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00:00 1.
    index 1
  • 04:58 2.
    3. 奠定中國詩歌抒情特質: 抒發對人生普遍性的情懷的哀感 與漢樂府以敘事為基調不同,往往按感情變化、思緒起伏為敘寫內容,從各種角度抒發情懷。 抒情方式以含蓄溫婉為主,與樂府民歌之率直不同。
  • 08:23 3.
    4. 譜出中國詩歌悲哀基調: 展示一般文人士子遊宦生涯中的普遍悲情 對光陰流逝,人生短促無常的生命意識 奠定中國感傷文學的基礎,也開啟中國文學以悲為美的審美趣味。
  • 09:10 4.
    三、敘事詩
  • 11:51 5.
    4. 譜出中國詩歌悲哀基調: 展示一般文人士子遊宦生涯中的普遍悲情 對光陰流逝,人生短促無常的生命意識 奠定中國感傷文學的基礎,也開啟中國文學以悲為美的審美趣味。
  • 11:51 6.
    3. 奠定中國詩歌抒情特質: 抒發對人生普遍性的情懷的哀感 與漢樂府以敘事為基調不同,往往按感情變化、思緒起伏為敘寫內容,從各種角度抒發情懷。 抒情方式以含蓄溫婉為主,與樂府民歌之率直不同。
  • 11:51 7.
    (四)、文學地位
  • 11:52 8.
    2. 技巧:
  • 11:52 9.
   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,與君生別離。相去萬餘里,各在天一涯。道路阻且長,會面安可知?胡馬依北風,越鳥巢南枝。相去日已遠,衣帶日已緩。浮雲蔽白日,遊子不顧返。思君令人老,歲月忽已晚。棄捐勿復道,努力加餐飯。《楚辭‧九歌‧少司命》:「悲莫悲兮生別離,樂莫樂兮新相知」
  • 12:49 10.
    2. 技巧:
  • 12:50 11.
    (四)、文學地位
  • 12:50 12.
    3. 奠定中國詩歌抒情特質: 抒發對人生普遍性的情懷的哀感 與漢樂府以敘事為基調不同,往往按感情變化、思緒起伏為敘寫內容,從各種角度抒發情懷。 抒情方式以含蓄溫婉為主,與樂府民歌之率直不同。
  • 12:51 13.
    4. 譜出中國詩歌悲哀基調: 展示一般文人士子遊宦生涯中的普遍悲情 對光陰流逝,人生短促無常的生命意識 奠定中國感傷文學的基礎,也開啟中國文學以悲為美的審美趣味。
  • 12:52 14.
    三、敘事詩
  • 13:33 15.
    3. 五言詩興起後,因詩體靈活,可能發展敘事詩。班固〈詠史詩〉一方面代表五言詩之成立,一方面也代表五言敘事之嘗試成功。4. 樂府有許多以敘事為主的作品,對於五言詩之興起,以及敘事詩的發展,有促進之功。
  • 14:56 16.
    (二)、悲憤詩
  • 18:41 17.
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• 27:19 18.
    清.沈德潛《古詩源》卷4曰:「共一千七百八 十五字,古今一首長詩也。淋淋漓漓,反反覆 覆,雜述十數人口中語,而各肖其聲音面目, 豈非化工之筆!」1). 中國古典詩中罕見的長篇敘事詩。2). 人物眾多,形象鮮明,對話生動,流露講唱 文學的痕跡。3). 情節波瀾起伏。4). 塑造漢代婦女理想化身。5). 控訴社會倫理壓抑人性,表達對男女主角的 憐憫。
  • 30:28 19.
    孔雀東南飛,五里一徘徊。十三能織素,十四學裁衣,十五彈箜篌,十六誦詩書,十七為君婦,心中常悲苦。君既為府吏,守節情不移。賤妾留空房,相見長日稀。 雞鳴入機織,夜夜不得息,三日斷五疋,大人故嫌遲。非為織作遲,君家婦難為。 妾不堪驅使,徒留無所施。便可白公姥,及時相遣歸。
  • 36:05 20.
    府吏得聞之,堂上啟阿母:兒已薄祿相,幸復得此婦。結髮共枕席,黃泉共為友,共事二三年,始爾未為久。女行無偏斜,何意致不厚? 阿母謂府吏,何乃太區區!此婦無禮節,舉動自專由。吾意久懷忿,汝豈得自由。東家有賢女,自名秦羅敷。可憐體無比,阿母為汝求,便可速遣之,遣去慎莫留。
  • 43:17 21.
    府吏長跪告,伏惟啟阿母。今若遣此婦,終老不復取。 阿母得聞之,槌床便大怒:小子無所畏,何敢助婦語。吾已失恩義,會不相從許。 府吏默無聲,再拜還入戶。舉言謂新婦,哽咽不能語。我自不驅卿,逼迫有阿母。卿但暫還家,吾今且報府。不久當歸還,還必相迎取。以此下心意,慎勿違吾語。
  • 47:13 22.
    index 2
  • 48:29 23.
    新婦謂府吏,勿復重紛紜。往昔初陽歲,謝家來貴門。奉事循公姥,進止敢自專,晝夜勤作息,伶娉縈苦辛。謂言無罪過,供養卒大恩。仍更被驅遣,何言復來還。 妾有繡腰襦,葳蕤自生光。紅羅複斗帳,四角垂香囊。箱簾六七十,綠碧青絲繩。物物各自異,種種在其中。人賤物亦鄙,不足迎後人。留待作遣施,於今無會因,時時為安慰,久久莫相忘。
  • 50:38 24.
    雞鳴外欲曙,新婦起嚴妝,著我繡裌裙,事事四五通,足下躡絲履,頭上玳瑁光。腰若流紈素,耳著明月璫。指如削蔥根,口如含朱丹,纖纖作細步,精妙世無雙。上堂謝阿母,母聽去不止。昔作女兒時,生小出野里,本自無教訓,兼愧貴家子。受母錢帛多,不堪母驅使,今日還家去,令母勞家裡。 卻與小姑別,淚落連珠子。新婦初來時,小姑始扶床,今日被驅遣,小姑如我長,勤心養公姥,好自相扶將。初七及下九,嬉戲莫相忘。出門登車去,涕落百餘行。
  • 52:11 25.
    府吏馬在前,新婦車在後。隱隱何田田,俱會大道口。下馬入車中,低頭共耳語。 誓不相隔卿,且暫還家去。吾今且赴府。不久當還歸,誓天不相負。 新婦謂府吏: 感君區區懷,君既若見錄,不久望君來。 君當作磐石,妾當作蒲葦, 蒲葦紉如絲,磐石無轉移。 我有親父兄,性行暴如雷。恐不任我意,逆以煎我懷。 舉手長勞勞,二情同依依。
  • 54:33 26.
    晻晻日欲暝。愁思出門啼。府吏聞此變,因求假暫歸。右手執綾羅。未至二三里,摧藏馬悲哀。 新婦識馬聲,躡履相逢迎。悵然遙相望,知是故人來。舉手拍馬鞍,嗟歎使心傷。 自君別我後,人事不可量。果不如先願,又非君所詳。我有親父母,逼迫兼弟兄,以我應他人,君還何所望。
  • 56:22 27.
    府吏謂新婦:賀卿得高遷。磐石方且厚,可以卒千年。蒲葦一時紉,便作旦夕間。卿當日勝貴,吾獨向黃泉。 新婦謂府吏:何意出此言。同是被逼迫,君爾妾亦然。黃泉下相見,勿違今日言。 執手分道去,各各還家門。生人作死別,恨恨那可論。念與世間辭,千萬不復全。
  • 58:09 28.
    其日牛馬嘶。新婦入青廬。菴菴黃昏後,寂寂人定初。我命絕今日,魂去尸長留。攬裙脫絲履,舉身赴清池。 府吏聞此事,心知長別離。徘徊庭樹下, 自掛東南枝。 兩家求合葬,合葬華山傍。東西值松柏,左右種梧桐。枝枝相覆蓋,葉葉相交通。中有雙飛鳥,自名為鴛鴦。仰頭相向鳴,夜夜達五更。行人駐足聽,寡婦起傍徨。多謝後世人,戒之慎勿忘。
  • 59:50 29.
    府吏謂新婦:賀卿得高遷。磐石方且厚,可以卒千年。蒲葦一時紉,便作旦夕間。卿當日勝貴,吾獨向黃泉。 新婦謂府吏:何意出此言。同是被逼迫,君爾妾亦然。黃泉下相見,勿違今日言。 執手分道去,各各還家門。生人作死別,恨恨那可論。念與世間辭,千萬不復全。
  • 59:55 30.
    其日牛馬嘶。新婦入青廬。菴菴黃昏後,寂寂人定初。我命絕今日,魂去尸長留。攬裙脫絲履,舉身赴清池。 府吏聞此事,心知長別離。徘徊庭樹下, 自掛東南枝。 兩家求合葬,合葬華山傍。東西值松柏,左右種梧桐。枝枝相覆蓋,葉葉相交通。中有雙飛鳥,自名為鴛鴦。仰頭相向鳴,夜夜達五更。行人駐足聽,寡婦起傍徨。多謝後世人,戒之慎勿忘。
  • 59:57 31.
    府吏謂新婦:賀卿得高遷。磐石方且厚,可以卒千年。蒲葦一時紉,便作旦夕間。卿當日勝貴,吾獨向黃泉。 新婦謂府吏:何意出此言。同是被逼迫,君爾妾亦然。黃泉下相見,勿違今日言。 執手分道去,各各還家門。生人作死別,恨恨那可論。念與世間辭,千萬不復全。
  • 59:57 32.
    晻晻日欲暝。愁思出門啼。府吏聞此變,因求假暫歸。右手執綾羅。未至二三里,摧藏馬悲哀。 新婦識馬聲,躡履相逢迎。悵然遙相望,知是故人來。舉手拍馬鞍,嗟歎使心傷。 自君別我後,人事不可量。果不如先願,又非君所詳。我有親父母,逼迫兼弟兄,以我應他人,君還何所望。
  • 59:57 33.
    府吏馬在前,新婦車在後。隱隱何田田,俱會大道口。下馬入車中,低頭共耳語。 誓不相隔卿,且暫還家去。吾今且赴府。不久當還歸,誓天不相負。 新婦謂府吏: 感君區區懷,君既若見錄,不久望君來。 君當作磐石,妾當作蒲葦, 蒲葦紉如絲,磐石無轉移。 我有親父兄,性行暴如雷。恐不任我意,逆以煎我懷。 舉手長勞勞,二情同依依。
  • 59:58 34.
    雞鳴外欲曙,新婦起嚴妝,著我繡裌裙,事事四五通,足下躡絲履,頭上玳瑁光。腰若流紈素,耳著明月璫。指如削蔥根,口如含朱丹,纖纖作細步,精妙世無雙。上堂謝阿母,母聽去不止。昔作女兒時,生小出野里,本自無教訓,兼愧貴家子。受母錢帛多,不堪母驅使,今日還家去,令母勞家裡。 卻與小姑別,淚落連珠子。新婦初來時,小姑始扶床,今日被驅遣,小姑如我長,勤心養公姥,好自相扶將。初七及下九,嬉戲莫相忘。出門登車去,涕落百餘行。
  • 59:58 35.
    新婦謂府吏,勿復重紛紜。往昔初陽歲,謝家來貴門。奉事循公姥,進止敢自專,晝夜勤作息,伶娉縈苦辛。謂言無罪過,供養卒大恩。仍更被驅遣,何言復來還。 妾有繡腰襦,葳蕤自生光。紅羅複斗帳,四角垂香囊。箱簾六七十,綠碧青絲繩。物物各自異,種種在其中。人賤物亦鄙,不足迎後人。留待作遣施,於今無會因,時時為安慰,久久莫相忘。
  • 59:58 36.
    府吏長跪告,伏惟啟阿母。今若遣此婦,終老不復取。 阿母得聞之,槌床便大怒:小子無所畏,何敢助婦語。吾已失恩義,會不相從許。 府吏默無聲,再拜還入戶。舉言謂新婦,哽咽不能語。我自不驅卿,逼迫有阿母。卿但暫還家,吾今且報府。不久當歸還,還必相迎取。以此下心意,慎勿違吾語。
  • 59:59 37.
    府吏得聞之,堂上啟阿母:兒已薄祿相,幸復得此婦。結髮共枕席,黃泉共為友,共事二三年,始爾未為久。女行無偏斜,何意致不厚? 阿母謂府吏,何乃太區區!此婦無禮節,舉動自專由。吾意久懷忿,汝豈得自由。東家有賢女,自名秦羅敷。可憐體無比,阿母為汝求,便可速遣之,遣去慎莫留。
  • 59:59 38.
    孔雀東南飛,五里一徘徊。十三能織素,十四學裁衣,十五彈箜篌,十六誦詩書,十七為君婦,心中常悲苦。君既為府吏,守節情不移。賤妾留空房,相見長日稀。 雞鳴入機織,夜夜不得息,三日斷五疋,大人故嫌遲。非為織作遲,君家婦難為。 妾不堪驅使,徒留無所施。便可白公姥,及時相遣歸。
  • 59:59 39.
    清.沈德潛《古詩源》卷4曰:「共一千七百八 十五字,古今一首長詩也。淋淋漓漓,反反覆 覆,雜述十數人口中語,而各肖其聲音面目, 豈非化工之筆!」1). 中國古典詩中罕見的長篇敘事詩。2). 人物眾多,形象鮮明,對話生動,流露講唱 文學的痕跡。3). 情節波瀾起伏。4). 塑造漢代婦女理想化身。5). 控訴社會倫理壓抑人性,表達對男女主角的 憐憫。
  • 1:02:03 40.
    ** after 第八講 漢代詩歌-彩色版.ppt
  • 1:02:36 41.
    第十四講 魏晉南北朝小說
  • 1:02:38 42.
    壹、古代「小說」概念 一、先秦:與大道相對的小道、小技 二、漢代:開始具有文體意義 早期的中國
  • 1:03:41 43.
    (一)、桓譚《新論》「若其小說家,合叢殘小語,近取譬論,以作短書,治身理家,有可觀之辭。」1. 注意到小說家之存在2. 「合叢殘小語」3. 「近取譬論」4. 「短書」
  • 1:05:11 44.
    (一)、桓譚《新論》「若其小說家,合叢殘小語,近取譬論,以作短書,治身理家,有可觀之辭。」1. 注意到小說家之存在。2. 「合叢殘小語」:指內容,為零碎瑣屑言談的滙集,非宏篇大論或有組織的篇章。3. 「近取譬論」4. 「短書」
  • 1:06:28 45.
    (一)、桓譚《新論》「若其小說家,合叢殘小語,近取譬論,以作短書,治身理家,有可觀之辭。」1. 注意到小說家之存在。2. 「合叢殘小語」:指內容,為零碎瑣屑言談的滙集,非宏篇大論或有組織的篇章。3. 「近取譬論」:指表現方式,是就近採取淺白易懂的故事為比喻,以闡述道理。4. 「短書」
  • 1:10:02 46.
    (一)、桓譚《新論》「若其小說家,合叢殘小語,近取譬論,以作短書,治身理家,有可觀之辭。」1. 注意到小說家之存在。2. 「合叢殘小語」:指內容,為零碎瑣屑言談的滙集,非宏篇大論或有組織的篇章。3. 「近取譬論」:指表現方式,是就近採取淺白易懂的故事為比喻,以闡述道理。4. 「短書」:指其非儒家經典,只須用規格短小的簡牘寫成。
  • 1:11:52 47.
    (二)、班固《漢書.藝文志.諸子略》:九流十家之末,有「小說家」「有小說十五家,千三百八十篇。小說家者流,蓋出於稗官,街談巷語、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。孔子曰:『雖小道,必有可觀者焉。致遠恐泥,是以君子弗為也。』然亦弗滅也。閭巷小知者之所及,亦使綴而不忘,如或一言可采,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。」「稗官」2. 「小道」
  • 1:12:39 48.
    (二)、班固《漢書.藝文志.諸子略》:九流十家之末,有「小說家」「有小說十五家,千三百八十篇。小說家者流,藝出於稗官,街談巷語、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。孔子曰:『雖小道,必有可觀者焉。致遠恐泥,是以君子弗為也。』然亦弗滅也。閭巷小知者之所及,亦使綴而不忘,如或一言可采,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。」「稗官」:搜集街談巷語,以供天子知曉風土民情的官吏。2. 「小道」,或許有「一言可采」。
  • 1:16:45 49.
    (二)、班固《漢書.藝文志.諸子略》:九流十家之末,有「小說家」「有小說十五家,千三百八十篇。小說家者流,蓋出於稗官,街談巷語、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。孔子曰:『雖小道,必有可觀者焉。致遠恐泥,是以君子弗為也。』然亦弗滅也。閭巷小知者之所及,亦使綴而不忘,如或一言可采,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。」「稗官」2. 「小道」
  • 1:16:45 50.
    (一)、桓譚《新論》「若其小說家,合叢殘小語,近取譬論,以作短書,治身理家,有可觀之辭。」1. 注意到小說家之存在。2. 「合叢殘小語」:指內容,為零碎瑣屑言談的滙集,非宏篇大論或有組織的篇章。3. 「近取譬論」:指表現方式,是就近採取淺白易懂的故事為比喻,以闡述道理。4. 「短書」:指其非儒家經典,只須用規格短小的簡牘寫成。
  • 1:16:52 51.
    (二)、班固《漢書.藝文志.諸子略》:九流十家之末,有「小說家」「有小說十五家,千三百八十篇。小說家者流,蓋出於稗官,街談巷語、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。孔子曰:『雖小道,必有可觀者焉。致遠恐泥,是以君子弗為也。』然亦弗滅也。閭巷小知者之所及,亦使綴而不忘,如或一言可采,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。」「稗官」2. 「小道」
  • 1:17:27 52.
    (二)、班固《漢書.藝文志.諸子略》:九流十家之末,有「小說家」「有小說十五家,千三百八十篇。小說家者流,藝出於稗官,街談巷語、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。孔子曰:『雖小道,必有可觀者焉。致遠恐泥,是以君子弗為也。』然亦弗滅也。閭巷小知者之所及,亦使綴而不忘,如或一言可采,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。」「稗官」:搜集街談巷語,以供天子知曉風土民情的官吏。2. 「小道」,或許有「一言可采」。
  • 1:17:28 53.
    (三)、張衡〈西京賦〉「匪唯玩好,乃有祕書,小說九百,本自《虞初》,從容之求,實俟實儲。」 「虞初」,漢武帝方士名,《漢書.藝文志.諸子略》「小說家」有《虞初周說》九百四十三篇。
  • 1:18:06 54.
    ※漢代已產生相當數量的「小說」,但是漢人所認為的「小說」: 內容多為野史、軼事、異物、方術之類, 使用「叢殘小語」的體製。  (和宋代以後的小說觀念不同)
  • 1:18:08 55.
    (三)、張衡〈西京賦〉「匪唯玩好,乃有祕書,小說九百,本自《虞初》,從容之求,實俟實儲。」 「虞初」,漢武帝方士名,《漢書.藝文志.諸子略》「小說家」有《虞初周說》九百四十三篇。
  • 1:18:14 56.
    ※漢代已產生相當數量的「小說」,但是漢人所認為的「小說」: 內容多為野史、軼事、異物、方術之類, 使用「叢殘小語」的體製。  (和宋代以後的小說觀念不同)
  • 1:18:24 57.
    (三)、張衡〈西京賦〉「匪唯玩好,乃有祕書,小說九百,本自《虞初》,從容之求,實俟實儲。」 「虞初」,漢武帝方士名,《漢書.藝文志.諸子略》「小說家」有《虞初周說》九百四十三篇。
  • 1:18:27 58.
    ※漢代已產生相當數量的「小說」,但是漢人所認為的「小說」: 內容多為野史、軼事、異物、方術之類, 使用「叢殘小語」的體製。  (和宋代以後的小說觀念不同)
  • 1:20:41 59.
    三、南朝:筆記小說1. 內容不出漢世小說範圍,特多名人軼事,時雜雋語,與《世說新語》相似。2. 因採叢殘小語、逐條記載之形式,習慣上稱為「筆記小說」。3. 內容以「  」為大宗,「  」其次。4. 當時有以「小說」為書名者(宋.臨川王劉義慶《小說》十卷,梁.殷芸《小說》十卷。)
  • 1:22:01 60.
    三、南朝:筆記小說1. 內容不出漢世小說範圍,特多名人軼事,時雜雋語,與《世說新語》相似。2. 因採叢殘小語、逐條記載之形式,習慣上稱為「筆記小說」。3. 內容以「志怪」為大宗,「志人」其次。4. 當時有以「小說」為書名者(宋.臨川王劉義慶《小說》十卷,梁.殷芸《小說》十卷。)
  • 1:24:34 61.
    四、中國小說發展: (一)、魏晉南北朝:志怪、志人小說 (二)、唐代傳奇小說 (三)、宋代話本小說 (四)、明、清章回小說
  • 1:25:05 62.
    Slide 14
  • 1:25:16 63.
    ** after 第十四講 魏晉南北朝小說.ppt
  • 1:25:51 64.
    Slide 14
  • 1:29:05 65.
    貳、魏晉南北朝小說形式與題材一、形式:短篇文言文、逐條筆記1. 每條文字以數百字為多,百字以內或千字以上者較少。2. 文句多採散文,罕見駢句。(為什麼違背當時文學風尚?蓋作者不以小說為重)
  • 1:30:32 66.
    index 3
  • 1:30:52 67.
    index 4
  • 1:30:54 68.
    二、題材:志怪為大宗,志人為小宗 (一)、志怪1. 上承先秦神話、寓言,下啟唐人傳奇。2. 創作動機: 1). 純粹喜好虛誕怪妄的故事:內容出入神鬼,思想包含釋道,多為文人所撰。 2). 宗教目的:藉志怪小說以宣揚宗教,作者多為宗教人士。魏、晉多陰陽五行、求仙服食、靈怪變異之事;南朝尤其是齊、梁盛行佛教,故因果報應之說大盛。3. 雅俗共賞。4. 敘事粗陳梗概,情節結構簡陋,人物形象朦朧,語言簡潔自然,樸實無華。
  • 1:34:24 69.
