五云:「高者效選體,下者唐作程。」
  • 59:36 25.
    (二)、蕭統的文學主張與詩部選篇之關連:1. 主張文學是發展變化的,後代作品可以超越前代。2. 崇尚典雅,排斥靡艷。故許多《玉臺新詠》所錄的艷詩和咏物詩皆未入選,許多男女之情的樂府作品,以及有影響力的詩人,如湯惠休、何遜、柳惲、吳均的作品,或是像鮑照的〈擬行路難〉等作,皆未入選。※《文選.序》。※蕭統寫給蕭繹的信中所說:「夫文典則累野,麗亦傷浮,能麗而不浮,典而不野,文質彬彬,有君子之致。」
  • 59:38 26.
    (三)、選篇情形:就各代選篇來說,以兩晉最多,其次宋詩、魏詩相近,齊詩最少,主要和當時的重要文學家數量及所選篇章有關,和文學史的觀點相近。《文選》作品以  最多,共收詩52篇,  其次   40篇,  其次為  32篇,    26篇,    、   21篇。
  • 59:39 27.
    (三)、選篇情形:1. 就各代選篇來說,以兩晉最多,其次宋詩、魏詩相近,齊詩最少,主要和當時的重要文學家數量及所選篇章有關,和文學史的觀點相近。《文選》作品以陸機最多,共收詩52篇,其次謝靈運40篇,其次為江淹32篇,曹植26篇,顏延之、謝朓21篇。※《詩品.序》以為:「陳思為建安之傑,公幹、仲宣為輔。陸機為太康之英,安仁、景陽為輔。謝客為元嘉之雄,顏延年為輔。」
  • 59:40 28.
    2. 建安以前作品的選篇:《文選》詩部的選篇上,建安以前的作品僅有:1). 卷十九「勸勵」:韋孟〈諷諫詩〉2). 卷二十七「樂府上」:古樂府三首(〈飲馬長城窟行〉、〈傷歌行〉、〈長歌行〉)、班婕妤〈怨歌行〉3). 卷二十八「雜歌」:〈荊軻歌〉、〈漢高帝歌〉并序4). 卷二十九「雜詩上」:〈古詩〉一十九首、〈李少卿與蘇武詩〉三首、〈蘇子卿詩〉〈四首〉
  • 59:40 29.
    其選篇突顯的文學觀念為: 重視文人的風格和題材,故除了荊軻歌和漢高帝歌以外,皆呈現出文人風格的傾向,不選一些民間風格強烈的作品。 這和蕭統編選《文選》,希望以之作為士人文學教科書的企圖相符。
  • 59:41 30.
    文選序  式觀元始,眇覿玄風,冬穴夏巢之時,茹毛飲血之世,世質民淳,斯文未作。逮乎伏羲氏之王〈去聲〉天下也,始畫八卦,造書契,以代結繩之政,由是文籍生焉。《易》曰:「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。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」文之時義遠矣哉!  若夫椎輪爲大輅〈音路〉之始,大輅寧有椎輪之質;增冰爲積水所成,積水曾微增冰之凜,何哉?蓋踵其事而增華,變其本而加厲。物既有之,文亦宜然。隨時變改,難可詳悉。
  • 59:42 31.
    《易》曰:「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。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」這段話中隱含的邏輯是什麼?為什麼觀「人文」竟然能「化成天下」
  • 59:43 32.
    文選序  式觀元始,眇覿玄風,冬穴夏巢之時,茹毛飲血之世,世質民淳,斯文未作。逮乎伏羲氏之王〈去聲〉天下也,始畫八卦,造書契,以代結繩之政,由是文籍生焉。《易》曰:「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。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」文之時義遠矣哉!  若夫椎輪爲大輅〈音路〉之始,大輅寧有椎輪之質;增冰爲積水所成,積水曾微增冰之凜,何哉?蓋踵其事而增華,變其本而加厲。物既有之,文亦宜然。隨時變改,難可詳悉。
  • 1:05:14 33.