    (二)、志人1. 品評人物風氣:東漢盛行批評人物,時稱「清議」。魏晉以降,與清談之風相合,風氣更盛。2. 時人條記前輩名流之言行,條記成書,即成小說。3. 為士大夫所好,非平民百姓所能欣賞。
  • 1:37:15 70.
    Slide 18
  • 1:37:48 71.
    參、重要作品舉例1. 魏.曹丕《列異傳》2. 西晉.張華《博物志》:今傳版本可能是原書散佚,好事者掇取諸書所引,雜採其它小說而成。3. 東晉.葛洪《西京雜記》:紀述許多佚聞、物異,特多漢事,思想多屬陰陽五行讖緯瑞應,罕見佛道色彩。4. 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》5. 魏.邯鄲淳《笑林》6. 隋.侯白《啟顏錄》
  • 1:40:10 72.
    Slide 20
  • 1:40:22 73.
    宗定伯南陽宋定伯,年少時,夜行逢鬼。問之。鬼言我是鬼。鬼問汝復誰。定伯誑之。言我亦鬼。鬼問欲至何所。答曰。欲至宛市。鬼言。我亦欲至宛市。遂行數里。鬼言。步行太極。可共遞相擔,何如。定伯曰。大善。鬼便先擔定伯數里。鬼言。卿太重,不是鬼也。定伯言。我新鬼,故身重耳。定伯因復擔鬼,鬼略無重。如是再三。定伯復言。我新鬼,不知有何所惡忌。鬼答言。唯不喜人唾。于是共行。道遇水。定伯令鬼渡,聽之了然無水音。定伯自渡,漕漼作聲。鬼復言。何以有聲。定伯曰。新死,不習渡水故爾。勿怪吾也。行欲至宛市。定伯便擔鬼著肩上。急執之。
  • 1:46:58 74.
    紫荊樹京兆田真兄弟三人,共議分財。生資皆平均,唯堂前一株紫荊樹,共議欲破三片。翌日就截之,其樹即枯死,狀如火然。真往見之,大驚,謂諸弟曰:「樹本同株,聞將分斫,所以憔悴,是人不如木也。」因悲不自勝,不復解樹。樹應聲榮茂,兄弟相感,合財寶,遂為孝門。
  • 1:50:27 75.
    ** after 第十四講 魏晉南北朝小說.ppt
  • 1:51:10 76.
    (一)、桓譚《新論》「若其小說家,合叢殘小語,近取譬論,以作短書,治身理家,有可觀之辭。」1. 注意到小說家之存在2. 「合叢殘小語」3. 「近取譬論」4. 「短書」
  • 1:52:16 77.
    (一)、桓譚《新論》「若其小說家,合叢殘小語,近取譬論,以作短書,治身理家,有可觀之辭。」1. 注意到小說家之存在。2. 「合叢殘小語」:指內容,為零碎瑣屑言談的滙集,非宏篇大論或有組織的篇章。3. 「近取譬論」4. 「短書」
  • 1:52:18 78.
    (一)、桓譚《新論》「若其小說家,合叢殘小語,近取譬論,以作短書,治身理家,有可觀之辭。」1. 注意到小說家之存在。2. 「合叢殘小語」:指內容,為零碎瑣屑言談的滙集,非宏篇大論或有組織的篇章。3. 「近取譬論」:指表現方式,是就近採取淺白易懂的故事為比喻,以闡述道理。4. 「短書」
  • 1:52:19 79.
    (一)、桓譚《新論》「若其小說家,合叢殘小語,近取譬論,以作短書,治身理家,有可觀之辭。」1. 注意到小說家之存在。2. 「合叢殘小語」:指內容,為零碎瑣屑言談的滙集,非宏篇大論或有組織的篇章。3. 「近取譬論」:指表現方式,是就近採取淺白易懂的故事為比喻,以闡述道理。4. 「短書」:指其非儒家經典,只須用規格短小的簡牘寫成。
  • 1:52:43 80.
    ** after 第十四講 魏晉南北朝小說.ppt
  • 1:53:34 81.
    2. 散體賦:以散文為主,中間夾雜韻文,主題多寫天子遊獵、京城都邑,體制上兼具體物、敘事、抒情、寫志的功能。其特點在「體製弘偉,筆調誇張,用字艱深」。其體製弘偉可以象徵大漢帝國的富庶,筆調誇張則誇飾逞才,曲盡形容,營造美感,用字艱深可賣弄作者學問(許多作者都是字書學者)。其病在於堆砌,失實,指意難覩。 代表作品繁多,如枚乘〈七發〉、司馬相如〈子虛〉、〈上林〉等賦。
  • 1:54:08 82.
    3. 敘事賦:此類賦以敘事為主。代表作品:敦煌尹灣漢墓發現的〈神烏賦〉〈神烏賦〉是一篇俗賦,以擬人手法敘述烏雅夫婦的故事,大致是此烏鴉夫婦築巢府官園中,但準備好的材料卻被盜鳥所盜走,雌鳥要它歸還卻反受重傷。雄鳥悲傷,想和雌鳥一起死,但被勸阻,最後雌鳥死去,雄鳥離開故居,高翔遠去。  本賦以四言為主,押韻,但使用散文敘述方式,交待種種過程。多使用對話,重視感情和神態的描寫。
  • 1:54:08 83.
    Slide 10
  • 1:54:09 84.
    貳、漢賦興盛的背景
  • 1:54:09 85.
    一、文體本身發展因素1. 詩歌的發展中,周以四言詩為主流,四言詩衰微後,由楚辭接續,但是屈原、宋玉後,已達高峰,後人很難超越,因此,戰國末期出現的賦,就成為可以接續楚辭的新文體。2. 荀子〈賦篇〉基本上以四言為主,偶句押韻,和《詩經》形式接近。但又採君臣問答對話的格局,也有韻文、散文混合的情形。
  • 1:54:10 86.
    二、帝國空前的統一繁榮1. 統一而強盛的帝國,疆域版圖空前之大2. 政治經濟繁榮富庶,物產豐厚3. 文化融滙,文人視野開闊4. 漢賦中對天子威武遊獵的盛況,苑囿山川景物的誇示,京都、文物典章的鋪敘,都充分顯示對天子擁有無比權勢與財富的讚嘆,對帝國統一富庶境況的自豪。
  • 1:54:10 87.
    三、天子王侯獎勵提倡漢賦作家多為文學侍從,文人學士,寄身宮廷王府。獻賦,可以博取聲名,獲俸祿。2. 天子王侯,以此宣揚帝國威望或自己的才德,並提供宮廷娛樂。3. 讀者為天子王侯,故賦多歌頌帝王王侯的權勢、豪奢,或以其都邑、苑囿為寫作題材,或以其出巡、遊獵為歌頌對象。
  • 1:54:11 88.
    4. 西漢開國六十年內,文士多游於有權勢的諸侯王廷,如吳王、梁王、淮南王等。七國之亂後,武帝朝開始,大權在握,集權中央,諸侯沒落,武帝亦好文辭,羅致文士入朝,又以賢良方正、通經致用等考試制度,為文士們開了仕進之路,文士們遂以入朝為努力的目標。5. 但武帝對這些文士僅「倡優視之」,宣帝亦好文辭,然亦「博奕」視之。
  • 1:54:12 89.
    四、儒者支持 儒者雖宗經重道,反對無用之文,但漢賦因為被視為有諷諭作用,因此得到支持。許多儒者如董仲舒〈士不遇賦〉、司馬遷〈悲士不遇賦〉、楊雄、班固等均有著作。
  • 1:54:12 90.
    田獵圖
  • 1:54:13 91.
    Slide 18
  • 1:54:13 92.
    扁鵲施針圖
  • 1:54:13 93.
    廳堂人物畫像石
  • 1:54:14 94.
    Slide 21
  • 1:54:14 95.
    山東漢代伏羲女媧畫像石. 中为西王母
  • 1:54:14 96.
    Slide 23
  • 1:54:15 97.
    Slide 24
  • 1:54:15 98.
    Slide 25
  • 1:54:16 99.
    山東伏羲女媧畫像石
  • 1:54:16 100.
    漢賦作家與作品
  • 1:54:16 101.
    一、賈誼
  • 1:54:16 102.
    賈誼祠
  • 1:54:17 103.
   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
  • 1:54:17 104.
    (二)、作品:〈弔屈原賦〉、(鵩鳥賦〉、〈旱雲賦〉
  • 1:54:17 105.
    二、枚乘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 (二)、作品:七發〈柳賦〉:純屬六朝駢賦格調,應非枚乘之作〈梁王兔園賦〉:可能是其子枚皋所作
  • 1:54:18 106.
    (三)、七發1. 並未以賦名篇,但具備散體大賦的實質,在漢賦發展史上居重要地位。2. 七發所具有的漢大賦特徵: (1). 散韻結合:散文為主,偶爾夾雜楚辭式的韻文 (2). 主客問答 (3). 層層推進,篇幅長:鋪敘章法分明,受《楚辭   .招魂》影響,與縱橫家辯論形式亦頗接近。    敘說一事,則上下四方、層層推進,包攬無    遺,表現出雄偉浩大,滔滔不絕的氣勢。 (4). 誇張的狀物及解說 (5). 諷諭勸戒之意旨
  • 1:55:31 107.
    3. 七發內容:參課本
  • 1:55:32 108.
    客日:「將以八月之望,與諸侯遠方交游兄弟,並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。至則未見濤之形也,徒觀水力之所到,則恤然足以駭矣。觀其所駕軼者,所擢拔者,所揚汨者,所溫汾者,所滌汔者,雖有心略辭給,固未能縷形其所由然也。怳兮忽兮,聊兮慓兮,混汩汩兮。忽兮慌兮,俶兮儻兮,浩瀇瀁兮,慌曠曠兮。秉意乎南山,通望乎東海﹔虹洞兮蒼天,極慮乎涯涘。流攬無窮,歸神日母。汩乘流而下降兮 ,或不知其所止。或紛紜其流折兮,忽繆往而不來。……」
  • 1:55:33 109.
    Slide 36
  • 1:55:34 110.
    太子曰:「善!然則濤何氣哉?」客曰:「不記也。然聞於師曰,似神而非者三:疾雷江水逆流,海水上潮﹔出山內雲,日夜不止。衍溢漂疾,波涌而濤起。 其始起也,洪淋淋焉,若白鷺之下翔。 其少進也,浩浩溰溰,如素車白馬帷蓋之張。其波涌而雲亂,擾擾焉如三軍之騰裝。 其旁作而奔起也,飄飄焉如輕車之勒兵。……直使人踣焉,洄誾淒愴焉。此天下怪異詭觀也。太子能彊起觀之乎?」 太子曰:「僕病,未能也。」
  • 1:55:34 111.
    Slide 38
  • 1:55:35 112.
    三、司馬相如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
  • 1:55:35 113.
    (二)、作品  問答體散文賦:〈上林賦〉、〈難蜀父老〉  楚辭體賦:〈哀二世賦〉、〈大人賦〉、      〈長門賦〉 另有一篇〈美人賦〉應非 司馬相如所作。
  • 1:55:47 114.
    1. 〈子虛賦〉、〈上林賦〉合稱〈天子游獵賦〉。為漢代散文賦典型。〈子虛賦〉假楚國使者子虛向齊國的烏有先生誇耀楚國的雲夢之澤的遼濶、物產豐富,以及楚王遊獵的盛況,而受到烏有先生的詰難。〈上林賦〉由亡是公詳述漢天子校獵上林苑的盛況,遠非楚、齊能及,最後歸於勸戒,說天子領悟這是奢侈,下令將天子的苑囿開放為民田魚池,不再遊幸,且開糧倉救貧民……。以歸於諷諭勸戒。
  • 1:55:48 115.
    一、體制宏大,結構嚴密完整1.選擇君王之田獵活動,目的在突顯國力富強。2.賦中誇論重點除了打獵及苑囿外,也注重禮義及德行,論述面向廣闊。3.空間安排注重全面性(東西南北高下)及對襯(山對水,高對下、南對北……)
  • 1:55:51 116.
    二、情節跌宕,挽合巧妙1.透過主客問答,機鋒相對2.論辯及敘述內容一層壓倒一層,最後統歸於無是公的天子之上林苑
  • 1:55:51 117.
    三、寫景廣闊,氣魄宏壯1.景物廣闊,時而簡潔,以少總多,時而夸張修飾,詞語華麗 1).簡潔舉例:其山則盤紆岪鬱,隆崇岪ㄈㄛˊ崒;岑崟參差,日月蔽虧;交錯糾紛,上干青雲;罷池陂陀,下屬江河。其土則丹青赭堊,雌黃白坿,錫碧金銀。眾色炫耀,照爛龍鱗。其石則赤玉玫瑰,琳珉昆吾,瑊玏玄厲,碝石碔砆。……
  • 1:55:52 118.
    2).夸張舉例:於是乎周覽泛觀,……日出東沼,入乎西陂。其南則隆冬生長,涌水躍波。其獸則㺎旄貘犛,沈牛麈麋。赤首圜題,窮奇象犀。其北則盛夏含凍裂地,涉冰揭河。其獸則麒麟角端,騊駼橐駝。蛩蛩驒騱,駃騠驢驘。
  • 1:55:52 119.
    四、虛實相間,鋪陳有序,變化繁複1.例如寫楚王苑囿之鋪陳法2.變化繁複,可比對前後寫山景、水景、獵景…… 1).楚王苑囿:其山則盤紆岪鬱,隆崇岪崒;岑崟參差,日月蔽虧;交錯糾紛,上干青雲;罷池陂陀,下屬江河。
  • 1:55:53 120.
    五、體物生動有活力1.如子虛賦:於是乃相與獠於蕙圃,媻姍勃窣,上乎金提。掩翡翠,射鵔鸃。微矰出,孅繳施。弋白鵠,連鴐鵝。雙倉下,玄鶴加。怠而後發,遊於清池。浮文鷁,揚旌栧。張翠帷,建羽蓋。罔瑇瑁,釣紫貝。摐金鼓,吹鳴籟。榜人歌,聲流喝。水蟲駭,波鴻沸。湧泉起,奔揚會。礧石相擊,硠硠嗑嗑。若雷霆之聲,聞平數百里之外。六、音節錯落有致(長短句錯綜,詞序安排上也見巧思)
  • 1:55:53 121.
    2. 〈難蜀父老〉:雖未冠以賦名,實為問答體散文賦。3. 〈哀二世賦〉:弔秦二世胡亥4. 〈大人賦〉:結構遣辭類似屈原遠游,但旨在諷諌漢武帝好仙,故強調寂寞無伴。5. 〈長門賦〉:為陳皇后而作,寫失寵的女性之孤獨寂寞。
  • 1:55:54 122.
    ※司馬遷〈悲士不遇賦〉:作於晚年,抒寫不遇懷抱。※東方朔〈非有先生論〉、〈答客難〉:屬於問答體散文賦,詼諧諷刺。
  • 1:55:54 123.
    四、王襃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。1. 宣帝時的賦家2. 屬於歌功頌德型文人 (二)、作品1.聖主得賢臣頌: 抒發君臣遇合的理想,「聖 主必待賢臣而弘功業,俊士 亦俟明主以顯其德」。
  • 1:55:56 124.
    2.洞簫賦:(1). 為專詠一物的詠物賦。在此前,荀子〈蠶〉、〈雲〉二賦辭句簡樸,且多隱語,僅具詠物雛形。賈誼〈旱雲賦〉採鋪敘手法,但是是託物寓意,非純詠物。(2). 描寫簫的制成,吹蕭者的感情、姿態,簫聲的高低變化及其感染力,都很生動。(3). 首尾騷體,中間以騷體為主,雜以散文的排比句(4). 多用「於是」、「故」、「或」、「若乃」、「其」、「是以」、「則」等虛詞提挈、轉折,使之具有散文氣勢。(5). 鋪敘周至,採駢偶句法,使形式整齊美觀,為六朝唯美文學埋下種子。
  • 1:55:57 125.
    例: 朝露清泠而隕其側兮,玉液浸潤而承其根。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,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顛。秋蜩不食抱樸(木皮)而長吟兮,玄猨(猿)悲嘯搜索(往來)乎其閒。處幽隱而奧庰(屏,隱蔽也)兮,密漠泊(密而相連狀)以獺猭(連延狀)。惟詳察其素體兮,宜清靜而弗諠。
  • 1:55:57 126.
    ※附:俳諧文1. 〈僮約〉:寓言賦。警戒強悍的奴僕,不要輕侮軟弱的主人,否則會有嚴厲苛刻的主人來收拾他。描寫生動、形象化,接近口語。2. 〈責鬚髯奴辭〉:作者可能也是王襃。
  • 1:55:57 127.
    五、揚雄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
  • 1:55:58 128.
    (二)、主張與特色:1. 摹擬主義,主張讀千賦則善賦。2. 其後認為賦無法盡到諷喻的任務,反而是「不免於勸」。批評賦是「童子雕蟲篆刻」「壯夫不為」。3. 較少稀奇古怪的名物羅列,善用長句,使氣勢遒勁,又善於練字,喜用經傳成語。
  • 1:55:58 129.
    (三)、作品1. 反離騷2. 甘泉賦3. 河東賦4. 羽獵賦5. 長楊賦 ※以上四篇是有諷諌之意,用意婉曲,詞多蘊藉。較少稀奇古怪的名物羅列,善用長句,使氣勢遒勁,又善於練字,喜用經傳成語。6 解嘲:形式效法東方朔〈答客難〉,為問答體散文賦。7. 太玄賦:極類東漢人口吻,不能確定是否揚雄作。8. 逐貧賦:9. 蜀都賦:開啟京都賦的寫作題材(其後有班固〈兩都賦〉、張衡〈兩京賦〉、左思〈三都賦〉)。
  • 1:56:00 130.
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• 1:56:06 131.
    ※漢賦發展趨勢1. 漢初賦家:漢朝初年。賈誼、枚乘為代表。2. 全盛期:武、宣、元、成帝時期。作家以司馬相如、王襃為代表。3. 模擬期:西漢末到東漢中葉。以揚雄、班固為代表。4. 轉變期:東漢中葉以後。以張衡為代表。
  • 1:59:26 132.
    ※兩漢散文賦至此轉變:1. 篇幅:變短2. 內容:由詠宮殿游獵京都變為個人抒發情志3. 作風:堆砌誇飾,鋪采摛文,到平淺自然,清麗可誦4. 句法:散行變為對偶5. 散文賦與楚辭賦有合流的現象
  • 2:00:49 133.
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• 2:00:54 134.
    ※兩漢散文賦至此轉變:1. 篇幅:變短2. 內容:由詠宮殿游獵京都變為個人抒發情志3. 作風:堆砌誇飾,鋪采摛文,到平淺自然,清麗可誦4. 句法:散行變為對偶5. 散文賦與楚辭賦有合流的現象
  • 2:00:59 135.
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• 2:02:50 136.
    五、王充(27-97?)《論衡》1. 東漢人,會稽上虞人,作過下層官吏,晚年家居著書。著有《論衡》等書。生平詳見課本。2. 其書中土無傳,蔡邕入吳始得之,恒祕玩以為談助。其後王朗為會稽太守,及還許下,時人稱其才進。乃得《論衡》之益。此書遂見流傳。3. 具獨立思想,雖推崇孔孟,然亦針對其論之不妥處加以批判。其文尚實用,求通俗淺近,然亦多駢儷,求深入淺出,重視論証的邏輯辨析,有時稍嫌冗漫。
  • 2:02:57 137.
    4. 文學理論要點:a. 推崇文儒:以著作者為文儒(文學之士),說經者為世儒(經學者),並且推崇文儒。此見解開啟魏晉南北朝以來文學自覺的風氣。b. 主張語文一致:文句雖多駢儷,然而辭語則力求淺近,力主文章應通俗易懂,行文深入淺出。c. 文應有內容,尚實用:主張文應有補於世,要華質相符,戒浮華。d. 文不應貴古賤今:以為文有今古,古未必優,今未必劣,引申則以為文學應貴創造,反對模擬。※除尚實用為儒家傳統主張外,其餘三點皆屬首創,故可稱為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開山巨匠。
  • 2:03:36 138.
    ** after 第七講 漢代散文.ppt
  • 2:04:17 139.
    貳、樂府詩
  • 2:04:32 140.
    2. 漢武帝立樂府,擴大了樂府機構的規模和職務。a. 《漢書.禮樂志》:「至武帝定郊祀之禮。……乃立樂府,采詩夜誦,有趙、代、秦、楚之謳。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,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,略論律呂,以合八音之調,作十九章之歌。」b. 《漢書.藝文志》:「自孝武帝立樂府而采歌謠,於是有代、趙之謳,秦、楚之風。皆感於哀樂,緣事而發,亦可以觀風俗、知薄厚云。」
  • 2:04:59 141.
    3. 樂府所掌,除了郊天、祀地、祀太一等朝廷大典外,也仿效周代采詩制度,從各地采集流行於民間的歌曲。這些歌曲除了朝廷大典使用外,也可以娛樂帝王的宮廷生活,並可以「觀風俗、知薄厚」,宣示漢王朝的盛德。4. 樂府歌詩,或以文臣創作詩頌入樂,或採民間歌謠入樂,從此,民間歌曲得以寫定,文人亦得與民歌接觸,並進而倣作。5. 樂府裁撤於漢哀帝時,對民歌的保存是一大打擊。
  • 2:05:11 142.
    (二)、樂府詩界說1. 樂府所用之詩歌為「樂府詩」,或逕稱「樂府」,為古詩之一體。2. 包括宗廟郊祀送神之樂章,文人或樂師所作之歌,或從民間采集的歌詩。3. 特點:在當時均可配樂演唱。命題多以曲調的類別為名,如「歌」、「行」、「曲」、「引」、「吟」等,以顯出和樂調的關係,如〈梁父吟〉、〈孤兒行〉等。
  • 2:05:55 143.
    4. 其後文人擬作樂府古題之詩歌並不入樂演唱,但亦稱「樂府」。5. 漢樂府大多失傳,少數作品保留在宋.郭茂倩所編《樂府詩集》。
  • 2:06:23 144.
    二、樂府詩的類型
  • 2:06:24 145.
    (二)、成就繼承《詩經》寫實精神,反映社會生活。2. 奠定社會諷諭詩之傳統,一直到元稹、白居易的「新樂府運動」都是承繼此傳統。3. 突破四言正體,促進五言詩發展。早期樂府多雜言形式,晚期出現比較多整齊的五言詩作,五言詩這種流行的新詩體,可以說是在漢樂府歌詩中漸漸孕育而成的。
  • 2:06:25 146.
    4. 標誌敘事詩之成熟。敘事詩指敘述有關人物、事件、情節內容的作品,《詩經》中已有,但至漢樂府才「成熟」。 如〈東門行〉、〈陌上桑〉等不但有完整的故事,而且還有對話來展開情節。5. 樸實無華語言風格。
  • 2:06:26 147.
    1.〈戰城南〉戰城南,死郭北,野死不葬烏可食。為我謂烏:「且為客豪!野死諒不葬,腐肉安能去子逃?」水深激激,蒲葦冥冥。梟騎戰鬥死,駑馬徘徊鳴。梁築室,何以南?何以北?禾黍不穫君何食?願為忠臣安可得?思子良臣,良臣誠可思。朝行出攻,暮不夜歸!
  • 2:06:28 148.
    2.〈有所思〉有所思,乃在大海南。何用問遺君,雙珠玳瑁簪。用玉紹繚之。聞君有他心,拉雜摧燒之!摧燒之,當風揚其灰,從今以往,勿復相思!相思與君絕!雞鳴狗吠,兄嫂當知之。妃呼狶!秋風肅肅晨風飔,東方須臾高知之!3.〈上邪〉上邪!我欲與君相知,長命無絕衰。山無陵、江水為竭、冬雷震震、夏雨雪、天地合,乃敢與君絕!
  • 2:06:29 149.
    4.〈薤露〉薤上露,何易晞!露晞明朝更復落,人死一去何時歸?〈蒿里〉蒿里誰家地?聚斂魂魄無賢愚。鬼伯一何相催促,人命不得稍踟躕!6.〈東門行〉出東門,不顧歸,來入門,悵欲悲。盎中無斗米儲,還視架上無懸衣。拔劍東門去,舍中兒母牽衣啼:「他家但願富貴,賤妾與君共餔糜!上用倉浪天故,下當用此黃口兒。今非!」「咄!行!吾去爲遲!白髮時下難久居。」
  • 2:06:29 150.
    7.〈孤兒行〉孤兒生,孤子遇生,命獨當苦。父母在時,乘堅車,駕駟馬。父母已去,兄嫂令我行賈。南到九江,東到齊與魯。臘月來歸,不敢自言苦。頭多蟣蝨,面目多塵土。大兄言辦飯,大嫂言視馬。上高堂,行取殿下堂,孤兒淚下如雨。使我朝行汲,暮得水來歸。手爲錯,足下無菲。愴愴履霜,中多蒺藜。拔斷蒺藜腸肉中,愴欲悲。淚下渫渫,清涕累累。冬無複襦,夏無單衣。居生不樂,不如早去,下從地下黃泉。春氣動,草萌芽。三月蠶桑,六月收瓜。將是瓜車,來到還家。瓜車反覆。助我者少,啖瓜者多。願還我蒂,兄與嫂嚴,獨且急歸,當興校計。亂曰:里
  • 2:06:30 151.
    參、五言詩之發展
  • 2:06:37 152.
    一、淵源
  • 2:06:59 153.
    如《漢書》中所載:○漢高祖戚夫人〈戚夫人歌〉子為王,母為虜,終日舂薄暮,相與死為伍。相離三千里,當誰使告汝?○〈李延年歌〉北方有佳人,絕世而獨立。一顧傾人城,再顧傾人國。寧不知傾城與傾國,佳人難再得。
  • 2:07:00 154.
    ○《漢書》卷72〈王貢兩龔鮑傳〉引俗諺 何以孝弟為?多財而光榮; 何以禮義為?史書而仕宦? 何以謹慎為?勇猛而臨官。○《漢書》卷275〈五行志〉成帝時歌謠 邪徑敗良田,讒口亂善人。 桂樹華不實,黃爵巢其顛。 故為人所羨,今為人所憐。
  • 2:07:01 155.
    a. 可見漢初幾十年間,民間的謠諺自然地傾向五言的句子。b. 武帝成立樂府後,蒐集各地歌謠,今存之相和歌辭,如〈江南可採蓮〉、〈雞鳴長歌行〉、〈相逢行〉、〈步出夏門行〉、〈折楊柳行〉、〈豔歌行〉、〈長歌行〉等,皆是極純熟的五言歌辭,這些歌辭雖然年代無法考証,但其中應有部份是武帝時所採錄的。再由民間歌詩,影響詩人,因而有五言詩的產生。2. 東漢之世,因樂府民歌盛行五言,五言詩進展神速。
  • 2:07:13 156.
    〈西門行〉本辭 出西門,步念之:今日不作樂,當待何時?逮為樂,逮為樂,當及時。何能愁怫鬱,當復待來茲。釀美酒,炙肥牛,請呼心所歡,可用解憂愁。人生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苦夜長,何不秉燭遊?遊行去去如雲除,弊車贏馬為自儲。〈生年不滿百〉—古詩十九首之十五 生年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夜苦長,何不秉燭遊?為樂當及時,何能待來茲?愚者愛惜費,但為後世嗤。仙人王子喬,難可與等期。後一首顯由前一首改編,〈西門行〉雖以五言為主,但仍雜有五、七言,純為民歌本色。後一首乃純五言,句法整齊。
  • 2:07:15 157.
    (二)、起源問題
  • 2:07:16 158.
    2. 枚乘詩是否可能為五言詩始祖?1). 主張起於枚乘者:梁.徐陵《玉臺新詠》,收古詩十九首中的八首加上〈蘭若生春陽〉一首,合題為枚乘雜詩。按:八首為〈西北有高樓〉、〈東城高且長〉、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青青河畔草〉、〈庭前有奇樹〉、〈迢迢牽牛星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。
  • 2:07:41 159.
    2). 懷疑反對的: 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》存疑,〈明詩篇〉曰:「古詩佳麗,或稱枚叔。」 梁.蕭統《昭明文選》收十九首,不著枚乘之名。 梁.鍾嶸《詩品.序》:「王、揚、枚、馬之徒,辭賦競爽,而吟詠靡聞。」  ──不認為枚乘有詩歌作品。以上都是除陵同時代而稍早之作。
  • 2:07:41 160.
    3. 蘇武、李陵贈答詩1). 主張起於蘇李贈答:《文選》、《詩品》《文選》卷29有〈李陵與蘇武詩〉三首,又有〈蘇武詩〉四首《詩品.序》:「逮漢李陵,始著五言之目矣。」
  • 2:07:42 161.
    2). 懷疑反對者:《文心雕龍.明詩篇》:「至成帝品錄,三百餘篇,朝章國采,亦云周備,而辭人遺翰,莫見五言。所以李陵、班婕妤見疑於後代也。」宋至清,疑者頗多。例如:
  • 2:07:42 162.
    a. 其中抒寫朋友夫妻離別之情,行役戰場之苦,與蘇李贈別的事無關。b. 詩中所寫「江漢」、「河梁」、「山海」、「中州」等語,更與蘇李二人當日的情事和行蹤不合。c. 《漢書.蘇武傳》載:「陵起舞,歌曰:『徑萬里兮度沙幕,為君將兮奮匈奴。路窮絕兮矢刃摧,士眾滅兮名已隤,老母已死,雖欲報恩將安歸?』」何以不載此五言詩? d. 就西漢五言詩發展情形觀察,實難相信景帝、武帝時已有如此成熟之五言詩。所以這組詩應為後人假託,或者是無名氏古詩的一部分,被訛傳為蘇李的作品。
  • 2:07:43 163.
    3). 蘇李詩李少卿詩三首良時不再至,離別在須臾。屏營衢路側,執手野踟躕。仰視浮雲馳,奄忽互相踰。風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長當從此別,且復立斯須。欲因晨風發,送子以賤軀。嘉會難再遇,三載為千秋。臨河濯長纓,念子悵悠悠。遠望悲風至,對酒不能酬。行人懷往路,何以慰我愁?獨有盈觴酒,與子結綢繆。
  • 2:07:44 164.
    其三攜手上河梁,遊子暮何之?徘徊蹊路側,悢悢不得辭。行人難久留,各言長相思。安知非日月,弦望自有時。努力崇明德,皓首以為期。
  • 2:07:44 165.
    蘇子卿詩四首
  • 2:07:44 166.
    其二 黃鵠一遠別,千里顧徘徊。胡馬失其群,思心常依依。何況雙飛龍,羽翼臨當乖。幸有絃歌曲,可以喻中懷。請為遊子吟,泠泠一何悲!絲竹厲清聲,慷慨有餘哀。長歌正激烈,中心愴以摧。欲展清商曲,念子不能歸。俛仰內傷心,淚下不可揮。願為雙黃鵠,送子俱遠飛。
  • 2:07:45 167.
    其三 結髮為夫妻,恩愛兩不疑。歡娛在今夕,嬿婉及良時。征夫懷往路,起視夜何其?參辰皆已沒,去去從此辭。行役在戰場,相見未有期。握手一長歎,淚為生別滋。努力愛春華,莫忘歡樂時。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
  • 2:07:45 168.
    其四 燭燭晨明月,馥馥我蘭芳。 芬馨良夜發,隨風聞我堂。 征夫懷遠路,遊子戀故鄉。 寒冬十二月,晨起踐嚴霜。 俯觀江漢流,仰視浮雲翔。 良友遠離別,各在天一方。 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長。 嘉會難兩遇,懽樂殊未央。 願君崇令德,隨時愛景光。
  • 2:07:46 169.
    4. 《漢書》中皆無枚乘或蘇李之詩,所錄之五言作品,若非樸拙的民歌、謠諺,其最早之作品乃班固之〈詠史詩〉,又相當質木無文。以詩歌發展來說,班固〈詠史詩〉比較像五言詩初起的狀態。西漢之五言詩尚在醞釀期,東漢前,班固之世,五言詩始告成立,完全成熟應待東漢末期。
  • 2:07:46 170.
    二、古詩十九首
  • 2:07:48 171.
    4. 《漢書》中皆無枚乘或蘇李之詩,所錄之五言作品,若非樸拙的民歌、謠諺,其最早之作品乃班固之〈詠史詩〉,又相當質木無文。以詩歌發展來說,班固〈詠史詩〉比較像五言詩初起的狀態。西漢之五言詩尚在醞釀期,東漢前,班固之世,五言詩始告成立,完全成熟應待東漢末期。
  • 2:07:49 172.
    其四 燭燭晨明月,馥馥我蘭芳。 芬馨良夜發,隨風聞我堂。 征夫懷遠路,遊子戀故鄉。 寒冬十二月,晨起踐嚴霜。 俯觀江漢流,仰視浮雲翔。 良友遠離別,各在天一方。 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長。 嘉會難兩遇,懽樂殊未央。 願君崇令德,隨時愛景光。
  • 2:07:50 173.
    其三 結髮為夫妻,恩愛兩不疑。歡娛在今夕,嬿婉及良時。征夫懷往路,起視夜何其?參辰皆已沒,去去從此辭。行役在戰場,相見未有期。握手一長歎,淚為生別滋。努力愛春華,莫忘歡樂時。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
  • 2:07:50 174.
    其二 黃鵠一遠別,千里顧徘徊。胡馬失其群,思心常依依。何況雙飛龍,羽翼臨當乖。幸有絃歌曲,可以喻中懷。請為遊子吟,泠泠一何悲!絲竹厲清聲,慷慨有餘哀。長歌正激烈,中心愴以摧。欲展清商曲,念子不能歸。俛仰內傷心,淚下不可揮。願為雙黃鵠,送子俱遠飛。
  • 2:07:50 175.
    蘇子卿詩四首
  • 2:07:51 176.
    其三攜手上河梁,遊子暮何之?徘徊蹊路側,悢悢不得辭。行人難久留,各言長相思。安知非日月,弦望自有時。努力崇明德,皓首以為期。
  • 2:07:51 177.
    3). 蘇李詩李少卿詩三首良時不再至,離別在須臾。屏營衢路側,執手野踟躕。仰視浮雲馳,奄忽互相踰。風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長當從此別,且復立斯須。欲因晨風發,送子以賤軀。嘉會難再遇,三載為千秋。臨河濯長纓,念子悵悠悠。遠望悲風至,對酒不能酬。行人懷往路,何以慰我愁?獨有盈觴酒,與子結綢繆。
  • 2:07:51 178.
    a. 其中抒寫朋友夫妻離別之情,行役戰場之苦,與蘇李贈別的事無關。b. 詩中所寫「江漢」、「河梁」、「山海」、「中州」等語,更與蘇李二人當日的情事和行蹤不合。c. 《漢書.蘇武傳》載:「陵起舞,歌曰:『徑萬里兮度沙幕,為君將兮奮匈奴。路窮絕兮矢刃摧,士眾滅兮名已隤,老母已死,雖欲報恩將安歸?』」何以不載此五言詩? d. 就西漢五言詩發展情形觀察,實難相信景帝、武帝時已有如此成熟之五言詩。所以這組詩應為後人假託,或者是無名氏古詩的一部分,被訛傳為蘇李的作品。
  • 2:07:52 179.
    2). 懷疑反對者:《文心雕龍.明詩篇》:「至成帝品錄,三百餘篇,朝章國采,亦云周備,而辭人遺翰,莫見五言。所以李陵、班婕妤見疑於後代也。」宋至清,疑者頗多。例如:
  • 2:07:52 180.
    3. 蘇武、李陵贈答詩1). 主張起於蘇李贈答:《文選》、《詩品》《文選》卷29有〈李陵與蘇武詩〉三首,又有〈蘇武詩〉四首《詩品.序》:「逮漢李陵,始著五言之目矣。」
  • 2:07:53 181.
    2). 懷疑反對的: 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》存疑,〈明詩篇〉曰:「古詩佳麗,或稱枚叔。」 梁.蕭統《昭明文選》收十九首,不著枚乘之名。 梁.鍾嶸《詩品.序》:「王、揚、枚、馬之徒,辭賦競爽,而吟詠靡聞。」  ──不認為枚乘有詩歌作品。以上都是除陵同時代而稍早之作。
  • 2:07:54 182.
    2. 枚乘詩是否可能為五言詩始祖?1). 主張起於枚乘者:梁.徐陵《玉臺新詠》,收古詩十九首中的八首加上〈蘭若生春陽〉一首,合題為枚乘雜詩。按:八首為〈西北有高樓〉、〈東城高且長〉、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青青河畔草〉、〈庭前有奇樹〉、〈迢迢牽牛星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。
  • 2:07:54 183.
    (二)、起源問題
  • 2:08:22 184.
    2. 枚乘詩是否可能為五言詩始祖?1). 主張起於枚乘者:梁.徐陵《玉臺新詠》,收古詩十九首中的八首加上〈蘭若生春陽〉一首,合題為枚乘雜詩。按:八首為〈西北有高樓〉、〈東城高且長〉、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青青河畔草〉、〈庭前有奇樹〉、〈迢迢牽牛星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。
  • 2:08:29 185.
    2). 懷疑反對的: 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》存疑,〈明詩篇〉曰:「古詩佳麗,或稱枚叔。」 梁.蕭統《昭明文選》收十九首,不著枚乘之名。 梁.鍾嶸《詩品.序》:「王、揚、枚、馬之徒,辭賦競爽,而吟詠靡聞。」  ──不認為枚乘有詩歌作品。以上都是除陵同時代而稍早之作。
  • 2:08:30 186.
    3. 蘇武、李陵贈答詩1). 主張起於蘇李贈答:《文選》、《詩品》《文選》卷29有〈李陵與蘇武詩〉三首,又有〈蘇武詩〉四首《詩品.序》:「逮漢李陵,始著五言之目矣。」
  • 2:08:32 187.
    2). 懷疑反對者:《文心雕龍.明詩篇》:「至成帝品錄,三百餘篇,朝章國采,亦云周備,而辭人遺翰,莫見五言。所以李陵、班婕妤見疑於後代也。」宋至清,疑者頗多。例如:
  • 2:08:39 188.
    a. 其中抒寫朋友夫妻離別之情,行役戰場之苦,與蘇李贈別的事無關。b. 詩中所寫「江漢」、「河梁」、「山海」、「中州」等語,更與蘇李二人當日的情事和行蹤不合。c. 《漢書.蘇武傳》載:「陵起舞,歌曰:『徑萬里兮度沙幕,為君將兮奮匈奴。路窮絕兮矢刃摧,士眾滅兮名已隤,老母已死,雖欲報恩將安歸?』」何以不載此五言詩? d. 就西漢五言詩發展情形觀察,實難相信景帝、武帝時已有如此成熟之五言詩。所以這組詩應為後人假託,或者是無名氏古詩的一部分,被訛傳為蘇李的作品。
  • 2:08:40 189.
    3). 蘇李詩李少卿詩三首良時不再至,離別在須臾。屏營衢路側,執手野踟躕。仰視浮雲馳,奄忽互相踰。風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長當從此別,且復立斯須。欲因晨風發,送子以賤軀。嘉會難再遇,三載為千秋。臨河濯長纓,念子悵悠悠。遠望悲風至,對酒不能酬。行人懷往路,何以慰我愁?獨有盈觴酒,與子結綢繆。
  • 2:08:41 190.
    其三攜手上河梁,遊子暮何之?徘徊蹊路側,悢悢不得辭。行人難久留,各言長相思。安知非日月,弦望自有時。努力崇明德,皓首以為期。
  • 2:08:42 191.
    蘇子卿詩四首
  • 2:08:47 192.
    其二 黃鵠一遠別,千里顧徘徊。胡馬失其群,思心常依依。何況雙飛龍,羽翼臨當乖。幸有絃歌曲,可以喻中懷。請為遊子吟,泠泠一何悲!絲竹厲清聲,慷慨有餘哀。長歌正激烈,中心愴以摧。欲展清商曲,念子不能歸。俛仰內傷心,淚下不可揮。願為雙黃鵠,送子俱遠飛。
  • 2:08:48 193.
    其三 結髮為夫妻,恩愛兩不疑。歡娛在今夕,嬿婉及良時。征夫懷往路,起視夜何其?參辰皆已沒,去去從此辭。行役在戰場,相見未有期。握手一長歎,淚為生別滋。努力愛春華,莫忘歡樂時。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
  • 2:08:48 194.
    其四 燭燭晨明月,馥馥我蘭芳。 芬馨良夜發,隨風聞我堂。 征夫懷遠路,遊子戀故鄉。 寒冬十二月,晨起踐嚴霜。 俯觀江漢流,仰視浮雲翔。 良友遠離別,各在天一方。 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長。 嘉會難兩遇,懽樂殊未央。 願君崇令德,隨時愛景光。
  • 2:08:50 195.
    4. 《漢書》中皆無枚乘或蘇李之詩,所錄之五言作品,若非樸拙的民歌、謠諺,其最早之作品乃班固之〈詠史詩〉,又相當質木無文。以詩歌發展來說,班固〈詠史詩〉比較像五言詩初起的狀態。西漢之五言詩尚在醞釀期,東漢前,班固之世,五言詩始告成立,完全成熟應待東漢末期。
  • 2:09:28 196.
    二、古詩十九首
  • 2:09:35 197.
    4. 《漢書》中皆無枚乘或蘇李之詩,所錄之五言作品,若非樸拙的民歌、謠諺,其最早之作品乃班固之〈詠史詩〉,又相當質木無文。以詩歌發展來說,班固〈詠史詩〉比較像五言詩初起的狀態。西漢之五言詩尚在醞釀期,東漢前,班固之世,五言詩始告成立,完全成熟應待東漢末期。
  • 2:09:37 198.
    其四 燭燭晨明月,馥馥我蘭芳。 芬馨良夜發,隨風聞我堂。 征夫懷遠路,遊子戀故鄉。 寒冬十二月,晨起踐嚴霜。 俯觀江漢流,仰視浮雲翔。 良友遠離別,各在天一方。 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長。 嘉會難兩遇,懽樂殊未央。 願君崇令德,隨時愛景光。
  • 2:09:37 199.
    其三 結髮為夫妻,恩愛兩不疑。歡娛在今夕,嬿婉及良時。征夫懷往路,起視夜何其?參辰皆已沒,去去從此辭。行役在戰場,相見未有期。握手一長歎,淚為生別滋。努力愛春華,莫忘歡樂時。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
  • 2:09:37 200.
    其二 黃鵠一遠別,千里顧徘徊。胡馬失其群,思心常依依。何況雙飛龍,羽翼臨當乖。幸有絃歌曲,可以喻中懷。請為遊子吟,泠泠一何悲!絲竹厲清聲,慷慨有餘哀。長歌正激烈,中心愴以摧。欲展清商曲,念子不能歸。俛仰內傷心,淚下不可揮。願為雙黃鵠,送子俱遠飛。
  • 2:09:37 201.
    蘇子卿詩四首
  • 2:09:38 202.
    其三攜手上河梁,遊子暮何之?徘徊蹊路側,悢悢不得辭。行人難久留,各言長相思。安知非日月,弦望自有時。努力崇明德,皓首以為期。
  • 2:09:38 203.
    3). 蘇李詩李少卿詩三首良時不再至,離別在須臾。屏營衢路側,執手野踟躕。仰視浮雲馳,奄忽互相踰。風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長當從此別,且復立斯須。欲因晨風發,送子以賤軀。嘉會難再遇,三載為千秋。臨河濯長纓,念子悵悠悠。遠望悲風至,對酒不能酬。行人懷往路,何以慰我愁?獨有盈觴酒,與子結綢繆。
  • 2:09:39 204.
    a. 其中抒寫朋友夫妻離別之情,行役戰場之苦,與蘇李贈別的事無關。b. 詩中所寫「江漢」、「河梁」、「山海」、「中州」等語,更與蘇李二人當日的情事和行蹤不合。c. 《漢書.蘇武傳》載:「陵起舞,歌曰:『徑萬里兮度沙幕,為君將兮奮匈奴。路窮絕兮矢刃摧,士眾滅兮名已隤,老母已死,雖欲報恩將安歸?』」何以不載此五言詩? d. 就西漢五言詩發展情形觀察,實難相信景帝、武帝時已有如此成熟之五言詩。所以這組詩應為後人假託,或者是無名氏古詩的一部分,被訛傳為蘇李的作品。
  • 2:09:39 205.