    《易》曰:「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。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」這段話中隱含的邏輯是什麼?為什麼觀「人文」竟然能「化成天下」
  • 1:05:43 34.
    Slide 31
  • 1:05:55 35.
    天文——時變——□□ 人文——□□——化成天下
  • 1:09:28 36.
    Slide 31
  • 1:09:28 37.
    《易》曰:「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。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」這段話中隱含的邏輯是什麼?為什麼觀「人文」竟然能「化成天下」
  • 1:09:29 38.
    文選序  式觀元始,眇覿玄風,冬穴夏巢之時,茹毛飲血之世,世質民淳,斯文未作。逮乎伏羲氏之王〈去聲〉天下也,始畫八卦,造書契,以代結繩之政,由是文籍生焉。《易》曰:「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。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」文之時義遠矣哉!  若夫椎輪爲大輅〈音路〉之始,大輅寧有椎輪之質;增冰爲積水所成,積水曾微增冰之凜,何哉?蓋踵其事而增華,變其本而加厲。物既有之,文亦宜然。隨時變改,難可詳悉。
  • 索引
  • 筆記
  • 討論
  • 全螢幕
文選1110912
長度: 1:11:10, 瀏覽: 344, 最近修訂: 2022-09-12
    • 00:00 1.
      index 1
    • 04:24 2.
      (中大通)三年(531,三十一歲)三月,寢疾。恐貽高祖憂,敕參問,輒自力手書啟。及稍篤,左右欲啟聞,猶不許,曰:「云何令至尊知我如此惡」,因便嗚咽。四月乙巳薨,時年三十一。高祖幸東宮,臨哭盡哀。詔斂以袞冕。謚曰昭明。五月庚寅,葬安寧陵。詔司徒左長史王筠為哀冊文曰:……   太子仁德素著,及薨,朝野惋愕。京師男女,奔走宮門,號泣滿路。四方氓庶,及疆徼之民,聞喪皆慟哭。   所著文集二十卷;又撰古今典誥文言,為《正序》十卷;五言詩之善者,為《文章英華》二十卷;《文選》三十卷。
    • 04:31 3.
      (二)、其它可能參與的編纂者:※日.釋空海(774-835):《文鏡祕府論.南卷.集論》說:「至於梁昭明太子蕭統與劉孝綽等,撰集《文選》。」1. 空海從唐返日的時間是唐憲宗元和元年(806),故所見典籍都應在中唐以前。而《文鏡祕府論》的這段話,根據王利器先生考証,是出於元競的《詩人秀句》,元競又名元思敏,《舊唐書.文苑傳》說他「總章中為協律郎,預修芳林要覽,又撰《詩人秀句》兩卷傳於世。」總章是唐高宗年號,約於公元668-669年,年代較早,所見材料較多。
    • 05:22 4.
      2 劉孝綽《梁書.劉孝綽傳》 劉孝綽,字孝綽,彭城人,本名冉。祖勉,宋司空忠昭公。父繪,齊大司馬霸府從事中郎。孝綽幼聰敏,七歲能屬文。舅齊中書郎王融深賞異之,常與同載適親友,號曰神童。融每言曰:「天下文章,若無我當歸阿士。」阿士,孝綽小字也。繪,齊世掌詔誥。孝綽年未志學,繪常使代草之。父黨沈約、任昉、范雲等聞其名,並命駕先造焉,昉尤相賞好。……時昭明太子好士愛文,孝綽與陳郡殷芸、吳郡陸倕、琅邪王筠、彭城到洽等,同見賓禮。太子起樂賢堂,乃使畫工先圖孝綽焉。太子文章繁富,群才咸欲撰錄,太子獨使孝綽集而序之。
    • 12:57 5.