    2). 懷疑反對者:《文心雕龍.明詩篇》:「至成帝品錄,三百餘篇,朝章國采,亦云周備,而辭人遺翰,莫見五言。所以李陵、班婕妤見疑於後代也。」宋至清,疑者頗多。例如:
  • 2:09:39 206.
    3. 蘇武、李陵贈答詩1). 主張起於蘇李贈答:《文選》、《詩品》《文選》卷29有〈李陵與蘇武詩〉三首,又有〈蘇武詩〉四首《詩品.序》:「逮漢李陵,始著五言之目矣。」
  • 2:09:40 207.
    2). 懷疑反對的: 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》存疑,〈明詩篇〉曰:「古詩佳麗,或稱枚叔。」 梁.蕭統《昭明文選》收十九首,不著枚乘之名。 梁.鍾嶸《詩品.序》:「王、揚、枚、馬之徒,辭賦競爽,而吟詠靡聞。」  ──不認為枚乘有詩歌作品。以上都是除陵同時代而稍早之作。
  • 2:09:40 208.
    2. 枚乘詩是否可能為五言詩始祖?1). 主張起於枚乘者:梁.徐陵《玉臺新詠》,收古詩十九首中的八首加上〈蘭若生春陽〉一首,合題為枚乘雜詩。按:八首為〈西北有高樓〉、〈東城高且長〉、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青青河畔草〉、〈庭前有奇樹〉、〈迢迢牽牛星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。
  • 2:09:40 209.
    (二)、起源問題
  • 2:09:41 210.
    〈西門行〉本辭 出西門,步念之:今日不作樂,當待何時?逮為樂,逮為樂,當及時。何能愁怫鬱,當復待來茲。釀美酒,炙肥牛,請呼心所歡,可用解憂愁。人生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苦夜長,何不秉燭遊?遊行去去如雲除,弊車贏馬為自儲。〈生年不滿百〉—古詩十九首之十五 生年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夜苦長,何不秉燭遊?為樂當及時,何能待來茲?愚者愛惜費,但為後世嗤。仙人王子喬,難可與等期。後一首顯由前一首改編,〈西門行〉雖以五言為主,但仍雜有五、七言,純為民歌本色。後一首乃純五言,句法整齊。
  • 2:09:41 211.
    a. 可見漢初幾十年間,民間的謠諺自然地傾向五言的句子。b. 武帝成立樂府後,蒐集各地歌謠,今存之相和歌辭,如〈江南可採蓮〉、〈雞鳴長歌行〉、〈相逢行〉、〈步出夏門行〉、〈折楊柳行〉、〈豔歌行〉、〈長歌行〉等,皆是極純熟的五言歌辭,這些歌辭雖然年代無法考証,但其中應有部份是武帝時所採錄的。再由民間歌詩,影響詩人,因而有五言詩的產生。2. 東漢之世,因樂府民歌盛行五言,五言詩進展神速。
  • 2:09:42 212.
    ○《漢書》卷72〈王貢兩龔鮑傳〉引俗諺 何以孝弟為?多財而光榮; 何以禮義為?史書而仕宦? 何以謹慎為?勇猛而臨官。○《漢書》卷275〈五行志〉成帝時歌謠 邪徑敗良田,讒口亂善人。 桂樹華不實,黃爵巢其顛。 故為人所羨,今為人所憐。
  • 2:09:42 213.
    如《漢書》中所載:○漢高祖戚夫人〈戚夫人歌〉子為王,母為虜,終日舂薄暮,相與死為伍。相離三千里,當誰使告汝?○〈李延年歌〉北方有佳人,絕世而獨立。一顧傾人城,再顧傾人國。寧不知傾城與傾國,佳人難再得。
  • 2:09:42 214.
    一、淵源
  • 2:10:06 215.
    如《漢書》中所載:○漢高祖戚夫人〈戚夫人歌〉子為王,母為虜,終日舂薄暮,相與死為伍。相離三千里,當誰使告汝?○〈李延年歌〉北方有佳人,絕世而獨立。一顧傾人城,再顧傾人國。寧不知傾城與傾國,佳人難再得。
  • 2:10:07 216.
    ○《漢書》卷72〈王貢兩龔鮑傳〉引俗諺 何以孝弟為?多財而光榮; 何以禮義為?史書而仕宦? 何以謹慎為?勇猛而臨官。○《漢書》卷275〈五行志〉成帝時歌謠 邪徑敗良田,讒口亂善人。 桂樹華不實,黃爵巢其顛。 故為人所羨,今為人所憐。
  • 2:10:07 217.
    a. 可見漢初幾十年間,民間的謠諺自然地傾向五言的句子。b. 武帝成立樂府後,蒐集各地歌謠,今存之相和歌辭,如〈江南可採蓮〉、〈雞鳴長歌行〉、〈相逢行〉、〈步出夏門行〉、〈折楊柳行〉、〈豔歌行〉、〈長歌行〉等,皆是極純熟的五言歌辭,這些歌辭雖然年代無法考証,但其中應有部份是武帝時所採錄的。再由民間歌詩,影響詩人,因而有五言詩的產生。2. 東漢之世,因樂府民歌盛行五言,五言詩進展神速。
  • 2:10:08 218.
    〈西門行〉本辭 出西門,步念之:今日不作樂,當待何時?逮為樂,逮為樂,當及時。何能愁怫鬱,當復待來茲。釀美酒,炙肥牛,請呼心所歡,可用解憂愁。人生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苦夜長,何不秉燭遊?遊行去去如雲除,弊車贏馬為自儲。〈生年不滿百〉—古詩十九首之十五 生年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夜苦長,何不秉燭遊?為樂當及時,何能待來茲?愚者愛惜費,但為後世嗤。仙人王子喬,難可與等期。後一首顯由前一首改編,〈西門行〉雖以五言為主,但仍雜有五、七言,純為民歌本色。後一首乃純五言,句法整齊。
  • 2:10:08 219.
    (二)、起源問題
  • 2:10:09 220.
    2. 枚乘詩是否可能為五言詩始祖?1). 主張起於枚乘者:梁.徐陵《玉臺新詠》,收古詩十九首中的八首加上〈蘭若生春陽〉一首,合題為枚乘雜詩。按:八首為〈西北有高樓〉、〈東城高且長〉、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青青河畔草〉、〈庭前有奇樹〉、〈迢迢牽牛星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。
  • 2:10:09 221.
    2). 懷疑反對的: 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》存疑,〈明詩篇〉曰:「古詩佳麗,或稱枚叔。」 梁.蕭統《昭明文選》收十九首,不著枚乘之名。 梁.鍾嶸《詩品.序》:「王、揚、枚、馬之徒,辭賦競爽,而吟詠靡聞。」  ──不認為枚乘有詩歌作品。以上都是除陵同時代而稍早之作。
  • 2:10:10 222.
    3. 蘇武、李陵贈答詩1). 主張起於蘇李贈答:《文選》、《詩品》《文選》卷29有〈李陵與蘇武詩〉三首,又有〈蘇武詩〉四首《詩品.序》:「逮漢李陵,始著五言之目矣。」
  • 2:10:10 223.
    2). 懷疑反對者:《文心雕龍.明詩篇》:「至成帝品錄,三百餘篇,朝章國采,亦云周備,而辭人遺翰,莫見五言。所以李陵、班婕妤見疑於後代也。」宋至清,疑者頗多。例如:
  • 2:10:10 224.
    a. 其中抒寫朋友夫妻離別之情,行役戰場之苦,與蘇李贈別的事無關。b. 詩中所寫「江漢」、「河梁」、「山海」、「中州」等語,更與蘇李二人當日的情事和行蹤不合。c. 《漢書.蘇武傳》載:「陵起舞,歌曰:『徑萬里兮度沙幕,為君將兮奮匈奴。路窮絕兮矢刃摧,士眾滅兮名已隤,老母已死,雖欲報恩將安歸?』」何以不載此五言詩? d. 就西漢五言詩發展情形觀察,實難相信景帝、武帝時已有如此成熟之五言詩。所以這組詩應為後人假託,或者是無名氏古詩的一部分,被訛傳為蘇李的作品。
  • 2:10:12 225.
    2). 懷疑反對者:《文心雕龍.明詩篇》:「至成帝品錄,三百餘篇,朝章國采,亦云周備,而辭人遺翰,莫見五言。所以李陵、班婕妤見疑於後代也。」宋至清,疑者頗多。例如:
  • 2:10:12 226.
    3. 蘇武、李陵贈答詩1). 主張起於蘇李贈答:《文選》、《詩品》《文選》卷29有〈李陵與蘇武詩〉三首,又有〈蘇武詩〉四首《詩品.序》:「逮漢李陵,始著五言之目矣。」
  • 2:10:13 227.
    2). 懷疑反對的: 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》存疑,〈明詩篇〉曰:「古詩佳麗,或稱枚叔。」 梁.蕭統《昭明文選》收十九首,不著枚乘之名。 梁.鍾嶸《詩品.序》:「王、揚、枚、馬之徒,辭賦競爽,而吟詠靡聞。」  ──不認為枚乘有詩歌作品。以上都是除陵同時代而稍早之作。
  • 2:10:13 228.
    2. 枚乘詩是否可能為五言詩始祖?1). 主張起於枚乘者:梁.徐陵《玉臺新詠》,收古詩十九首中的八首加上〈蘭若生春陽〉一首,合題為枚乘雜詩。按:八首為〈西北有高樓〉、〈東城高且長〉、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青青河畔草〉、〈庭前有奇樹〉、〈迢迢牽牛星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。
  • 2:10:14 229.
    (二)、起源問題
  • 2:11:18 230.
    ** after 第八講 漢代詩歌-彩色版.ppt
  • 2:11:48 231.
    (三)、主要內涵與技巧
  • 2:12:20 232.
    1). 離情相思之苦:如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等。2). 失志不遇之悲:如〈明月皎月光〉、〈西北有高樓〉等。3). 人生無常之嘆:如〈迴車駕言邁〉等4). 及時行樂之思:如〈生年不滿百〉、〈驅車上東門〉、〈青青陵上柏〉
  • 2:12:21 233.
   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,與君生別離。相去萬餘里,各在天一涯。道路阻且長,會面安可知?胡馬依北風,越鳥巢南枝。相去日已遠,衣帶日已緩。浮雲蔽白日,遊子不顧返。思君令人老,歲月忽已晚。棄捐勿復道,努力加餐飯。《楚辭‧九歌‧少司命》:「悲莫悲兮生別離,樂莫樂兮新相知」
  • 2:12:22 234.
    2. 技巧:
  • 2:12:37 235.
    (四)、文學地位
  • 2:12:52 236.
    3. 奠定中國詩歌抒情特質: 抒發對人生普遍性的情懷的哀感 與漢樂府以敘事為基調不同,往往按感情變化、思緒起伏為敘寫內容,從各種角度抒發情懷。 抒情方式以含蓄溫婉為主,與樂府民歌之率直不同。
  • 2:12:56 237.
    4. 譜出中國詩歌悲哀基調: 展示一般文人士子遊宦生涯中的普遍悲情 對光陰流逝,人生短促無常的生命意識 奠定中國感傷文學的基礎,也開啟中國文學以悲為美的審美趣味。
  • 2:13:24 238.
    三、敘事詩
  • 2:13:29 239.
    3. 五言詩興起後,因詩體靈活,可能發展敘事詩。班固〈詠史詩〉一方面代表五言詩之成立,一方面也代表五言敘事之嘗試成功。4. 樂府有許多以敘事為主的作品,對於五言詩之興起,以及敘事詩的發展,有促進之功。
  • 2:13:30 240.
    (二)、悲憤詩
  • 2:13:31 241.
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• 2:13:32 242.
    清.沈德潛《古詩源》卷4曰:「共一千七百八 十五字,古今一首長詩也。淋淋漓漓,反反覆 覆,雜述十數人口中語,而各肖其聲音面目, 豈非化工之筆!」1). 中國古典詩中罕見的長篇敘事詩。2). 人物眾多,形象鮮明,對話生動,流露講唱 文學的痕跡。3). 情節波瀾起伏。4). 塑造漢代婦女理想化身。5). 控訴社會倫理壓抑人性,表達對男女主角的 憐憫。
  • 2:13:33 243.
    孔雀東南飛,五里一徘徊。十三能織素,十四學裁衣,十五彈箜篌,十六誦詩書,十七為君婦,心中常悲苦。君既為府吏,守節情不移。賤妾留空房,相見長日稀。 雞鳴入機織,夜夜不得息,三日斷五疋,大人故嫌遲。非為織作遲,君家婦難為。 妾不堪驅使,徒留無所施。便可白公姥,及時相遣歸。
  • 2:13:33 244.
    府吏得聞之,堂上啟阿母:兒已薄祿相,幸復得此婦。結髮共枕席,黃泉共為友,共事二三年,始爾未為久。女行無偏斜,何意致不厚? 阿母謂府吏,何乃太區區!此婦無禮節,舉動自專由。吾意久懷忿,汝豈得自由。東家有賢女,自名秦羅敷。可憐體無比,阿母為汝求,便可速遣之,遣去慎莫留。
  • 2:13:34 245.
    府吏長跪告,伏惟啟阿母。今若遣此婦,終老不復取。 阿母得聞之,槌床便大怒:小子無所畏,何敢助婦語。吾已失恩義,會不相從許。 府吏默無聲,再拜還入戶。舉言謂新婦,哽咽不能語。我自不驅卿,逼迫有阿母。卿但暫還家,吾今且報府。不久當歸還,還必相迎取。以此下心意,慎勿違吾語。
  • 2:13:34 246.
    府吏得聞之,堂上啟阿母:兒已薄祿相,幸復得此婦。結髮共枕席,黃泉共為友,共事二三年,始爾未為久。女行無偏斜,何意致不厚? 阿母謂府吏,何乃太區區!此婦無禮節,舉動自專由。吾意久懷忿,汝豈得自由。東家有賢女,自名秦羅敷。可憐體無比,阿母為汝求,便可速遣之,遣去慎莫留。
  • 2:13:35 247.
    孔雀東南飛,五里一徘徊。十三能織素,十四學裁衣,十五彈箜篌,十六誦詩書,十七為君婦,心中常悲苦。君既為府吏,守節情不移。賤妾留空房,相見長日稀。 雞鳴入機織,夜夜不得息,三日斷五疋,大人故嫌遲。非為織作遲,君家婦難為。 妾不堪驅使,徒留無所施。便可白公姥,及時相遣歸。
  • 2:13:35 248.
    清.沈德潛《古詩源》卷4曰:「共一千七百八 十五字,古今一首長詩也。淋淋漓漓,反反覆 覆,雜述十數人口中語,而各肖其聲音面目, 豈非化工之筆!」1). 中國古典詩中罕見的長篇敘事詩。2). 人物眾多,形象鮮明,對話生動,流露講唱 文學的痕跡。3). 情節波瀾起伏。4). 塑造漢代婦女理想化身。5). 控訴社會倫理壓抑人性,表達對男女主角的 憐憫。
  • 2:13:35 249.
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• 2:13:36 250.
    (二)、悲憤詩
  • 2:13:37 251.
    3. 五言詩興起後,因詩體靈活,可能發展敘事詩。班固〈詠史詩〉一方面代表五言詩之成立,一方面也代表五言敘事之嘗試成功。4. 樂府有許多以敘事為主的作品,對於五言詩之興起,以及敘事詩的發展,有促進之功。
  • 2:13:38 252.
    三、敘事詩
  • 2:13:41 253.
    3. 五言詩興起後,因詩體靈活,可能發展敘事詩。班固〈詠史詩〉一方面代表五言詩之成立,一方面也代表五言敘事之嘗試成功。4. 樂府有許多以敘事為主的作品,對於五言詩之興起,以及敘事詩的發展,有促進之功。
  • 2:13:43 254.
    (二)、悲憤詩
  • 2:13:44 255.
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• 2:16:18 256.
    清.沈德潛《古詩源》卷4曰:「共一千七百八 十五字,古今一首長詩也。淋淋漓漓,反反覆 覆,雜述十數人口中語,而各肖其聲音面目, 豈非化工之筆!」1). 中國古典詩中罕見的長篇敘事詩。2). 人物眾多,形象鮮明,對話生動,流露講唱 文學的痕跡。3). 情節波瀾起伏。4). 塑造漢代婦女理想化身。5). 控訴社會倫理壓抑人性,表達對男女主角的 憐憫。
  • 2:17:28 257.
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• 2:17:28 258.
    (二)、悲憤詩
  • 2:17:28 259.
    3. 五言詩興起後,因詩體靈活,可能發展敘事詩。班固〈詠史詩〉一方面代表五言詩之成立,一方面也代表五言敘事之嘗試成功。4. 樂府有許多以敘事為主的作品,對於五言詩之興起,以及敘事詩的發展,有促進之功。
  • 2:17:29 260.
    三、敘事詩
  • 2:17:31 261.
    4. 譜出中國詩歌悲哀基調: 展示一般文人士子遊宦生涯中的普遍悲情 對光陰流逝,人生短促無常的生命意識 奠定中國感傷文學的基礎,也開啟中國文學以悲為美的審美趣味。
  • 2:17:32 262.
    3. 奠定中國詩歌抒情特質: 抒發對人生普遍性的情懷的哀感 與漢樂府以敘事為基調不同,往往按感情變化、思緒起伏為敘寫內容,從各種角度抒發情懷。 抒情方式以含蓄溫婉為主,與樂府民歌之率直不同。
  • 2:17:32 263.
    (四)、文學地位
  • 2:17:32 264.
    2. 技巧:
  • 2:17:33 265.
   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,與君生別離。相去萬餘里,各在天一涯。道路阻且長,會面安可知?胡馬依北風,越鳥巢南枝。相去日已遠,衣帶日已緩。浮雲蔽白日,遊子不顧返。思君令人老,歲月忽已晚。棄捐勿復道,努力加餐飯。《楚辭‧九歌‧少司命》:「悲莫悲兮生別離,樂莫樂兮新相知」
  • 2:17:33 266.
    1). 離情相思之苦:如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等。2). 失志不遇之悲:如〈明月皎月光〉、〈西北有高樓〉等。3). 人生無常之嘆:如〈迴車駕言邁〉等4). 及時行樂之思:如〈生年不滿百〉、〈驅車上東門〉、〈青青陵上柏〉
  • 2:17:33 267.
    (三)、主要內涵與技巧
  • 2:17:34 268.
    5. 以十九首之內容、形式、技巧觀察,應產生於班固之後,建安之前。
  • 2:17:34 269.
    3.「孟冬」指方位
  • 2:17:35 270.
    「玉衡指孟冬」意指:
  • 2:17:35 271.
    4. 第七首 明月皎夜光,促織鳴東壁。玉衡指孟冬, 眾星何歷歷。白露沾野草,時節忽復易。 秋蟬鳴樹間,玄鳥逝安適。昔我同門友, 高舉振六翮。不念攜手好,棄我如遺跡。 南箕北有斗,牽牛不負軛。良無盤石固, 虛名復何益? 全詩敘述秋景。5. 以十九首之內容、形式、技巧觀察,應產生於班固之後,建安之前。
  • 2:17:35 272.
    3.《昭明文選》卷29古詩十九首李善注:「並云古詩,蓋不知作者。或云枚乘,疑不能明也。詩云:『驅車上東門。』又云 :『遊戲宛與洛。』此則辭兼東都,非 盡是承明矣。昭明以失其姓氏,故編在 李陵之上。」主張:
  • 2:17:35 273.
    (二)、產生年代及作者
  • 2:17:36 274.
    二、古詩十九首
  • 2:17:37 275.
    4. 《漢書》中皆無枚乘或蘇李之詩,所錄之五言作品,若非樸拙的民歌、謠諺,其最早之作品乃班固之〈詠史詩〉,又相當質木無文。以詩歌發展來說,班固〈詠史詩〉比較像五言詩初起的狀態。西漢之五言詩尚在醞釀期,東漢前,班固之世,五言詩始告成立,完全成熟應待東漢末期。
  • 2:17:37 276.
    其四 燭燭晨明月,馥馥我蘭芳。 芬馨良夜發,隨風聞我堂。 征夫懷遠路,遊子戀故鄉。 寒冬十二月,晨起踐嚴霜。 俯觀江漢流,仰視浮雲翔。 良友遠離別,各在天一方。 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長。 嘉會難兩遇,懽樂殊未央。 願君崇令德,隨時愛景光。
  • 2:17:37 277.
    其三 結髮為夫妻,恩愛兩不疑。歡娛在今夕,嬿婉及良時。征夫懷往路,起視夜何其?參辰皆已沒,去去從此辭。行役在戰場,相見未有期。握手一長歎,淚為生別滋。努力愛春華,莫忘歡樂時。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
  • 2:17:37 278.
    其二 黃鵠一遠別,千里顧徘徊。胡馬失其群,思心常依依。何況雙飛龍,羽翼臨當乖。幸有絃歌曲,可以喻中懷。請為遊子吟,泠泠一何悲!絲竹厲清聲,慷慨有餘哀。長歌正激烈,中心愴以摧。欲展清商曲,念子不能歸。俛仰內傷心,淚下不可揮。願為雙黃鵠,送子俱遠飛。
  • 2:17:38 279.
    蘇子卿詩四首
  • 2:17:38 280.
    其三攜手上河梁,遊子暮何之?徘徊蹊路側,悢悢不得辭。行人難久留,各言長相思。安知非日月,弦望自有時。努力崇明德,皓首以為期。
  • 2:17:45 281.
    ** after 第八講 漢代詩歌-彩色版.ppt
  • 索引
  • 筆記
  • 討論
  • 全螢幕
文學史1121204
長度: 2:19:58, 瀏覽: 178, 最近修訂: 2023-12-04
    • 00:00 1.
      index 1
    • 04:58 2.
      3. 奠定中國詩歌抒情特質: 抒發對人生普遍性的情懷的哀感 與漢樂府以敘事為基調不同,往往按感情變化、思緒起伏為敘寫內容,從各種角度抒發情懷。 抒情方式以含蓄溫婉為主,與樂府民歌之率直不同。
    • 08:23 3.
      4. 譜出中國詩歌悲哀基調: 展示一般文人士子遊宦生涯中的普遍悲情 對光陰流逝,人生短促無常的生命意識 奠定中國感傷文學的基礎,也開啟中國文學以悲為美的審美趣味。
    • 09:10 4.
      三、敘事詩
    • 11:51 5.
      4. 譜出中國詩歌悲哀基調: 展示一般文人士子遊宦生涯中的普遍悲情 對光陰流逝,人生短促無常的生命意識 奠定中國感傷文學的基礎,也開啟中國文學以悲為美的審美趣味。
    • 11:51 6.
      3. 奠定中國詩歌抒情特質: 抒發對人生普遍性的情懷的哀感 與漢樂府以敘事為基調不同,往往按感情變化、思緒起伏為敘寫內容,從各種角度抒發情懷。 抒情方式以含蓄溫婉為主,與樂府民歌之率直不同。
    • 11:51 7.
      (四)、文學地位
    • 11:52 8.
      2. 技巧:
    • 11:52 9.
     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,與君生別離。相去萬餘里,各在天一涯。道路阻且長,會面安可知?胡馬依北風,越鳥巢南枝。相去日已遠,衣帶日已緩。浮雲蔽白日,遊子不顧返。思君令人老,歲月忽已晚。棄捐勿復道,努力加餐飯。《楚辭‧九歌‧少司命》:「悲莫悲兮生別離,樂莫樂兮新相知」
    • 12:49 10.
      2. 技巧:
    • 12:50 11.
      (四)、文學地位
    • 12:50 12.
      3. 奠定中國詩歌抒情特質: 抒發對人生普遍性的情懷的哀感 與漢樂府以敘事為基調不同,往往按感情變化、思緒起伏為敘寫內容,從各種角度抒發情懷。 抒情方式以含蓄溫婉為主,與樂府民歌之率直不同。
    • 12:51 13.
      4. 譜出中國詩歌悲哀基調: 展示一般文人士子遊宦生涯中的普遍悲情 對光陰流逝,人生短促無常的生命意識 奠定中國感傷文學的基礎,也開啟中國文學以悲為美的審美趣味。
    • 12:52 14.
      三、敘事詩
    • 13:33 15.
      3. 五言詩興起後,因詩體靈活,可能發展敘事詩。班固〈詠史詩〉一方面代表五言詩之成立,一方面也代表五言敘事之嘗試成功。4. 樂府有許多以敘事為主的作品,對於五言詩之興起,以及敘事詩的發展,有促進之功。
    • 14:56 16.
      (二)、悲憤詩
    • 18:41 17.
  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  • 27:19 18.
      清.沈德潛《古詩源》卷4曰:「共一千七百八 十五字,古今一首長詩也。淋淋漓漓,反反覆 覆,雜述十數人口中語,而各肖其聲音面目, 豈非化工之筆!」1). 中國古典詩中罕見的長篇敘事詩。2). 人物眾多,形象鮮明,對話生動,流露講唱 文學的痕跡。3). 情節波瀾起伏。4). 塑造漢代婦女理想化身。5). 控訴社會倫理壓抑人性,表達對男女主角的 憐憫。
    • 30:28 19.
      孔雀東南飛,五里一徘徊。十三能織素,十四學裁衣,十五彈箜篌,十六誦詩書,十七為君婦,心中常悲苦。君既為府吏,守節情不移。賤妾留空房,相見長日稀。 雞鳴入機織,夜夜不得息,三日斷五疋,大人故嫌遲。非為織作遲,君家婦難為。 妾不堪驅使,徒留無所施。便可白公姥,及時相遣歸。
    • 36:05 20.
      府吏得聞之,堂上啟阿母:兒已薄祿相,幸復得此婦。結髮共枕席,黃泉共為友,共事二三年,始爾未為久。女行無偏斜,何意致不厚? 阿母謂府吏,何乃太區區!此婦無禮節,舉動自專由。吾意久懷忿,汝豈得自由。東家有賢女,自名秦羅敷。可憐體無比,阿母為汝求,便可速遣之,遣去慎莫留。
    • 43:17 21.
      府吏長跪告,伏惟啟阿母。今若遣此婦,終老不復取。 阿母得聞之,槌床便大怒:小子無所畏,何敢助婦語。吾已失恩義,會不相從許。 府吏默無聲,再拜還入戶。舉言謂新婦,哽咽不能語。我自不驅卿,逼迫有阿母。卿但暫還家,吾今且報府。不久當歸還,還必相迎取。以此下心意,慎勿違吾語。
    • 47:13 22.
      index 2
    • 48:29 23.
      新婦謂府吏,勿復重紛紜。往昔初陽歲,謝家來貴門。奉事循公姥,進止敢自專,晝夜勤作息,伶娉縈苦辛。謂言無罪過,供養卒大恩。仍更被驅遣,何言復來還。 妾有繡腰襦,葳蕤自生光。紅羅複斗帳,四角垂香囊。箱簾六七十,綠碧青絲繩。物物各自異,種種在其中。人賤物亦鄙,不足迎後人。留待作遣施,於今無會因,時時為安慰,久久莫相忘。
    • 50:38 24.
      雞鳴外欲曙,新婦起嚴妝,著我繡裌裙,事事四五通,足下躡絲履,頭上玳瑁光。腰若流紈素,耳著明月璫。指如削蔥根,口如含朱丹,纖纖作細步,精妙世無雙。上堂謝阿母,母聽去不止。昔作女兒時,生小出野里,本自無教訓,兼愧貴家子。受母錢帛多,不堪母驅使,今日還家去,令母勞家裡。 卻與小姑別,淚落連珠子。新婦初來時,小姑始扶床,今日被驅遣,小姑如我長,勤心養公姥,好自相扶將。初七及下九,嬉戲莫相忘。出門登車去,涕落百餘行。
    • 52:11 25.
      府吏馬在前,新婦車在後。隱隱何田田,俱會大道口。下馬入車中,低頭共耳語。 誓不相隔卿,且暫還家去。吾今且赴府。不久當還歸,誓天不相負。 新婦謂府吏: 感君區區懷,君既若見錄,不久望君來。 君當作磐石,妾當作蒲葦, 蒲葦紉如絲,磐石無轉移。 我有親父兄,性行暴如雷。恐不任我意,逆以煎我懷。 舉手長勞勞,二情同依依。
    • 54:33 26.
      晻晻日欲暝。愁思出門啼。府吏聞此變,因求假暫歸。右手執綾羅。未至二三里,摧藏馬悲哀。 新婦識馬聲,躡履相逢迎。悵然遙相望,知是故人來。舉手拍馬鞍,嗟歎使心傷。 自君別我後,人事不可量。果不如先願,又非君所詳。我有親父母,逼迫兼弟兄,以我應他人,君還何所望。
    • 56:22 27.
      府吏謂新婦:賀卿得高遷。磐石方且厚,可以卒千年。蒲葦一時紉,便作旦夕間。卿當日勝貴,吾獨向黃泉。 新婦謂府吏:何意出此言。同是被逼迫,君爾妾亦然。黃泉下相見,勿違今日言。 執手分道去,各各還家門。生人作死別,恨恨那可論。念與世間辭,千萬不復全。
    • 58:09 28.
      其日牛馬嘶。新婦入青廬。菴菴黃昏後,寂寂人定初。我命絕今日,魂去尸長留。攬裙脫絲履,舉身赴清池。 府吏聞此事,心知長別離。徘徊庭樹下, 自掛東南枝。 兩家求合葬,合葬華山傍。東西值松柏,左右種梧桐。枝枝相覆蓋,葉葉相交通。中有雙飛鳥,自名為鴛鴦。仰頭相向鳴,夜夜達五更。行人駐足聽,寡婦起傍徨。多謝後世人,戒之慎勿忘。
    • 59:50 29.
      府吏謂新婦:賀卿得高遷。磐石方且厚,可以卒千年。蒲葦一時紉,便作旦夕間。卿當日勝貴,吾獨向黃泉。 新婦謂府吏:何意出此言。同是被逼迫,君爾妾亦然。黃泉下相見,勿違今日言。 執手分道去,各各還家門。生人作死別,恨恨那可論。念與世間辭,千萬不復全。
    • 59:55 30.
      其日牛馬嘶。新婦入青廬。菴菴黃昏後,寂寂人定初。我命絕今日,魂去尸長留。攬裙脫絲履,舉身赴清池。 府吏聞此事,心知長別離。徘徊庭樹下, 自掛東南枝。 兩家求合葬,合葬華山傍。東西值松柏,左右種梧桐。枝枝相覆蓋,葉葉相交通。中有雙飛鳥,自名為鴛鴦。仰頭相向鳴,夜夜達五更。行人駐足聽,寡婦起傍徨。多謝後世人,戒之慎勿忘。
    • 59:57 31.
      府吏謂新婦:賀卿得高遷。磐石方且厚,可以卒千年。蒲葦一時紉,便作旦夕間。卿當日勝貴,吾獨向黃泉。 新婦謂府吏:何意出此言。同是被逼迫,君爾妾亦然。黃泉下相見,勿違今日言。 執手分道去,各各還家門。生人作死別,恨恨那可論。念與世間辭,千萬不復全。
    • 59:57 32.
      晻晻日欲暝。愁思出門啼。府吏聞此變,因求假暫歸。右手執綾羅。未至二三里,摧藏馬悲哀。 新婦識馬聲,躡履相逢迎。悵然遙相望,知是故人來。舉手拍馬鞍,嗟歎使心傷。 自君別我後,人事不可量。果不如先願,又非君所詳。我有親父母,逼迫兼弟兄,以我應他人,君還何所望。
    • 59:57 33.
      府吏馬在前,新婦車在後。隱隱何田田,俱會大道口。下馬入車中,低頭共耳語。 誓不相隔卿,且暫還家去。吾今且赴府。不久當還歸,誓天不相負。 新婦謂府吏: 感君區區懷,君既若見錄,不久望君來。 君當作磐石,妾當作蒲葦, 蒲葦紉如絲,磐石無轉移。 我有親父兄,性行暴如雷。恐不任我意,逆以煎我懷。 舉手長勞勞,二情同依依。
    • 59:58 34.
      雞鳴外欲曙,新婦起嚴妝,著我繡裌裙,事事四五通,足下躡絲履,頭上玳瑁光。腰若流紈素,耳著明月璫。指如削蔥根,口如含朱丹,纖纖作細步,精妙世無雙。上堂謝阿母,母聽去不止。昔作女兒時,生小出野里,本自無教訓,兼愧貴家子。受母錢帛多,不堪母驅使,今日還家去,令母勞家裡。 卻與小姑別,淚落連珠子。新婦初來時,小姑始扶床,今日被驅遣,小姑如我長,勤心養公姥,好自相扶將。初七及下九,嬉戲莫相忘。出門登車去,涕落百餘行。
    • 59:58 35.
      新婦謂府吏,勿復重紛紜。往昔初陽歲,謝家來貴門。奉事循公姥,進止敢自專,晝夜勤作息,伶娉縈苦辛。謂言無罪過,供養卒大恩。仍更被驅遣,何言復來還。 妾有繡腰襦,葳蕤自生光。紅羅複斗帳,四角垂香囊。箱簾六七十,綠碧青絲繩。物物各自異,種種在其中。人賤物亦鄙,不足迎後人。留待作遣施,於今無會因,時時為安慰,久久莫相忘。
    • 59:58 36.
      府吏長跪告,伏惟啟阿母。今若遣此婦,終老不復取。 阿母得聞之,槌床便大怒:小子無所畏,何敢助婦語。吾已失恩義,會不相從許。 府吏默無聲,再拜還入戶。舉言謂新婦,哽咽不能語。我自不驅卿,逼迫有阿母。卿但暫還家,吾今且報府。不久當歸還,還必相迎取。以此下心意,慎勿違吾語。
    • 59:59 37.
      府吏得聞之,堂上啟阿母:兒已薄祿相,幸復得此婦。結髮共枕席,黃泉共為友,共事二三年,始爾未為久。女行無偏斜,何意致不厚? 阿母謂府吏,何乃太區區!此婦無禮節,舉動自專由。吾意久懷忿,汝豈得自由。東家有賢女,自名秦羅敷。可憐體無比,阿母為汝求,便可速遣之,遣去慎莫留。
    • 59:59 38.
      孔雀東南飛,五里一徘徊。十三能織素,十四學裁衣,十五彈箜篌,十六誦詩書,十七為君婦,心中常悲苦。君既為府吏,守節情不移。賤妾留空房,相見長日稀。 雞鳴入機織,夜夜不得息,三日斷五疋,大人故嫌遲。非為織作遲,君家婦難為。 妾不堪驅使,徒留無所施。便可白公姥,及時相遣歸。
    • 59:59 39.
      清.沈德潛《古詩源》卷4曰:「共一千七百八 十五字,古今一首長詩也。淋淋漓漓,反反覆 覆,雜述十數人口中語,而各肖其聲音面目, 豈非化工之筆!」1). 中國古典詩中罕見的長篇敘事詩。2). 人物眾多,形象鮮明,對話生動,流露講唱 文學的痕跡。3). 情節波瀾起伏。4). 塑造漢代婦女理想化身。5). 控訴社會倫理壓抑人性,表達對男女主角的 憐憫。
    • 1:02:03 40.
      ** after 第八講 漢代詩歌-彩色版.ppt
    • 1:02:36 41.
      第十四講 魏晉南北朝小說
    • 1:02:38 42.
      壹、古代「小說」概念 一、先秦:與大道相對的小道、小技 二、漢代:開始具有文體意義 早期的中國
    • 1:03:41 43.
      (一)、桓譚《新論》「若其小說家,合叢殘小語,近取譬論,以作短書,治身理家,有可觀之辭。」1. 注意到小說家之存在2. 「合叢殘小語」3. 「近取譬論」4. 「短書」
    • 1:05:11 44.
      (一)、桓譚《新論》「若其小說家,合叢殘小語,近取譬論,以作短書,治身理家,有可觀之辭。」1. 注意到小說家之存在。2. 「合叢殘小語」:指內容,為零碎瑣屑言談的滙集,非宏篇大論或有組織的篇章。3. 「近取譬論」4. 「短書」
    • 1:06:28 45.
      (一)、桓譚《新論》「若其小說家,合叢殘小語,近取譬論,以作短書,治身理家,有可觀之辭。」1. 注意到小說家之存在。2. 「合叢殘小語」:指內容,為零碎瑣屑言談的滙集,非宏篇大論或有組織的篇章。3. 「近取譬論」:指表現方式,是就近採取淺白易懂的故事為比喻,以闡述道理。4. 「短書」
    • 1:10:02 46.
      (一)、桓譚《新論》「若其小說家,合叢殘小語,近取譬論,以作短書,治身理家,有可觀之辭。」1. 注意到小說家之存在。2. 「合叢殘小語」:指內容,為零碎瑣屑言談的滙集,非宏篇大論或有組織的篇章。3. 「近取譬論」:指表現方式,是就近採取淺白易懂的故事為比喻,以闡述道理。4. 「短書」:指其非儒家經典,只須用規格短小的簡牘寫成。
    • 1:11:52 47.
      (二)、班固《漢書.藝文志.諸子略》:九流十家之末,有「小說家」「有小說十五家,千三百八十篇。小說家者流,蓋出於稗官,街談巷語、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。孔子曰:『雖小道,必有可觀者焉。致遠恐泥,是以君子弗為也。』然亦弗滅也。閭巷小知者之所及,亦使綴而不忘,如或一言可采,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。」「稗官」2. 「小道」
    • 1:12:39 48.
      (二)、班固《漢書.藝文志.諸子略》:九流十家之末,有「小說家」「有小說十五家,千三百八十篇。小說家者流,藝出於稗官,街談巷語、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。孔子曰:『雖小道,必有可觀者焉。致遠恐泥,是以君子弗為也。』然亦弗滅也。閭巷小知者之所及,亦使綴而不忘,如或一言可采,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。」「稗官」:搜集街談巷語,以供天子知曉風土民情的官吏。2. 「小道」,或許有「一言可采」。
    • 1:16:45 49.
      (二)、班固《漢書.藝文志.諸子略》:九流十家之末,有「小說家」「有小說十五家,千三百八十篇。小說家者流,蓋出於稗官,街談巷語、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。孔子曰:『雖小道,必有可觀者焉。致遠恐泥,是以君子弗為也。』然亦弗滅也。閭巷小知者之所及,亦使綴而不忘,如或一言可采,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。」「稗官」2. 「小道」
    • 1:16:45 50.
      (一)、桓譚《新論》「若其小說家,合叢殘小語,近取譬論,以作短書,治身理家,有可觀之辭。」1. 注意到小說家之存在。2. 「合叢殘小語」:指內容,為零碎瑣屑言談的滙集,非宏篇大論或有組織的篇章。3. 「近取譬論」:指表現方式,是就近採取淺白易懂的故事為比喻,以闡述道理。4. 「短書」:指其非儒家經典,只須用規格短小的簡牘寫成。
    • 1:16:52 51.
      (二)、班固《漢書.藝文志.諸子略》:九流十家之末,有「小說家」「有小說十五家,千三百八十篇。小說家者流,蓋出於稗官,街談巷語、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。孔子曰:『雖小道,必有可觀者焉。致遠恐泥,是以君子弗為也。』然亦弗滅也。閭巷小知者之所及,亦使綴而不忘,如或一言可采,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。」「稗官」2. 「小道」
    • 1:17:27 52.
      (二)、班固《漢書.藝文志.諸子略》:九流十家之末,有「小說家」「有小說十五家,千三百八十篇。小說家者流,藝出於稗官,街談巷語、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。孔子曰:『雖小道,必有可觀者焉。致遠恐泥,是以君子弗為也。』然亦弗滅也。閭巷小知者之所及,亦使綴而不忘,如或一言可采,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。」「稗官」:搜集街談巷語,以供天子知曉風土民情的官吏。2. 「小道」,或許有「一言可采」。
    • 1:17:28 53.
      (三)、張衡〈西京賦〉「匪唯玩好,乃有祕書,小說九百,本自《虞初》,從容之求,實俟實儲。」 「虞初」,漢武帝方士名,《漢書.藝文志.諸子略》「小說家」有《虞初周說》九百四十三篇。
    • 1:18:06 54.
      ※漢代已產生相當數量的「小說」,但是漢人所認為的「小說」: 內容多為野史、軼事、異物、方術之類, 使用「叢殘小語」的體製。  (和宋代以後的小說觀念不同)
    • 1:18:08 55.
      (三)、張衡〈西京賦〉「匪唯玩好,乃有祕書,小說九百,本自《虞初》,從容之求,實俟實儲。」 「虞初」,漢武帝方士名,《漢書.藝文志.諸子略》「小說家」有《虞初周說》九百四十三篇。
    • 1:18:14 56.
      ※漢代已產生相當數量的「小說」,但是漢人所認為的「小說」: 內容多為野史、軼事、異物、方術之類, 使用「叢殘小語」的體製。  (和宋代以後的小說觀念不同)
    • 1:18:24 57.
      (三)、張衡〈西京賦〉「匪唯玩好,乃有祕書,小說九百,本自《虞初》,從容之求,實俟實儲。」 「虞初」,漢武帝方士名,《漢書.藝文志.諸子略》「小說家」有《虞初周說》九百四十三篇。
    • 1:18:27 58.
      ※漢代已產生相當數量的「小說」,但是漢人所認為的「小說」: 內容多為野史、軼事、異物、方術之類, 使用「叢殘小語」的體製。  (和宋代以後的小說觀念不同)
    • 1:20:41 59.
      三、南朝:筆記小說1. 內容不出漢世小說範圍,特多名人軼事,時雜雋語,與《世說新語》相似。2. 因採叢殘小語、逐條記載之形式,習慣上稱為「筆記小說」。3. 內容以「  」為大宗,「  」其次。4. 當時有以「小說」為書名者(宋.臨川王劉義慶《小說》十卷,梁.殷芸《小說》十卷。)
    • 1:22:01 60.
      三、南朝:筆記小說1. 內容不出漢世小說範圍,特多名人軼事,時雜雋語,與《世說新語》相似。2. 因採叢殘小語、逐條記載之形式,習慣上稱為「筆記小說」。3. 內容以「志怪」為大宗,「志人」其次。4. 當時有以「小說」為書名者(宋.臨川王劉義慶《小說》十卷,梁.殷芸《小說》十卷。)
    • 1:24:34 61.
      四、中國小說發展: (一)、魏晉南北朝:志怪、志人小說 (二)、唐代傳奇小說 (三)、宋代話本小說 (四)、明、清章回小說
    • 1:25:05 62.
      Slide 14
    • 1:25:16 63.
      ** after 第十四講 魏晉南北朝小說.ppt
    • 1:25:51 64.
      Slide 14
    • 1:29:05 65.
      貳、魏晉南北朝小說形式與題材一、形式:短篇文言文、逐條筆記1. 每條文字以數百字為多,百字以內或千字以上者較少。2. 文句多採散文,罕見駢句。(為什麼違背當時文學風尚?蓋作者不以小說為重)
    • 1:30:32 66.
      index 3
    • 1:30:52 67.
      index 4
    • 1:30:54 68.
      二、題材:志怪為大宗,志人為小宗 (一)、志怪1. 上承先秦神話、寓言,下啟唐人傳奇。2. 創作動機: 1). 純粹喜好虛誕怪妄的故事:內容出入神鬼,思想包含釋道,多為文人所撰。 2). 宗教目的:藉志怪小說以宣揚宗教,作者多為宗教人士。魏、晉多陰陽五行、求仙服食、靈怪變異之事;南朝尤其是齊、梁盛行佛教,故因果報應之說大盛。3. 雅俗共賞。4. 敘事粗陳梗概,情節結構簡陋,人物形象朦朧,語言簡潔自然,樸實無華。
    • 1:34:24 69.