      ……初,孝綽與到洽友善,同游東宮。孝綽自以才優於洽,每於宴坐,嗤鄙其文,洽銜之。及孝綽為廷尉卿,攜妾入官府,其母猶停私宅。洽尋為御史中丞,遣令史案其事,遂劾奏之,……坐免官。孝綽諸弟,時隨藩皆在荊、雍,乃與書論共洽不平者十事,其辭皆鄙到氏。又寫別本封呈東宮,昭明太子命焚之,不開視也。……後為太子僕,母憂去職。……大同五年,卒官,時年五十九。
    • 13:56 6.
      ……孝綽辭藻為後進所宗,世重其文,每作一篇,朝成暮遍,好事者咸諷誦傳寫,流聞絕域。文集數十萬言,行於世。孝綽兄弟及群從諸子侄,當時有七十人,並能屬文,近古未之有也。   按:劉孝綽在〈昭明太子集序〉中說;「能使典而不野,遠而不放,麗而不淫,約而不儉,獨善眾美,斯文在斯。」(《昭明太子集解》)和蕭統寫給蕭繹的信中所說:「夫文典則累野,麗亦傷浮,能麗而不浮,典而不野,文質彬彬,有君子之致。」觀點相同。因此,劉孝綽參與編輯的可能性極大。
    • 17:35 7.
      ※宋.王應麟《玉海》卷54引《中興書目》錄《文選》並注云:「與何遜、劉孝綽等選集。」《中興書目》又稱《中興館閣書目》,編者為陳騤(1128-1203),南宋初年人,和前一條資料相較,時代相距極遠,中間經過許多戰亂,典籍的散佚已遠非初唐可比。而且何遜去世的時間,最晚不會晚於天監十八年(519),而《文選》選文「不錄存者」,但其中收了劉孝標(卒於普通二年521)作品及徐悱(卒於普通五年524)、陸倕(卒於普通七年526)作品,卒年皆晚於何遜,何遜不當能夠參與《文選》之編纂。且何遜自天監九年後,即不在京城建康,
    • 23:00 8.
      ※其他可能參與編纂者尚有王筠、張緬等人。近來亦有學者主張《文選》乃根據前人所編的文集進行二度編纂者,可備一說。1). 梁武帝《歷代賦》十卷、蕭統《詩苑英華》二十卷、蕭統《正序》(古今典誥文言)。2). 宋.吳棫:《韻補.書目》提到一本書《類文》,注曰:「此書本千卷,或云梁昭明太子作《文選》所集,今所存止三十卷。本朝陶內穀所編。」朱彝尊承此說。(按,徐勉曾奉梁武帝命,作《華林遍略》,或許受此影響而作《類文》。)
    • 25:21 9.
      二、文選的成書時間擬測1. 蕭統《昭明太子集》編成於普通三年,但在〈答湘東王求文集及詩苑英華書〉時語不及《文選》,可知普通三年時《文選》尚未問世。2. 普通七年十一月丁貴嬪有疾,接著去世,其後應守三年之喪,身體心緒皆不佳,應該沒有餘力和興緻編《文選》,故編的下限應斷在普通七年。3. 普通三至七年間,東宮學士最稱繁盛。故《文選》成書時間應在這數年間。
    • 27:38 10.
      三、蕭統的文學思想1. 主張文學是發展變化的,後代作品可以超越前代。但在選文上則不薄今古。如騷類選屈、宋之作,及淮南小山之〈招隱士〉,後人擬作皆不收。令、教、表、啟、彈事等文體,只取魏晉六朝以後人的文章。因為從騷來說,後來擬作的確不如屈宋等人,而以辭藻來說,前人亦不若魏晉以後的作品。基本上《文選》選文除了賦和騷以外,都是詳近略古的。
    • 28:37 11.
      index 2
    • 28:46 12.
      ** after 文選總論.ppt
    • 33:05 13.