      (二)、志人1. 品評人物風氣:東漢盛行批評人物,時稱「清議」。魏晉以降,與清談之風相合,風氣更盛。2. 時人條記前輩名流之言行,條記成書,即成小說。3. 為士大夫所好,非平民百姓所能欣賞。
    • 1:37:15 70.
      Slide 18
    • 1:37:48 71.
      參、重要作品舉例1. 魏.曹丕《列異傳》2. 西晉.張華《博物志》:今傳版本可能是原書散佚,好事者掇取諸書所引,雜採其它小說而成。3. 東晉.葛洪《西京雜記》:紀述許多佚聞、物異,特多漢事,思想多屬陰陽五行讖緯瑞應,罕見佛道色彩。4. 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》5. 魏.邯鄲淳《笑林》6. 隋.侯白《啟顏錄》
    • 1:40:10 72.
      Slide 20
    • 1:40:22 73.
      宗定伯南陽宋定伯,年少時,夜行逢鬼。問之。鬼言我是鬼。鬼問汝復誰。定伯誑之。言我亦鬼。鬼問欲至何所。答曰。欲至宛市。鬼言。我亦欲至宛市。遂行數里。鬼言。步行太極。可共遞相擔,何如。定伯曰。大善。鬼便先擔定伯數里。鬼言。卿太重,不是鬼也。定伯言。我新鬼,故身重耳。定伯因復擔鬼,鬼略無重。如是再三。定伯復言。我新鬼,不知有何所惡忌。鬼答言。唯不喜人唾。于是共行。道遇水。定伯令鬼渡,聽之了然無水音。定伯自渡,漕漼作聲。鬼復言。何以有聲。定伯曰。新死,不習渡水故爾。勿怪吾也。行欲至宛市。定伯便擔鬼著肩上。急執之。
    • 1:46:58 74.
      紫荊樹京兆田真兄弟三人,共議分財。生資皆平均,唯堂前一株紫荊樹,共議欲破三片。翌日就截之,其樹即枯死,狀如火然。真往見之,大驚,謂諸弟曰:「樹本同株,聞將分斫,所以憔悴,是人不如木也。」因悲不自勝,不復解樹。樹應聲榮茂,兄弟相感,合財寶,遂為孝門。
    • 1:50:27 75.
      ** after 第十四講 魏晉南北朝小說.ppt
    • 1:51:10 76.
      (一)、桓譚《新論》「若其小說家,合叢殘小語,近取譬論,以作短書,治身理家,有可觀之辭。」1. 注意到小說家之存在2. 「合叢殘小語」3. 「近取譬論」4. 「短書」
    • 1:52:16 77.
      (一)、桓譚《新論》「若其小說家,合叢殘小語,近取譬論,以作短書,治身理家,有可觀之辭。」1. 注意到小說家之存在。2. 「合叢殘小語」:指內容,為零碎瑣屑言談的滙集,非宏篇大論或有組織的篇章。3. 「近取譬論」4. 「短書」
    • 1:52:18 78.
      (一)、桓譚《新論》「若其小說家,合叢殘小語,近取譬論,以作短書,治身理家,有可觀之辭。」1. 注意到小說家之存在。2. 「合叢殘小語」:指內容,為零碎瑣屑言談的滙集,非宏篇大論或有組織的篇章。3. 「近取譬論」:指表現方式,是就近採取淺白易懂的故事為比喻,以闡述道理。4. 「短書」
    • 1:52:19 79.
      (一)、桓譚《新論》「若其小說家,合叢殘小語,近取譬論,以作短書,治身理家,有可觀之辭。」1. 注意到小說家之存在。2. 「合叢殘小語」:指內容,為零碎瑣屑言談的滙集,非宏篇大論或有組織的篇章。3. 「近取譬論」:指表現方式,是就近採取淺白易懂的故事為比喻,以闡述道理。4. 「短書」:指其非儒家經典,只須用規格短小的簡牘寫成。
    • 1:52:43 80.
      ** after 第十四講 魏晉南北朝小說.ppt
    • 1:53:34 81.
      2. 散體賦:以散文為主,中間夾雜韻文,主題多寫天子遊獵、京城都邑,體制上兼具體物、敘事、抒情、寫志的功能。其特點在「體製弘偉,筆調誇張,用字艱深」。其體製弘偉可以象徵大漢帝國的富庶,筆調誇張則誇飾逞才,曲盡形容,營造美感,用字艱深可賣弄作者學問(許多作者都是字書學者)。其病在於堆砌,失實,指意難覩。 代表作品繁多,如枚乘〈七發〉、司馬相如〈子虛〉、〈上林〉等賦。
    • 1:54:08 82.
      3. 敘事賦:此類賦以敘事為主。代表作品:敦煌尹灣漢墓發現的〈神烏賦〉〈神烏賦〉是一篇俗賦,以擬人手法敘述烏雅夫婦的故事,大致是此烏鴉夫婦築巢府官園中,但準備好的材料卻被盜鳥所盜走,雌鳥要它歸還卻反受重傷。雄鳥悲傷,想和雌鳥一起死,但被勸阻,最後雌鳥死去,雄鳥離開故居,高翔遠去。  本賦以四言為主,押韻,但使用散文敘述方式,交待種種過程。多使用對話,重視感情和神態的描寫。
    • 1:54:08 83.
      Slide 10
    • 1:54:09 84.
      貳、漢賦興盛的背景
    • 1:54:09 85.
      一、文體本身發展因素1. 詩歌的發展中,周以四言詩為主流,四言詩衰微後,由楚辭接續,但是屈原、宋玉後,已達高峰,後人很難超越,因此,戰國末期出現的賦,就成為可以接續楚辭的新文體。2. 荀子〈賦篇〉基本上以四言為主,偶句押韻,和《詩經》形式接近。但又採君臣問答對話的格局,也有韻文、散文混合的情形。
    • 1:54:10 86.
      二、帝國空前的統一繁榮1. 統一而強盛的帝國,疆域版圖空前之大2. 政治經濟繁榮富庶,物產豐厚3. 文化融滙,文人視野開闊4. 漢賦中對天子威武遊獵的盛況,苑囿山川景物的誇示,京都、文物典章的鋪敘,都充分顯示對天子擁有無比權勢與財富的讚嘆,對帝國統一富庶境況的自豪。
    • 1:54:10 87.
      三、天子王侯獎勵提倡漢賦作家多為文學侍從,文人學士,寄身宮廷王府。獻賦,可以博取聲名,獲俸祿。2. 天子王侯,以此宣揚帝國威望或自己的才德,並提供宮廷娛樂。3. 讀者為天子王侯,故賦多歌頌帝王王侯的權勢、豪奢,或以其都邑、苑囿為寫作題材,或以其出巡、遊獵為歌頌對象。
    • 1:54:11 88.
      4. 西漢開國六十年內,文士多游於有權勢的諸侯王廷,如吳王、梁王、淮南王等。七國之亂後,武帝朝開始,大權在握,集權中央,諸侯沒落,武帝亦好文辭,羅致文士入朝,又以賢良方正、通經致用等考試制度,為文士們開了仕進之路,文士們遂以入朝為努力的目標。5. 但武帝對這些文士僅「倡優視之」,宣帝亦好文辭,然亦「博奕」視之。
    • 1:54:12 89.
      四、儒者支持 儒者雖宗經重道,反對無用之文,但漢賦因為被視為有諷諭作用,因此得到支持。許多儒者如董仲舒〈士不遇賦〉、司馬遷〈悲士不遇賦〉、楊雄、班固等均有著作。
    • 1:54:12 90.
      田獵圖
    • 1:54:13 91.
      Slide 18
    • 1:54:13 92.
      扁鵲施針圖
    • 1:54:13 93.
      廳堂人物畫像石
    • 1:54:14 94.
      Slide 21
    • 1:54:14 95.
      山東漢代伏羲女媧畫像石. 中为西王母
    • 1:54:14 96.
      Slide 23
    • 1:54:15 97.
      Slide 24
    • 1:54:15 98.
      Slide 25
    • 1:54:16 99.
      山東伏羲女媧畫像石
    • 1:54:16 100.
      漢賦作家與作品
    • 1:54:16 101.
      一、賈誼
    • 1:54:16 102.
      賈誼祠
    • 1:54:17 103.
     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
    • 1:54:17 104.
      (二)、作品:〈弔屈原賦〉、(鵩鳥賦〉、〈旱雲賦〉
    • 1:54:17 105.
      二、枚乘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 (二)、作品:七發〈柳賦〉:純屬六朝駢賦格調,應非枚乘之作〈梁王兔園賦〉:可能是其子枚皋所作
    • 1:54:18 106.
      (三)、七發1. 並未以賦名篇,但具備散體大賦的實質,在漢賦發展史上居重要地位。2. 七發所具有的漢大賦特徵: (1). 散韻結合:散文為主,偶爾夾雜楚辭式的韻文 (2). 主客問答 (3). 層層推進,篇幅長:鋪敘章法分明,受《楚辭   .招魂》影響,與縱橫家辯論形式亦頗接近。    敘說一事,則上下四方、層層推進,包攬無    遺,表現出雄偉浩大,滔滔不絕的氣勢。 (4). 誇張的狀物及解說 (5). 諷諭勸戒之意旨
    • 1:55:31 107.
      3. 七發內容:參課本
    • 1:55:32 108.
      客日:「將以八月之望,與諸侯遠方交游兄弟,並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。至則未見濤之形也,徒觀水力之所到,則恤然足以駭矣。觀其所駕軼者,所擢拔者,所揚汨者,所溫汾者,所滌汔者,雖有心略辭給,固未能縷形其所由然也。怳兮忽兮,聊兮慓兮,混汩汩兮。忽兮慌兮,俶兮儻兮,浩瀇瀁兮,慌曠曠兮。秉意乎南山,通望乎東海﹔虹洞兮蒼天,極慮乎涯涘。流攬無窮,歸神日母。汩乘流而下降兮 ,或不知其所止。或紛紜其流折兮,忽繆往而不來。……」
    • 1:55:33 109.
      Slide 36
    • 1:55:34 110.
      太子曰:「善!然則濤何氣哉?」客曰:「不記也。然聞於師曰,似神而非者三:疾雷江水逆流,海水上潮﹔出山內雲,日夜不止。衍溢漂疾,波涌而濤起。 其始起也,洪淋淋焉,若白鷺之下翔。 其少進也,浩浩溰溰,如素車白馬帷蓋之張。其波涌而雲亂,擾擾焉如三軍之騰裝。 其旁作而奔起也,飄飄焉如輕車之勒兵。……直使人踣焉,洄誾淒愴焉。此天下怪異詭觀也。太子能彊起觀之乎?」 太子曰:「僕病,未能也。」
    • 1:55:34 111.
      Slide 38
    • 1:55:35 112.
      三、司馬相如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
    • 1:55:35 113.
      (二)、作品  問答體散文賦:〈上林賦〉、〈難蜀父老〉  楚辭體賦:〈哀二世賦〉、〈大人賦〉、      〈長門賦〉 另有一篇〈美人賦〉應非 司馬相如所作。
    • 1:55:47 114.
      1. 〈子虛賦〉、〈上林賦〉合稱〈天子游獵賦〉。為漢代散文賦典型。〈子虛賦〉假楚國使者子虛向齊國的烏有先生誇耀楚國的雲夢之澤的遼濶、物產豐富,以及楚王遊獵的盛況,而受到烏有先生的詰難。〈上林賦〉由亡是公詳述漢天子校獵上林苑的盛況,遠非楚、齊能及,最後歸於勸戒,說天子領悟這是奢侈,下令將天子的苑囿開放為民田魚池,不再遊幸,且開糧倉救貧民……。以歸於諷諭勸戒。
    • 1:55:48 115.
      一、體制宏大,結構嚴密完整1.選擇君王之田獵活動,目的在突顯國力富強。2.賦中誇論重點除了打獵及苑囿外,也注重禮義及德行,論述面向廣闊。3.空間安排注重全面性(東西南北高下)及對襯(山對水,高對下、南對北……)
    • 1:55:51 116.
      二、情節跌宕,挽合巧妙1.透過主客問答,機鋒相對2.論辯及敘述內容一層壓倒一層,最後統歸於無是公的天子之上林苑
    • 1:55:51 117.
      三、寫景廣闊,氣魄宏壯1.景物廣闊,時而簡潔,以少總多,時而夸張修飾,詞語華麗 1).簡潔舉例:其山則盤紆岪鬱,隆崇岪ㄈㄛˊ崒;岑崟參差,日月蔽虧;交錯糾紛,上干青雲;罷池陂陀,下屬江河。其土則丹青赭堊,雌黃白坿,錫碧金銀。眾色炫耀,照爛龍鱗。其石則赤玉玫瑰,琳珉昆吾,瑊玏玄厲,碝石碔砆。……
    • 1:55:52 118.
      2).夸張舉例:於是乎周覽泛觀,……日出東沼,入乎西陂。其南則隆冬生長,涌水躍波。其獸則㺎旄貘犛,沈牛麈麋。赤首圜題,窮奇象犀。其北則盛夏含凍裂地,涉冰揭河。其獸則麒麟角端,騊駼橐駝。蛩蛩驒騱,駃騠驢驘。
    • 1:55:52 119.
      四、虛實相間,鋪陳有序,變化繁複1.例如寫楚王苑囿之鋪陳法2.變化繁複,可比對前後寫山景、水景、獵景…… 1).楚王苑囿:其山則盤紆岪鬱,隆崇岪崒;岑崟參差,日月蔽虧;交錯糾紛,上干青雲;罷池陂陀,下屬江河。
    • 1:55:53 120.
      五、體物生動有活力1.如子虛賦:於是乃相與獠於蕙圃,媻姍勃窣,上乎金提。掩翡翠,射鵔鸃。微矰出,孅繳施。弋白鵠,連鴐鵝。雙倉下,玄鶴加。怠而後發,遊於清池。浮文鷁,揚旌栧。張翠帷,建羽蓋。罔瑇瑁,釣紫貝。摐金鼓,吹鳴籟。榜人歌,聲流喝。水蟲駭,波鴻沸。湧泉起,奔揚會。礧石相擊,硠硠嗑嗑。若雷霆之聲,聞平數百里之外。六、音節錯落有致(長短句錯綜,詞序安排上也見巧思)
    • 1:55:53 121.
      2. 〈難蜀父老〉:雖未冠以賦名,實為問答體散文賦。3. 〈哀二世賦〉:弔秦二世胡亥4. 〈大人賦〉:結構遣辭類似屈原遠游,但旨在諷諌漢武帝好仙,故強調寂寞無伴。5. 〈長門賦〉:為陳皇后而作,寫失寵的女性之孤獨寂寞。
    • 1:55:54 122.
      ※司馬遷〈悲士不遇賦〉:作於晚年,抒寫不遇懷抱。※東方朔〈非有先生論〉、〈答客難〉:屬於問答體散文賦,詼諧諷刺。
    • 1:55:54 123.
      四、王襃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。1. 宣帝時的賦家2. 屬於歌功頌德型文人 (二)、作品1.聖主得賢臣頌: 抒發君臣遇合的理想,「聖 主必待賢臣而弘功業,俊士 亦俟明主以顯其德」。
    • 1:55:56 124.
      2.洞簫賦:(1). 為專詠一物的詠物賦。在此前,荀子〈蠶〉、〈雲〉二賦辭句簡樸,且多隱語,僅具詠物雛形。賈誼〈旱雲賦〉採鋪敘手法,但是是託物寓意,非純詠物。(2). 描寫簫的制成,吹蕭者的感情、姿態,簫聲的高低變化及其感染力,都很生動。(3). 首尾騷體,中間以騷體為主,雜以散文的排比句(4). 多用「於是」、「故」、「或」、「若乃」、「其」、「是以」、「則」等虛詞提挈、轉折,使之具有散文氣勢。(5). 鋪敘周至,採駢偶句法,使形式整齊美觀,為六朝唯美文學埋下種子。
    • 1:55:57 125.
      例: 朝露清泠而隕其側兮,玉液浸潤而承其根。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,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顛。秋蜩不食抱樸(木皮)而長吟兮,玄猨(猿)悲嘯搜索(往來)乎其閒。處幽隱而奧庰(屏,隱蔽也)兮,密漠泊(密而相連狀)以獺猭(連延狀)。惟詳察其素體兮,宜清靜而弗諠。
    • 1:55:57 126.
      ※附:俳諧文1. 〈僮約〉:寓言賦。警戒強悍的奴僕,不要輕侮軟弱的主人,否則會有嚴厲苛刻的主人來收拾他。描寫生動、形象化,接近口語。2. 〈責鬚髯奴辭〉:作者可能也是王襃。
    • 1:55:57 127.
      五、揚雄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
    • 1:55:58 128.
      (二)、主張與特色:1. 摹擬主義,主張讀千賦則善賦。2. 其後認為賦無法盡到諷喻的任務,反而是「不免於勸」。批評賦是「童子雕蟲篆刻」「壯夫不為」。3. 較少稀奇古怪的名物羅列,善用長句,使氣勢遒勁,又善於練字,喜用經傳成語。
    • 1:55:58 129.
      (三)、作品1. 反離騷2. 甘泉賦3. 河東賦4. 羽獵賦5. 長楊賦 ※以上四篇是有諷諌之意,用意婉曲,詞多蘊藉。較少稀奇古怪的名物羅列,善用長句,使氣勢遒勁,又善於練字,喜用經傳成語。6 解嘲:形式效法東方朔〈答客難〉,為問答體散文賦。7. 太玄賦:極類東漢人口吻,不能確定是否揚雄作。8. 逐貧賦:9. 蜀都賦:開啟京都賦的寫作題材(其後有班固〈兩都賦〉、張衡〈兩京賦〉、左思〈三都賦〉)。
    • 1:56:00 130.
  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  • 1:56:06 131.
      ※漢賦發展趨勢1. 漢初賦家:漢朝初年。賈誼、枚乘為代表。2. 全盛期:武、宣、元、成帝時期。作家以司馬相如、王襃為代表。3. 模擬期:西漢末到東漢中葉。以揚雄、班固為代表。4. 轉變期:東漢中葉以後。以張衡為代表。
    • 1:59:26 132.
      ※兩漢散文賦至此轉變:1. 篇幅:變短2. 內容:由詠宮殿游獵京都變為個人抒發情志3. 作風:堆砌誇飾,鋪采摛文,到平淺自然,清麗可誦4. 句法:散行變為對偶5. 散文賦與楚辭賦有合流的現象
    • 2:00:49 133.
  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  • 2:00:54 134.
      ※兩漢散文賦至此轉變:1. 篇幅:變短2. 內容:由詠宮殿游獵京都變為個人抒發情志3. 作風:堆砌誇飾,鋪采摛文,到平淺自然,清麗可誦4. 句法:散行變為對偶5. 散文賦與楚辭賦有合流的現象
    • 2:00:59 135.
  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  • 2:02:50 136.
      五、王充(27-97?)《論衡》1. 東漢人,會稽上虞人,作過下層官吏,晚年家居著書。著有《論衡》等書。生平詳見課本。2. 其書中土無傳,蔡邕入吳始得之,恒祕玩以為談助。其後王朗為會稽太守,及還許下,時人稱其才進。乃得《論衡》之益。此書遂見流傳。3. 具獨立思想,雖推崇孔孟,然亦針對其論之不妥處加以批判。其文尚實用,求通俗淺近,然亦多駢儷,求深入淺出,重視論証的邏輯辨析,有時稍嫌冗漫。
    • 2:02:57 137.
      4. 文學理論要點:a. 推崇文儒:以著作者為文儒(文學之士),說經者為世儒(經學者),並且推崇文儒。此見解開啟魏晉南北朝以來文學自覺的風氣。b. 主張語文一致:文句雖多駢儷,然而辭語則力求淺近,力主文章應通俗易懂,行文深入淺出。c. 文應有內容,尚實用:主張文應有補於世,要華質相符,戒浮華。d. 文不應貴古賤今:以為文有今古,古未必優,今未必劣,引申則以為文學應貴創造,反對模擬。※除尚實用為儒家傳統主張外,其餘三點皆屬首創,故可稱為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開山巨匠。
    • 2:03:36 138.
      ** after 第七講 漢代散文.ppt
    • 2:04:17 139.
      貳、樂府詩
    • 2:04:32 140.
      2. 漢武帝立樂府,擴大了樂府機構的規模和職務。a. 《漢書.禮樂志》:「至武帝定郊祀之禮。……乃立樂府,采詩夜誦,有趙、代、秦、楚之謳。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,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,略論律呂,以合八音之調,作十九章之歌。」b. 《漢書.藝文志》:「自孝武帝立樂府而采歌謠,於是有代、趙之謳,秦、楚之風。皆感於哀樂,緣事而發,亦可以觀風俗、知薄厚云。」
    • 2:04:59 141.
      3. 樂府所掌,除了郊天、祀地、祀太一等朝廷大典外,也仿效周代采詩制度,從各地采集流行於民間的歌曲。這些歌曲除了朝廷大典使用外,也可以娛樂帝王的宮廷生活,並可以「觀風俗、知薄厚」,宣示漢王朝的盛德。4. 樂府歌詩,或以文臣創作詩頌入樂,或採民間歌謠入樂,從此,民間歌曲得以寫定,文人亦得與民歌接觸,並進而倣作。5. 樂府裁撤於漢哀帝時,對民歌的保存是一大打擊。
    • 2:05:11 142.
      (二)、樂府詩界說1. 樂府所用之詩歌為「樂府詩」,或逕稱「樂府」,為古詩之一體。2. 包括宗廟郊祀送神之樂章,文人或樂師所作之歌,或從民間采集的歌詩。3. 特點:在當時均可配樂演唱。命題多以曲調的類別為名,如「歌」、「行」、「曲」、「引」、「吟」等,以顯出和樂調的關係,如〈梁父吟〉、〈孤兒行〉等。
    • 2:05:55 143.
      4. 其後文人擬作樂府古題之詩歌並不入樂演唱,但亦稱「樂府」。5. 漢樂府大多失傳,少數作品保留在宋.郭茂倩所編《樂府詩集》。
    • 2:06:23 144.
      二、樂府詩的類型
    • 2:06:24 145.