      三、蕭統的文學思想1. 主張文學是發展變化的,後代作品可以超越前代。但在選文上則不薄今古。如騷類選屈、宋之作,及淮南小山之〈招隱士〉,後人擬作皆不收。令、教、表、啟、彈事等文體,只取魏晉六朝以後人的文章。因為從騷來說,後來擬作的確不如屈宋等人,而以辭藻來說,前人亦不若魏晉以後的作品。基本上《文選》選文除了賦和騷以外,都是詳近略古的。
    • 34:53 14.
      2. 崇尚典雅,排斥靡艷。故許多《玉臺新詠》所錄的艷詩和咏物詩皆未入選,許多男女之情的樂府作品,以及有影響力的詩人,如湯惠休、何遜、柳惲、吳均的作品,或是像鮑照的〈擬行路難〉等作,皆未入選。而陶淵明之〈閒情賦〉自然亦不能入選。3. 較質樸而少辭藻的文章亦未入選,故後人視為名篇的王羲之〈蘭亭集序〉等,亦不入選。
    • 41:39 15.
      4. 《文選》作品以陸機最多,共六十一篇,其中詩五十二篇;其次謝靈運四十一篇,全為詩;其次曹植三十八篇,其中詩二十四篇;顏延之二十八篇,謝朓二十四篇,潘岳二十一篇,鮑照二十篇,沈約和任昉各十九篇。5. 區分文學和經、子、議論、史等非文學的界限。
    • 45:14 16.
      2. 崇尚典雅,排斥靡艷。故許多《玉臺新詠》所錄的艷詩和咏物詩皆未入選,許多男女之情的樂府作品,以及有影響力的詩人,如湯惠休、何遜、柳惲、吳均的作品,或是像鮑照的〈擬行路難〉等作,皆未入選。而陶淵明之〈閒情賦〉自然亦不能入選。3. 較質樸而少辭藻的文章亦未入選,故後人視為名篇的王羲之〈蘭亭集序〉等,亦不入選。
    • 45:15 17.
      三、蕭統的文學思想1. 主張文學是發展變化的,後代作品可以超越前代。但在選文上則不薄今古。如騷類選屈、宋之作,及淮南小山之〈招隱士〉,後人擬作皆不收。令、教、表、啟、彈事等文體,只取魏晉六朝以後人的文章。因為從騷來說,後來擬作的確不如屈宋等人,而以辭藻來說,前人亦不若魏晉以後的作品。基本上《文選》選文除了賦和騷以外,都是詳近略古的。
    • 45:24 18.
      2. 崇尚典雅,排斥靡艷。故許多《玉臺新詠》所錄的艷詩和咏物詩皆未入選,許多男女之情的樂府作品,以及有影響力的詩人,如湯惠休、何遜、柳惲、吳均的作品,或是像鮑照的〈擬行路難〉等作,皆未入選。而陶淵明之〈閒情賦〉自然亦不能入選。3. 較質樸而少辭藻的文章亦未入選,故後人視為名篇的王羲之〈蘭亭集序〉等,亦不入選。
    • 45:24 19.
      4. 《文選》作品以陸機最多,共六十一篇,其中詩五十二篇;其次謝靈運四十一篇,全為詩;其次曹植三十八篇,其中詩二十四篇;顏延之二十八篇,謝朓二十四篇,潘岳二十一篇,鮑照二十篇,沈約和任昉各十九篇。5. 區分文學和經、子、議論、史等非文學的界限。
    • 45:26 20.
      6. 依當時的文學主張略可分為三派: 復古派:理論方面以裴子野《雕蟲論》為代表。重質輕文。 趨新派:沈約、蕭綱、蕭繹、蕭子顯為代表。徐陵編的《玉臺新詠》為此派重要選本。 折中派:以顏延之、劉勰、鍾嶸、蕭統、顏之推為代表。《文選》即此派的重要選本。
    • 46:41 21.
      四、《文選》的文體分類 (一)、三十七、三十八、三十九類1. 三十七類:清代以來通行的《文選》版本都只作三十七類。2. 三十八類:今本第四十三卷「書」類在丘遲〈與陳伯之書〉和劉孝標〈重答劉秣陵詔書〉之後,接著是劉歆〈移書讓太常博士〉和孔稚圭〈北山移文〉,和以時代相次的編書體例不合。故胡克家在《文選考異》中引陳景雲的說法,認為〈移書讓太常博士〉題目前面脫了「移」字一行。黃季剛、駱鴻凱皆採用此說。3. 三十九類:第四十四卷「檄」類亦在鍾會〈檄蜀文〉下面接著司馬相如的〈難蜀父老〉,恐怕在〈難蜀父老〉前亦脫了「難
    • 57:04 22.
      (二)、分類結構1. 賦、詩、騷為一類,「七」類附之:「七」體創自枚乘,實為賦體。2. 詔、冊、令、教、策文:上所以教令屬下之辭。3. 表、上書、啟、彈事、牋、奏記為一類,書、移、檄附之:此類為下陳情於上之文。書、移、檄、難則屬於平行文書。4. 對問、設論、辭為一類,「序」附之:前三體皆源於楚辭。序乃書或篇章前以說明旨意者,《文心雕龍.宗經》:「論說辭序,則易統其首。」
    • 58:09 23.
      5. 頌、贊為一類,符命附之:皆可算是賦之別體,以歌頌功德為主。6. 史論、史述贊、論為一類,連珠附之:連珠乃連鎖為文,辭麗而言約,析理似論體,故附此。《文心雕龍.論說》:「詳觀論體,條流多品。……辨史則與贊評齊行。」《文心雕龍.頌贊》:「讚者,明也,助也。……及遷史固書,託贊褒貶,約文以總錄,頌體以論辭;及紀傳後評,亦同其名。」《文選》將史論、史述贊、論為一類,與劉勰之意同。7. 箴、銘、誄、哀、碑文、墓誌、行狀、弔文、祭文:箴、銘、誄、碑文、墓誌、行狀用以紀述人之德行;哀、弔文、祭文乃傷逝者而發哀思之
    • 59:33 24.
      五、《文選》詩部探析 (一)、比例1.《文選》六十卷中,賦體占了十八卷多,將近三分之一;詩體占了十二卷多,超過《文選》篇幅的五分之一,因此,詩、賦二體(純文學類)在《文選》的比例中占了一半以上。2. 後代對《文選》詩相當重視,有「選詩」、「選體」之說,頗以此視為漢魏六朝詩的代表:※宋.曾季貍《艇齋詩話》:「若學詩而不知有《選》詩,是大車無輗,小車無軏。」※元.劉將孫《養吾齋集.感遇》其五云:「高者效選體,下者唐作程。」
    • 59:36 25.
      (二)、蕭統的文學主張與詩部選篇之關連:1. 主張文學是發展變化的,後代作品可以超越前代。2. 崇尚典雅,排斥靡艷。故許多《玉臺新詠》所錄的艷詩和咏物詩皆未入選,許多男女之情的樂府作品,以及有影響力的詩人,如湯惠休、何遜、柳惲、吳均的作品,或是像鮑照的〈擬行路難〉等作,皆未入選。※《文選.序》。※蕭統寫給蕭繹的信中所說:「夫文典則累野,麗亦傷浮,能麗而不浮,典而不野,文質彬彬,有君子之致。」
    • 59:38 26.
      (三)、選篇情形:就各代選篇來說,以兩晉最多,其次宋詩、魏詩相近,齊詩最少,主要和當時的重要文學家數量及所選篇章有關,和文學史的觀點相近。《文選》作品以  最多,共收詩52篇,  其次   40篇,  其次為  32篇,    26篇,    、   21篇。
    • 59:39 27.
      (三)、選篇情形:1. 就各代選篇來說,以兩晉最多,其次宋詩、魏詩相近,齊詩最少,主要和當時的重要文學家數量及所選篇章有關,和文學史的觀點相近。《文選》作品以陸機最多,共收詩52篇,其次謝靈運40篇,其次為江淹32篇,曹植26篇,顏延之、謝朓21篇。※《詩品.序》以為:「陳思為建安之傑,公幹、仲宣為輔。陸機為太康之英,安仁、景陽為輔。謝客為元嘉之雄,顏延年為輔。」
    • 59:40 28.