      (二)、成就繼承《詩經》寫實精神,反映社會生活。2. 奠定社會諷諭詩之傳統,一直到元稹、白居易的「新樂府運動」都是承繼此傳統。3. 突破四言正體,促進五言詩發展。早期樂府多雜言形式,晚期出現比較多整齊的五言詩作,五言詩這種流行的新詩體,可以說是在漢樂府歌詩中漸漸孕育而成的。
    • 2:06:25 146.
      4. 標誌敘事詩之成熟。敘事詩指敘述有關人物、事件、情節內容的作品,《詩經》中已有,但至漢樂府才「成熟」。 如〈東門行〉、〈陌上桑〉等不但有完整的故事,而且還有對話來展開情節。5. 樸實無華語言風格。
    • 2:06:26 147.
      1.〈戰城南〉戰城南,死郭北,野死不葬烏可食。為我謂烏:「且為客豪!野死諒不葬,腐肉安能去子逃?」水深激激,蒲葦冥冥。梟騎戰鬥死,駑馬徘徊鳴。梁築室,何以南?何以北?禾黍不穫君何食?願為忠臣安可得?思子良臣,良臣誠可思。朝行出攻,暮不夜歸!
    • 2:06:28 148.
      2.〈有所思〉有所思,乃在大海南。何用問遺君,雙珠玳瑁簪。用玉紹繚之。聞君有他心,拉雜摧燒之!摧燒之,當風揚其灰,從今以往,勿復相思!相思與君絕!雞鳴狗吠,兄嫂當知之。妃呼狶!秋風肅肅晨風飔,東方須臾高知之!3.〈上邪〉上邪!我欲與君相知,長命無絕衰。山無陵、江水為竭、冬雷震震、夏雨雪、天地合,乃敢與君絕!
    • 2:06:29 149.
      4.〈薤露〉薤上露,何易晞!露晞明朝更復落,人死一去何時歸?〈蒿里〉蒿里誰家地?聚斂魂魄無賢愚。鬼伯一何相催促,人命不得稍踟躕!6.〈東門行〉出東門,不顧歸,來入門,悵欲悲。盎中無斗米儲,還視架上無懸衣。拔劍東門去,舍中兒母牽衣啼:「他家但願富貴,賤妾與君共餔糜!上用倉浪天故,下當用此黃口兒。今非!」「咄!行!吾去爲遲!白髮時下難久居。」
    • 2:06:29 150.
      7.〈孤兒行〉孤兒生,孤子遇生,命獨當苦。父母在時,乘堅車,駕駟馬。父母已去,兄嫂令我行賈。南到九江,東到齊與魯。臘月來歸,不敢自言苦。頭多蟣蝨,面目多塵土。大兄言辦飯,大嫂言視馬。上高堂,行取殿下堂,孤兒淚下如雨。使我朝行汲,暮得水來歸。手爲錯,足下無菲。愴愴履霜,中多蒺藜。拔斷蒺藜腸肉中,愴欲悲。淚下渫渫,清涕累累。冬無複襦,夏無單衣。居生不樂,不如早去,下從地下黃泉。春氣動,草萌芽。三月蠶桑,六月收瓜。將是瓜車,來到還家。瓜車反覆。助我者少,啖瓜者多。願還我蒂,兄與嫂嚴,獨且急歸,當興校計。亂曰:里
    • 2:06:30 151.
      參、五言詩之發展
    • 2:06:37 152.
      一、淵源
    • 2:06:59 153.
      如《漢書》中所載:○漢高祖戚夫人〈戚夫人歌〉子為王,母為虜,終日舂薄暮,相與死為伍。相離三千里,當誰使告汝?○〈李延年歌〉北方有佳人,絕世而獨立。一顧傾人城,再顧傾人國。寧不知傾城與傾國,佳人難再得。
    • 2:07:00 154.
      ○《漢書》卷72〈王貢兩龔鮑傳〉引俗諺 何以孝弟為?多財而光榮; 何以禮義為?史書而仕宦? 何以謹慎為?勇猛而臨官。○《漢書》卷275〈五行志〉成帝時歌謠 邪徑敗良田,讒口亂善人。 桂樹華不實,黃爵巢其顛。 故為人所羨,今為人所憐。
    • 2:07:01 155.
      a. 可見漢初幾十年間,民間的謠諺自然地傾向五言的句子。b. 武帝成立樂府後,蒐集各地歌謠,今存之相和歌辭,如〈江南可採蓮〉、〈雞鳴長歌行〉、〈相逢行〉、〈步出夏門行〉、〈折楊柳行〉、〈豔歌行〉、〈長歌行〉等,皆是極純熟的五言歌辭,這些歌辭雖然年代無法考証,但其中應有部份是武帝時所採錄的。再由民間歌詩,影響詩人,因而有五言詩的產生。2. 東漢之世,因樂府民歌盛行五言,五言詩進展神速。
    • 2:07:13 156.
      〈西門行〉本辭 出西門,步念之:今日不作樂,當待何時?逮為樂,逮為樂,當及時。何能愁怫鬱,當復待來茲。釀美酒,炙肥牛,請呼心所歡,可用解憂愁。人生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苦夜長,何不秉燭遊?遊行去去如雲除,弊車贏馬為自儲。〈生年不滿百〉—古詩十九首之十五 生年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夜苦長,何不秉燭遊?為樂當及時,何能待來茲?愚者愛惜費,但為後世嗤。仙人王子喬,難可與等期。後一首顯由前一首改編,〈西門行〉雖以五言為主,但仍雜有五、七言,純為民歌本色。後一首乃純五言,句法整齊。
    • 2:07:15 157.
      (二)、起源問題
    • 2:07:16 158.
      2. 枚乘詩是否可能為五言詩始祖?1). 主張起於枚乘者:梁.徐陵《玉臺新詠》,收古詩十九首中的八首加上〈蘭若生春陽〉一首,合題為枚乘雜詩。按:八首為〈西北有高樓〉、〈東城高且長〉、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青青河畔草〉、〈庭前有奇樹〉、〈迢迢牽牛星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。
    • 2:07:41 159.
      2). 懷疑反對的: 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》存疑,〈明詩篇〉曰:「古詩佳麗,或稱枚叔。」 梁.蕭統《昭明文選》收十九首,不著枚乘之名。 梁.鍾嶸《詩品.序》:「王、揚、枚、馬之徒,辭賦競爽,而吟詠靡聞。」  ──不認為枚乘有詩歌作品。以上都是除陵同時代而稍早之作。
    • 2:07:41 160.
      3. 蘇武、李陵贈答詩1). 主張起於蘇李贈答:《文選》、《詩品》《文選》卷29有〈李陵與蘇武詩〉三首,又有〈蘇武詩〉四首《詩品.序》:「逮漢李陵,始著五言之目矣。」
    • 2:07:42 161.
      2). 懷疑反對者:《文心雕龍.明詩篇》:「至成帝品錄,三百餘篇,朝章國采,亦云周備,而辭人遺翰,莫見五言。所以李陵、班婕妤見疑於後代也。」宋至清,疑者頗多。例如:
    • 2:07:42 162.
      a. 其中抒寫朋友夫妻離別之情,行役戰場之苦,與蘇李贈別的事無關。b. 詩中所寫「江漢」、「河梁」、「山海」、「中州」等語,更與蘇李二人當日的情事和行蹤不合。c. 《漢書.蘇武傳》載:「陵起舞,歌曰:『徑萬里兮度沙幕,為君將兮奮匈奴。路窮絕兮矢刃摧,士眾滅兮名已隤,老母已死,雖欲報恩將安歸?』」何以不載此五言詩? d. 就西漢五言詩發展情形觀察,實難相信景帝、武帝時已有如此成熟之五言詩。所以這組詩應為後人假託,或者是無名氏古詩的一部分,被訛傳為蘇李的作品。
    • 2:07:43 163.
      3). 蘇李詩李少卿詩三首良時不再至,離別在須臾。屏營衢路側,執手野踟躕。仰視浮雲馳,奄忽互相踰。風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長當從此別,且復立斯須。欲因晨風發,送子以賤軀。嘉會難再遇,三載為千秋。臨河濯長纓,念子悵悠悠。遠望悲風至,對酒不能酬。行人懷往路,何以慰我愁?獨有盈觴酒,與子結綢繆。
    • 2:07:44 164.
      其三攜手上河梁,遊子暮何之?徘徊蹊路側,悢悢不得辭。行人難久留,各言長相思。安知非日月,弦望自有時。努力崇明德,皓首以為期。
    • 2:07:44 165.
      蘇子卿詩四首
    • 2:07:44 166.
      其二 黃鵠一遠別,千里顧徘徊。胡馬失其群,思心常依依。何況雙飛龍,羽翼臨當乖。幸有絃歌曲,可以喻中懷。請為遊子吟,泠泠一何悲!絲竹厲清聲,慷慨有餘哀。長歌正激烈,中心愴以摧。欲展清商曲,念子不能歸。俛仰內傷心,淚下不可揮。願為雙黃鵠,送子俱遠飛。
    • 2:07:45 167.
      其三 結髮為夫妻,恩愛兩不疑。歡娛在今夕,嬿婉及良時。征夫懷往路,起視夜何其?參辰皆已沒,去去從此辭。行役在戰場,相見未有期。握手一長歎,淚為生別滋。努力愛春華,莫忘歡樂時。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
    • 2:07:45 168.
      其四 燭燭晨明月,馥馥我蘭芳。 芬馨良夜發,隨風聞我堂。 征夫懷遠路,遊子戀故鄉。 寒冬十二月,晨起踐嚴霜。 俯觀江漢流,仰視浮雲翔。 良友遠離別,各在天一方。 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長。 嘉會難兩遇,懽樂殊未央。 願君崇令德,隨時愛景光。
    • 2:07:46 169.
      4. 《漢書》中皆無枚乘或蘇李之詩,所錄之五言作品,若非樸拙的民歌、謠諺,其最早之作品乃班固之〈詠史詩〉,又相當質木無文。以詩歌發展來說,班固〈詠史詩〉比較像五言詩初起的狀態。西漢之五言詩尚在醞釀期,東漢前,班固之世,五言詩始告成立,完全成熟應待東漢末期。
    • 2:07:46 170.
      二、古詩十九首
    • 2:07:48 171.
      4. 《漢書》中皆無枚乘或蘇李之詩,所錄之五言作品,若非樸拙的民歌、謠諺,其最早之作品乃班固之〈詠史詩〉,又相當質木無文。以詩歌發展來說,班固〈詠史詩〉比較像五言詩初起的狀態。西漢之五言詩尚在醞釀期,東漢前,班固之世,五言詩始告成立,完全成熟應待東漢末期。
    • 2:07:49 172.
      其四 燭燭晨明月,馥馥我蘭芳。 芬馨良夜發,隨風聞我堂。 征夫懷遠路,遊子戀故鄉。 寒冬十二月,晨起踐嚴霜。 俯觀江漢流,仰視浮雲翔。 良友遠離別,各在天一方。 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長。 嘉會難兩遇,懽樂殊未央。 願君崇令德,隨時愛景光。
    • 2:07:50 173.
      其三 結髮為夫妻,恩愛兩不疑。歡娛在今夕,嬿婉及良時。征夫懷往路,起視夜何其?參辰皆已沒,去去從此辭。行役在戰場,相見未有期。握手一長歎,淚為生別滋。努力愛春華,莫忘歡樂時。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
    • 2:07:50 174.
      其二 黃鵠一遠別,千里顧徘徊。胡馬失其群,思心常依依。何況雙飛龍,羽翼臨當乖。幸有絃歌曲,可以喻中懷。請為遊子吟,泠泠一何悲!絲竹厲清聲,慷慨有餘哀。長歌正激烈,中心愴以摧。欲展清商曲,念子不能歸。俛仰內傷心,淚下不可揮。願為雙黃鵠,送子俱遠飛。
    • 2:07:50 175.
      蘇子卿詩四首
    • 2:07:51 176.
      其三攜手上河梁,遊子暮何之?徘徊蹊路側,悢悢不得辭。行人難久留,各言長相思。安知非日月,弦望自有時。努力崇明德,皓首以為期。
    • 2:07:51 177.
      3). 蘇李詩李少卿詩三首良時不再至,離別在須臾。屏營衢路側,執手野踟躕。仰視浮雲馳,奄忽互相踰。風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長當從此別,且復立斯須。欲因晨風發,送子以賤軀。嘉會難再遇,三載為千秋。臨河濯長纓,念子悵悠悠。遠望悲風至,對酒不能酬。行人懷往路,何以慰我愁?獨有盈觴酒,與子結綢繆。
    • 2:07:51 178.
      a. 其中抒寫朋友夫妻離別之情,行役戰場之苦,與蘇李贈別的事無關。b. 詩中所寫「江漢」、「河梁」、「山海」、「中州」等語,更與蘇李二人當日的情事和行蹤不合。c. 《漢書.蘇武傳》載:「陵起舞,歌曰:『徑萬里兮度沙幕,為君將兮奮匈奴。路窮絕兮矢刃摧,士眾滅兮名已隤,老母已死,雖欲報恩將安歸?』」何以不載此五言詩? d. 就西漢五言詩發展情形觀察,實難相信景帝、武帝時已有如此成熟之五言詩。所以這組詩應為後人假託,或者是無名氏古詩的一部分,被訛傳為蘇李的作品。
    • 2:07:52 179.
      2). 懷疑反對者:《文心雕龍.明詩篇》:「至成帝品錄,三百餘篇,朝章國采,亦云周備,而辭人遺翰,莫見五言。所以李陵、班婕妤見疑於後代也。」宋至清,疑者頗多。例如:
    • 2:07:52 180.
      3. 蘇武、李陵贈答詩1). 主張起於蘇李贈答:《文選》、《詩品》《文選》卷29有〈李陵與蘇武詩〉三首,又有〈蘇武詩〉四首《詩品.序》:「逮漢李陵,始著五言之目矣。」
    • 2:07:53 181.
      2). 懷疑反對的: 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》存疑,〈明詩篇〉曰:「古詩佳麗,或稱枚叔。」 梁.蕭統《昭明文選》收十九首,不著枚乘之名。 梁.鍾嶸《詩品.序》:「王、揚、枚、馬之徒,辭賦競爽,而吟詠靡聞。」  ──不認為枚乘有詩歌作品。以上都是除陵同時代而稍早之作。
    • 2:07:54 182.
      2. 枚乘詩是否可能為五言詩始祖?1). 主張起於枚乘者:梁.徐陵《玉臺新詠》,收古詩十九首中的八首加上〈蘭若生春陽〉一首,合題為枚乘雜詩。按:八首為〈西北有高樓〉、〈東城高且長〉、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青青河畔草〉、〈庭前有奇樹〉、〈迢迢牽牛星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。
    • 2:07:54 183.
      (二)、起源問題
    • 2:08:22 184.
      2. 枚乘詩是否可能為五言詩始祖?1). 主張起於枚乘者:梁.徐陵《玉臺新詠》,收古詩十九首中的八首加上〈蘭若生春陽〉一首,合題為枚乘雜詩。按:八首為〈西北有高樓〉、〈東城高且長〉、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青青河畔草〉、〈庭前有奇樹〉、〈迢迢牽牛星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。
    • 2:08:29 185.
      2). 懷疑反對的: 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》存疑,〈明詩篇〉曰:「古詩佳麗,或稱枚叔。」 梁.蕭統《昭明文選》收十九首,不著枚乘之名。 梁.鍾嶸《詩品.序》:「王、揚、枚、馬之徒,辭賦競爽,而吟詠靡聞。」  ──不認為枚乘有詩歌作品。以上都是除陵同時代而稍早之作。
    • 2:08:30 186.
      3. 蘇武、李陵贈答詩1). 主張起於蘇李贈答:《文選》、《詩品》《文選》卷29有〈李陵與蘇武詩〉三首,又有〈蘇武詩〉四首《詩品.序》:「逮漢李陵,始著五言之目矣。」
    • 2:08:32 187.
      2). 懷疑反對者:《文心雕龍.明詩篇》:「至成帝品錄,三百餘篇,朝章國采,亦云周備,而辭人遺翰,莫見五言。所以李陵、班婕妤見疑於後代也。」宋至清,疑者頗多。例如:
    • 2:08:39 188.
      a. 其中抒寫朋友夫妻離別之情,行役戰場之苦,與蘇李贈別的事無關。b. 詩中所寫「江漢」、「河梁」、「山海」、「中州」等語,更與蘇李二人當日的情事和行蹤不合。c. 《漢書.蘇武傳》載:「陵起舞,歌曰:『徑萬里兮度沙幕,為君將兮奮匈奴。路窮絕兮矢刃摧,士眾滅兮名已隤,老母已死,雖欲報恩將安歸?』」何以不載此五言詩? d. 就西漢五言詩發展情形觀察,實難相信景帝、武帝時已有如此成熟之五言詩。所以這組詩應為後人假託,或者是無名氏古詩的一部分,被訛傳為蘇李的作品。
    • 2:08:40 189.
      3). 蘇李詩李少卿詩三首良時不再至,離別在須臾。屏營衢路側,執手野踟躕。仰視浮雲馳,奄忽互相踰。風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長當從此別,且復立斯須。欲因晨風發,送子以賤軀。嘉會難再遇,三載為千秋。臨河濯長纓,念子悵悠悠。遠望悲風至,對酒不能酬。行人懷往路,何以慰我愁?獨有盈觴酒,與子結綢繆。
    • 2:08:41 190.
      其三攜手上河梁,遊子暮何之?徘徊蹊路側,悢悢不得辭。行人難久留,各言長相思。安知非日月,弦望自有時。努力崇明德,皓首以為期。
    • 2:08:42 191.
      蘇子卿詩四首
    • 2:08:47 192.
      其二 黃鵠一遠別,千里顧徘徊。胡馬失其群,思心常依依。何況雙飛龍,羽翼臨當乖。幸有絃歌曲,可以喻中懷。請為遊子吟,泠泠一何悲!絲竹厲清聲,慷慨有餘哀。長歌正激烈,中心愴以摧。欲展清商曲,念子不能歸。俛仰內傷心,淚下不可揮。願為雙黃鵠,送子俱遠飛。
    • 2:08:48 193.
      其三 結髮為夫妻,恩愛兩不疑。歡娛在今夕,嬿婉及良時。征夫懷往路,起視夜何其?參辰皆已沒,去去從此辭。行役在戰場,相見未有期。握手一長歎,淚為生別滋。努力愛春華,莫忘歡樂時。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
    • 2:08:48 194.
      其四 燭燭晨明月,馥馥我蘭芳。 芬馨良夜發,隨風聞我堂。 征夫懷遠路,遊子戀故鄉。 寒冬十二月,晨起踐嚴霜。 俯觀江漢流,仰視浮雲翔。 良友遠離別,各在天一方。 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長。 嘉會難兩遇,懽樂殊未央。 願君崇令德,隨時愛景光。
    • 2:08:50 195.
      4. 《漢書》中皆無枚乘或蘇李之詩,所錄之五言作品,若非樸拙的民歌、謠諺,其最早之作品乃班固之〈詠史詩〉,又相當質木無文。以詩歌發展來說,班固〈詠史詩〉比較像五言詩初起的狀態。西漢之五言詩尚在醞釀期,東漢前,班固之世,五言詩始告成立,完全成熟應待東漢末期。
    • 2:09:28 196.
      二、古詩十九首
    • 2:09:35 197.
      4. 《漢書》中皆無枚乘或蘇李之詩,所錄之五言作品,若非樸拙的民歌、謠諺,其最早之作品乃班固之〈詠史詩〉,又相當質木無文。以詩歌發展來說,班固〈詠史詩〉比較像五言詩初起的狀態。西漢之五言詩尚在醞釀期,東漢前,班固之世,五言詩始告成立,完全成熟應待東漢末期。
    • 2:09:37 198.
      其四 燭燭晨明月,馥馥我蘭芳。 芬馨良夜發,隨風聞我堂。 征夫懷遠路,遊子戀故鄉。 寒冬十二月,晨起踐嚴霜。 俯觀江漢流,仰視浮雲翔。 良友遠離別,各在天一方。 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長。 嘉會難兩遇,懽樂殊未央。 願君崇令德,隨時愛景光。
    • 2:09:37 199.
      其三 結髮為夫妻,恩愛兩不疑。歡娛在今夕,嬿婉及良時。征夫懷往路,起視夜何其?參辰皆已沒,去去從此辭。行役在戰場,相見未有期。握手一長歎,淚為生別滋。努力愛春華,莫忘歡樂時。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
    • 2:09:37 200.
      其二 黃鵠一遠別,千里顧徘徊。胡馬失其群,思心常依依。何況雙飛龍,羽翼臨當乖。幸有絃歌曲,可以喻中懷。請為遊子吟,泠泠一何悲!絲竹厲清聲,慷慨有餘哀。長歌正激烈,中心愴以摧。欲展清商曲,念子不能歸。俛仰內傷心,淚下不可揮。願為雙黃鵠,送子俱遠飛。
    • 2:09:37 201.
      蘇子卿詩四首
    • 2:09:38 202.
      其三攜手上河梁,遊子暮何之?徘徊蹊路側,悢悢不得辭。行人難久留,各言長相思。安知非日月,弦望自有時。努力崇明德,皓首以為期。
    • 2:09:38 203.
      3). 蘇李詩李少卿詩三首良時不再至,離別在須臾。屏營衢路側,執手野踟躕。仰視浮雲馳,奄忽互相踰。風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長當從此別,且復立斯須。欲因晨風發,送子以賤軀。嘉會難再遇,三載為千秋。臨河濯長纓,念子悵悠悠。遠望悲風至,對酒不能酬。行人懷往路,何以慰我愁?獨有盈觴酒,與子結綢繆。
    • 2:09:39 204.
      a. 其中抒寫朋友夫妻離別之情,行役戰場之苦,與蘇李贈別的事無關。b. 詩中所寫「江漢」、「河梁」、「山海」、「中州」等語,更與蘇李二人當日的情事和行蹤不合。c. 《漢書.蘇武傳》載:「陵起舞,歌曰:『徑萬里兮度沙幕,為君將兮奮匈奴。路窮絕兮矢刃摧,士眾滅兮名已隤,老母已死,雖欲報恩將安歸?』」何以不載此五言詩? d. 就西漢五言詩發展情形觀察,實難相信景帝、武帝時已有如此成熟之五言詩。所以這組詩應為後人假託,或者是無名氏古詩的一部分,被訛傳為蘇李的作品。
    • 2:09:39 205.