      2. 建安以前作品的選篇:《文選》詩部的選篇上,建安以前的作品僅有:1). 卷十九「勸勵」:韋孟〈諷諫詩〉2). 卷二十七「樂府上」:古樂府三首(〈飲馬長城窟行〉、〈傷歌行〉、〈長歌行〉)、班婕妤〈怨歌行〉3). 卷二十八「雜歌」:〈荊軻歌〉、〈漢高帝歌〉并序4). 卷二十九「雜詩上」:〈古詩〉一十九首、〈李少卿與蘇武詩〉三首、〈蘇子卿詩〉〈四首〉
    • 59:40 29.
      其選篇突顯的文學觀念為: 重視文人的風格和題材,故除了荊軻歌和漢高帝歌以外,皆呈現出文人風格的傾向,不選一些民間風格強烈的作品。 這和蕭統編選《文選》,希望以之作為士人文學教科書的企圖相符。
    • 59:41 30.
      文選序  式觀元始,眇覿玄風,冬穴夏巢之時,茹毛飲血之世,世質民淳,斯文未作。逮乎伏羲氏之王〈去聲〉天下也,始畫八卦,造書契,以代結繩之政,由是文籍生焉。《易》曰:「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。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」文之時義遠矣哉!  若夫椎輪爲大輅〈音路〉之始,大輅寧有椎輪之質;增冰爲積水所成,積水曾微增冰之凜,何哉?蓋踵其事而增華,變其本而加厲。物既有之,文亦宜然。隨時變改,難可詳悉。
    • 59:42 31.
      《易》曰:「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。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」這段話中隱含的邏輯是什麼?為什麼觀「人文」竟然能「化成天下」
    • 59:43 32.
      文選序  式觀元始,眇覿玄風,冬穴夏巢之時,茹毛飲血之世,世質民淳,斯文未作。逮乎伏羲氏之王〈去聲〉天下也,始畫八卦,造書契,以代結繩之政,由是文籍生焉。《易》曰:「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。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」文之時義遠矣哉!  若夫椎輪爲大輅〈音路〉之始,大輅寧有椎輪之質;增冰爲積水所成,積水曾微增冰之凜,何哉?蓋踵其事而增華,變其本而加厲。物既有之,文亦宜然。隨時變改,難可詳悉。
    • 1:05:14 33.
      《易》曰:「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。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」這段話中隱含的邏輯是什麼?為什麼觀「人文」竟然能「化成天下」
    • 1:05:43 34.
      Slide 31
    • 1:05:55 35.
      天文——時變——□□ 人文——□□——化成天下
    • 1:09:28 36.
      Slide 31
    • 1:09:28 37.
      《易》曰:「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。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」這段話中隱含的邏輯是什麼?為什麼觀「人文」竟然能「化成天下」
    • 1:09:29 38.
      文選序  式觀元始,眇覿玄風,冬穴夏巢之時,茹毛飲血之世,世質民淳,斯文未作。逮乎伏羲氏之王〈去聲〉天下也,始畫八卦,造書契,以代結繩之政,由是文籍生焉。《易》曰:「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。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」文之時義遠矣哉!  若夫椎輪爲大輅〈音路〉之始,大輅寧有椎輪之質;增冰爲積水所成,積水曾微增冰之凜,何哉?蓋踵其事而增華,變其本而加厲。物既有之,文亦宜然。隨時變改,難可詳悉。
    位置
    資料夾名稱
    陳恬儀
    發表人
    陳恬儀
    單位
    powercam.fju.edu.tw (root)
    建立
    2022-09-12 15:32:06
    最近修訂
    2022-09-12 15:55:37
    長度
    1:11:10
    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