      2). 懷疑反對者:《文心雕龍.明詩篇》:「至成帝品錄,三百餘篇,朝章國采,亦云周備,而辭人遺翰,莫見五言。所以李陵、班婕妤見疑於後代也。」宋至清,疑者頗多。例如:
    • 2:09:39 206.
      3. 蘇武、李陵贈答詩1). 主張起於蘇李贈答:《文選》、《詩品》《文選》卷29有〈李陵與蘇武詩〉三首,又有〈蘇武詩〉四首《詩品.序》:「逮漢李陵,始著五言之目矣。」
    • 2:09:40 207.
      2). 懷疑反對的: 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》存疑,〈明詩篇〉曰:「古詩佳麗,或稱枚叔。」 梁.蕭統《昭明文選》收十九首,不著枚乘之名。 梁.鍾嶸《詩品.序》:「王、揚、枚、馬之徒,辭賦競爽,而吟詠靡聞。」  ──不認為枚乘有詩歌作品。以上都是除陵同時代而稍早之作。
    • 2:09:40 208.
      2. 枚乘詩是否可能為五言詩始祖?1). 主張起於枚乘者:梁.徐陵《玉臺新詠》,收古詩十九首中的八首加上〈蘭若生春陽〉一首,合題為枚乘雜詩。按:八首為〈西北有高樓〉、〈東城高且長〉、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青青河畔草〉、〈庭前有奇樹〉、〈迢迢牽牛星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。
    • 2:09:40 209.
      (二)、起源問題
    • 2:09:41 210.
      〈西門行〉本辭 出西門,步念之:今日不作樂,當待何時?逮為樂,逮為樂,當及時。何能愁怫鬱,當復待來茲。釀美酒,炙肥牛,請呼心所歡,可用解憂愁。人生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苦夜長,何不秉燭遊?遊行去去如雲除,弊車贏馬為自儲。〈生年不滿百〉—古詩十九首之十五 生年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夜苦長,何不秉燭遊?為樂當及時,何能待來茲?愚者愛惜費,但為後世嗤。仙人王子喬,難可與等期。後一首顯由前一首改編,〈西門行〉雖以五言為主,但仍雜有五、七言,純為民歌本色。後一首乃純五言,句法整齊。
    • 2:09:41 211.
      a. 可見漢初幾十年間,民間的謠諺自然地傾向五言的句子。b. 武帝成立樂府後,蒐集各地歌謠,今存之相和歌辭,如〈江南可採蓮〉、〈雞鳴長歌行〉、〈相逢行〉、〈步出夏門行〉、〈折楊柳行〉、〈豔歌行〉、〈長歌行〉等,皆是極純熟的五言歌辭,這些歌辭雖然年代無法考証,但其中應有部份是武帝時所採錄的。再由民間歌詩,影響詩人,因而有五言詩的產生。2. 東漢之世,因樂府民歌盛行五言,五言詩進展神速。
    • 2:09:42 212.
      ○《漢書》卷72〈王貢兩龔鮑傳〉引俗諺 何以孝弟為?多財而光榮; 何以禮義為?史書而仕宦? 何以謹慎為?勇猛而臨官。○《漢書》卷275〈五行志〉成帝時歌謠 邪徑敗良田,讒口亂善人。 桂樹華不實,黃爵巢其顛。 故為人所羨,今為人所憐。
    • 2:09:42 213.
      如《漢書》中所載:○漢高祖戚夫人〈戚夫人歌〉子為王,母為虜,終日舂薄暮,相與死為伍。相離三千里,當誰使告汝?○〈李延年歌〉北方有佳人,絕世而獨立。一顧傾人城,再顧傾人國。寧不知傾城與傾國,佳人難再得。
    • 2:09:42 214.
      一、淵源
    • 2:10:06 215.
      如《漢書》中所載:○漢高祖戚夫人〈戚夫人歌〉子為王,母為虜,終日舂薄暮,相與死為伍。相離三千里,當誰使告汝?○〈李延年歌〉北方有佳人,絕世而獨立。一顧傾人城,再顧傾人國。寧不知傾城與傾國,佳人難再得。
    • 2:10:07 216.
      ○《漢書》卷72〈王貢兩龔鮑傳〉引俗諺 何以孝弟為?多財而光榮; 何以禮義為?史書而仕宦? 何以謹慎為?勇猛而臨官。○《漢書》卷275〈五行志〉成帝時歌謠 邪徑敗良田,讒口亂善人。 桂樹華不實,黃爵巢其顛。 故為人所羨,今為人所憐。
    • 2:10:07 217.
      a. 可見漢初幾十年間,民間的謠諺自然地傾向五言的句子。b. 武帝成立樂府後,蒐集各地歌謠,今存之相和歌辭,如〈江南可採蓮〉、〈雞鳴長歌行〉、〈相逢行〉、〈步出夏門行〉、〈折楊柳行〉、〈豔歌行〉、〈長歌行〉等,皆是極純熟的五言歌辭,這些歌辭雖然年代無法考証,但其中應有部份是武帝時所採錄的。再由民間歌詩,影響詩人,因而有五言詩的產生。2. 東漢之世,因樂府民歌盛行五言,五言詩進展神速。
    • 2:10:08 218.
      〈西門行〉本辭 出西門,步念之:今日不作樂,當待何時?逮為樂,逮為樂,當及時。何能愁怫鬱,當復待來茲。釀美酒,炙肥牛,請呼心所歡,可用解憂愁。人生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苦夜長,何不秉燭遊?遊行去去如雲除,弊車贏馬為自儲。〈生年不滿百〉—古詩十九首之十五 生年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夜苦長,何不秉燭遊?為樂當及時,何能待來茲?愚者愛惜費,但為後世嗤。仙人王子喬,難可與等期。後一首顯由前一首改編,〈西門行〉雖以五言為主,但仍雜有五、七言,純為民歌本色。後一首乃純五言,句法整齊。
    • 2:10:08 219.
      (二)、起源問題
    • 2:10:09 220.
      2. 枚乘詩是否可能為五言詩始祖?1). 主張起於枚乘者:梁.徐陵《玉臺新詠》,收古詩十九首中的八首加上〈蘭若生春陽〉一首,合題為枚乘雜詩。按:八首為〈西北有高樓〉、〈東城高且長〉、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青青河畔草〉、〈庭前有奇樹〉、〈迢迢牽牛星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。
    • 2:10:09 221.
      2). 懷疑反對的: 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》存疑,〈明詩篇〉曰:「古詩佳麗,或稱枚叔。」 梁.蕭統《昭明文選》收十九首,不著枚乘之名。 梁.鍾嶸《詩品.序》:「王、揚、枚、馬之徒,辭賦競爽,而吟詠靡聞。」  ──不認為枚乘有詩歌作品。以上都是除陵同時代而稍早之作。
    • 2:10:10 222.
      3. 蘇武、李陵贈答詩1). 主張起於蘇李贈答:《文選》、《詩品》《文選》卷29有〈李陵與蘇武詩〉三首,又有〈蘇武詩〉四首《詩品.序》:「逮漢李陵,始著五言之目矣。」
    • 2:10:10 223.
      2). 懷疑反對者:《文心雕龍.明詩篇》:「至成帝品錄,三百餘篇,朝章國采,亦云周備,而辭人遺翰,莫見五言。所以李陵、班婕妤見疑於後代也。」宋至清,疑者頗多。例如:
    • 2:10:10 224.
      a. 其中抒寫朋友夫妻離別之情,行役戰場之苦,與蘇李贈別的事無關。b. 詩中所寫「江漢」、「河梁」、「山海」、「中州」等語,更與蘇李二人當日的情事和行蹤不合。c. 《漢書.蘇武傳》載:「陵起舞,歌曰:『徑萬里兮度沙幕,為君將兮奮匈奴。路窮絕兮矢刃摧,士眾滅兮名已隤,老母已死,雖欲報恩將安歸?』」何以不載此五言詩? d. 就西漢五言詩發展情形觀察,實難相信景帝、武帝時已有如此成熟之五言詩。所以這組詩應為後人假託,或者是無名氏古詩的一部分,被訛傳為蘇李的作品。
    • 2:10:12 225.
      2). 懷疑反對者:《文心雕龍.明詩篇》:「至成帝品錄,三百餘篇,朝章國采,亦云周備,而辭人遺翰,莫見五言。所以李陵、班婕妤見疑於後代也。」宋至清,疑者頗多。例如:
    • 2:10:12 226.
      3. 蘇武、李陵贈答詩1). 主張起於蘇李贈答:《文選》、《詩品》《文選》卷29有〈李陵與蘇武詩〉三首,又有〈蘇武詩〉四首《詩品.序》:「逮漢李陵,始著五言之目矣。」
    • 2:10:13 227.
      2). 懷疑反對的: 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》存疑,〈明詩篇〉曰:「古詩佳麗,或稱枚叔。」 梁.蕭統《昭明文選》收十九首,不著枚乘之名。 梁.鍾嶸《詩品.序》:「王、揚、枚、馬之徒,辭賦競爽,而吟詠靡聞。」  ──不認為枚乘有詩歌作品。以上都是除陵同時代而稍早之作。
    • 2:10:13 228.
      2. 枚乘詩是否可能為五言詩始祖?1). 主張起於枚乘者:梁.徐陵《玉臺新詠》,收古詩十九首中的八首加上〈蘭若生春陽〉一首,合題為枚乘雜詩。按:八首為〈西北有高樓〉、〈東城高且長〉、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青青河畔草〉、〈庭前有奇樹〉、〈迢迢牽牛星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。
    • 2:10:14 229.
      (二)、起源問題
    • 2:11:18 230.
      ** after 第八講 漢代詩歌-彩色版.ppt
    • 2:11:48 231.
      (三)、主要內涵與技巧
    • 2:12:20 232.
      1). 離情相思之苦:如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等。2). 失志不遇之悲:如〈明月皎月光〉、〈西北有高樓〉等。3). 人生無常之嘆:如〈迴車駕言邁〉等4). 及時行樂之思:如〈生年不滿百〉、〈驅車上東門〉、〈青青陵上柏〉
    • 2:12:21 233.
     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,與君生別離。相去萬餘里,各在天一涯。道路阻且長,會面安可知?胡馬依北風,越鳥巢南枝。相去日已遠,衣帶日已緩。浮雲蔽白日,遊子不顧返。思君令人老,歲月忽已晚。棄捐勿復道,努力加餐飯。《楚辭‧九歌‧少司命》:「悲莫悲兮生別離,樂莫樂兮新相知」
    • 2:12:22 234.
      2. 技巧:
    • 2:12:37 235.
      (四)、文學地位
    • 2:12:52 236.
      3. 奠定中國詩歌抒情特質: 抒發對人生普遍性的情懷的哀感 與漢樂府以敘事為基調不同,往往按感情變化、思緒起伏為敘寫內容,從各種角度抒發情懷。 抒情方式以含蓄溫婉為主,與樂府民歌之率直不同。
    • 2:12:56 237.
      4. 譜出中國詩歌悲哀基調: 展示一般文人士子遊宦生涯中的普遍悲情 對光陰流逝,人生短促無常的生命意識 奠定中國感傷文學的基礎,也開啟中國文學以悲為美的審美趣味。
    • 2:13:24 238.
      三、敘事詩
    • 2:13:29 239.
      3. 五言詩興起後,因詩體靈活,可能發展敘事詩。班固〈詠史詩〉一方面代表五言詩之成立,一方面也代表五言敘事之嘗試成功。4. 樂府有許多以敘事為主的作品,對於五言詩之興起,以及敘事詩的發展,有促進之功。
    • 2:13:30 240.
      (二)、悲憤詩
    • 2:13:31 241.
  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  • 2:13:32 242.
      清.沈德潛《古詩源》卷4曰:「共一千七百八 十五字,古今一首長詩也。淋淋漓漓,反反覆 覆,雜述十數人口中語,而各肖其聲音面目, 豈非化工之筆!」1). 中國古典詩中罕見的長篇敘事詩。2). 人物眾多,形象鮮明,對話生動,流露講唱 文學的痕跡。3). 情節波瀾起伏。4). 塑造漢代婦女理想化身。5). 控訴社會倫理壓抑人性,表達對男女主角的 憐憫。
    • 2:13:33 243.
      孔雀東南飛,五里一徘徊。十三能織素,十四學裁衣,十五彈箜篌,十六誦詩書,十七為君婦,心中常悲苦。君既為府吏,守節情不移。賤妾留空房,相見長日稀。 雞鳴入機織,夜夜不得息,三日斷五疋,大人故嫌遲。非為織作遲,君家婦難為。 妾不堪驅使,徒留無所施。便可白公姥,及時相遣歸。
    • 2:13:33 244.
      府吏得聞之,堂上啟阿母:兒已薄祿相,幸復得此婦。結髮共枕席,黃泉共為友,共事二三年,始爾未為久。女行無偏斜,何意致不厚? 阿母謂府吏,何乃太區區!此婦無禮節,舉動自專由。吾意久懷忿,汝豈得自由。東家有賢女,自名秦羅敷。可憐體無比,阿母為汝求,便可速遣之,遣去慎莫留。
    • 2:13:34 245.
      府吏長跪告,伏惟啟阿母。今若遣此婦,終老不復取。 阿母得聞之,槌床便大怒:小子無所畏,何敢助婦語。吾已失恩義,會不相從許。 府吏默無聲,再拜還入戶。舉言謂新婦,哽咽不能語。我自不驅卿,逼迫有阿母。卿但暫還家,吾今且報府。不久當歸還,還必相迎取。以此下心意,慎勿違吾語。
    • 2:13:34 246.
      府吏得聞之,堂上啟阿母:兒已薄祿相,幸復得此婦。結髮共枕席,黃泉共為友,共事二三年,始爾未為久。女行無偏斜,何意致不厚? 阿母謂府吏,何乃太區區!此婦無禮節,舉動自專由。吾意久懷忿,汝豈得自由。東家有賢女,自名秦羅敷。可憐體無比,阿母為汝求,便可速遣之,遣去慎莫留。
    • 2:13:35 247.
      孔雀東南飛,五里一徘徊。十三能織素,十四學裁衣,十五彈箜篌,十六誦詩書,十七為君婦,心中常悲苦。君既為府吏,守節情不移。賤妾留空房,相見長日稀。 雞鳴入機織,夜夜不得息,三日斷五疋,大人故嫌遲。非為織作遲,君家婦難為。 妾不堪驅使,徒留無所施。便可白公姥,及時相遣歸。
    • 2:13:35 248.
      清.沈德潛《古詩源》卷4曰:「共一千七百八 十五字,古今一首長詩也。淋淋漓漓,反反覆 覆,雜述十數人口中語,而各肖其聲音面目, 豈非化工之筆!」1). 中國古典詩中罕見的長篇敘事詩。2). 人物眾多,形象鮮明,對話生動,流露講唱 文學的痕跡。3). 情節波瀾起伏。4). 塑造漢代婦女理想化身。5). 控訴社會倫理壓抑人性,表達對男女主角的 憐憫。
    • 2:13:35 249.
  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  • 2:13:36 250.
      (二)、悲憤詩
    • 2:13:37 251.
      3. 五言詩興起後,因詩體靈活,可能發展敘事詩。班固〈詠史詩〉一方面代表五言詩之成立,一方面也代表五言敘事之嘗試成功。4. 樂府有許多以敘事為主的作品,對於五言詩之興起,以及敘事詩的發展,有促進之功。
    • 2:13:38 252.
      三、敘事詩
    • 2:13:41 253.
      3. 五言詩興起後,因詩體靈活,可能發展敘事詩。班固〈詠史詩〉一方面代表五言詩之成立,一方面也代表五言敘事之嘗試成功。4. 樂府有許多以敘事為主的作品,對於五言詩之興起,以及敘事詩的發展,有促進之功。
    • 2:13:43 254.
      (二)、悲憤詩
    • 2:13:44 255.
  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  • 2:16:18 256.
      清.沈德潛《古詩源》卷4曰:「共一千七百八 十五字,古今一首長詩也。淋淋漓漓,反反覆 覆,雜述十數人口中語,而各肖其聲音面目, 豈非化工之筆!」1). 中國古典詩中罕見的長篇敘事詩。2). 人物眾多,形象鮮明,對話生動,流露講唱 文學的痕跡。3). 情節波瀾起伏。4). 塑造漢代婦女理想化身。5). 控訴社會倫理壓抑人性,表達對男女主角的 憐憫。
    • 2:17:28 257.
  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  • 2:17:28 258.
      (二)、悲憤詩
    • 2:17:28 259.
      3. 五言詩興起後,因詩體靈活,可能發展敘事詩。班固〈詠史詩〉一方面代表五言詩之成立,一方面也代表五言敘事之嘗試成功。4. 樂府有許多以敘事為主的作品,對於五言詩之興起,以及敘事詩的發展,有促進之功。
    • 2:17:29 260.
      三、敘事詩
    • 2:17:31 261.
      4. 譜出中國詩歌悲哀基調: 展示一般文人士子遊宦生涯中的普遍悲情 對光陰流逝,人生短促無常的生命意識 奠定中國感傷文學的基礎,也開啟中國文學以悲為美的審美趣味。
    • 2:17:32 262.
      3. 奠定中國詩歌抒情特質: 抒發對人生普遍性的情懷的哀感 與漢樂府以敘事為基調不同,往往按感情變化、思緒起伏為敘寫內容,從各種角度抒發情懷。 抒情方式以含蓄溫婉為主,與樂府民歌之率直不同。
    • 2:17:32 263.
      (四)、文學地位
    • 2:17:32 264.
      2. 技巧:
    • 2:17:33 265.
     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,與君生別離。相去萬餘里,各在天一涯。道路阻且長,會面安可知?胡馬依北風,越鳥巢南枝。相去日已遠,衣帶日已緩。浮雲蔽白日,遊子不顧返。思君令人老,歲月忽已晚。棄捐勿復道,努力加餐飯。《楚辭‧九歌‧少司命》:「悲莫悲兮生別離,樂莫樂兮新相知」
    • 2:17:33 266.
      1). 離情相思之苦:如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等。2). 失志不遇之悲:如〈明月皎月光〉、〈西北有高樓〉等。3). 人生無常之嘆:如〈迴車駕言邁〉等4). 及時行樂之思:如〈生年不滿百〉、〈驅車上東門〉、〈青青陵上柏〉
    • 2:17:33 267.
      (三)、主要內涵與技巧
    • 2:17:34 268.
      5. 以十九首之內容、形式、技巧觀察,應產生於班固之後,建安之前。
    • 2:17:34 269.
      3.「孟冬」指方位
    • 2:17:35 270.
      「玉衡指孟冬」意指:
    • 2:17:35 271.
      4. 第七首 明月皎夜光,促織鳴東壁。玉衡指孟冬, 眾星何歷歷。白露沾野草,時節忽復易。 秋蟬鳴樹間,玄鳥逝安適。昔我同門友, 高舉振六翮。不念攜手好,棄我如遺跡。 南箕北有斗,牽牛不負軛。良無盤石固, 虛名復何益? 全詩敘述秋景。5. 以十九首之內容、形式、技巧觀察,應產生於班固之後,建安之前。
    • 2:17:35 272.
      3.《昭明文選》卷29古詩十九首李善注:「並云古詩,蓋不知作者。或云枚乘,疑不能明也。詩云:『驅車上東門。』又云 :『遊戲宛與洛。』此則辭兼東都,非 盡是承明矣。昭明以失其姓氏,故編在 李陵之上。」主張:
    • 2:17:35 273.
      (二)、產生年代及作者
    • 2:17:36 274.
      二、古詩十九首
    • 2:17:37 275.
      4. 《漢書》中皆無枚乘或蘇李之詩,所錄之五言作品,若非樸拙的民歌、謠諺,其最早之作品乃班固之〈詠史詩〉,又相當質木無文。以詩歌發展來說,班固〈詠史詩〉比較像五言詩初起的狀態。西漢之五言詩尚在醞釀期,東漢前,班固之世,五言詩始告成立,完全成熟應待東漢末期。
    • 2:17:37 276.
      其四 燭燭晨明月,馥馥我蘭芳。 芬馨良夜發,隨風聞我堂。 征夫懷遠路,遊子戀故鄉。 寒冬十二月,晨起踐嚴霜。 俯觀江漢流,仰視浮雲翔。 良友遠離別,各在天一方。 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長。 嘉會難兩遇,懽樂殊未央。 願君崇令德,隨時愛景光。
    • 2:17:37 277.
      其三 結髮為夫妻,恩愛兩不疑。歡娛在今夕,嬿婉及良時。征夫懷往路,起視夜何其?參辰皆已沒,去去從此辭。行役在戰場,相見未有期。握手一長歎,淚為生別滋。努力愛春華,莫忘歡樂時。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
    • 2:17:37 278.
      其二 黃鵠一遠別,千里顧徘徊。胡馬失其群,思心常依依。何況雙飛龍,羽翼臨當乖。幸有絃歌曲,可以喻中懷。請為遊子吟,泠泠一何悲!絲竹厲清聲,慷慨有餘哀。長歌正激烈,中心愴以摧。欲展清商曲,念子不能歸。俛仰內傷心,淚下不可揮。願為雙黃鵠,送子俱遠飛。
    • 2:17:38 279.
      蘇子卿詩四首
    • 2:17:38 280.
      其三攜手上河梁,遊子暮何之?徘徊蹊路側,悢悢不得辭。行人難久留,各言長相思。安知非日月,弦望自有時。努力崇明德,皓首以為期。
    • 2:17:45 281.
      ** after 第八講 漢代詩歌-彩色版.ppt
    位置
    資料夾名稱
    陳恬儀
    發表人
    陳恬儀
    單位
    powercam.fju.edu.tw (root)
    建立
    2023-12-04 21:25:40
    最近修訂
    2023-12-04 22:56:01
    長度
    2:19:58
    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