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00:00 1.
    index 1
  • 01:12 2.
    3. 〈七哀〉 明月照高樓,流光正徘徊。 上有愁思婦,悲嘆有餘哀。 借問嘆者誰,言是宕子妻。 君行踰十年,孤妾常獨棲。 君若清路塵,妾若濁水泥。 浮沉各異勢,會合何時諧。 願為西南風,長逝入君懷。 君懷良不開,賤妾當何依?
  • 01:15 3.
    四、曹植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。 (二)、詩歌特色1. 其詩歌以黃初元年(西元220)為界,分為前後二期。前期生活自由舒適,放蕩任性,取材以「憐風月,狎池苑,述恩榮,敘酣宴」為主,外形則精工華麗,詞采奕奕。後期感慨遂深,沈鬱悲婉。2. 用力於麗辭駢句,上變古詩十九首詩風,下開太康詩風: 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 凝霜依玉除,清風飄飛閣。
  • 01:16 4.
    3. 〈七哀〉 明月照高樓,流光正徘徊。 上有愁思婦,悲嘆有餘哀。 借問嘆者誰,言是宕子妻。 君行踰十年,孤妾常獨棲。 君若清路塵,妾若濁水泥。 浮沉各異勢,會合何時諧。 願為西南風,長逝入君懷。 君懷良不開,賤妾當何依?
  • 01:29 5.
    四、曹植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。 (二)、詩歌特色1. 其詩歌以黃初元年(西元220)為界,分為前後二期。前期生活自由舒適,放蕩任性,取材以「憐風月,狎池苑,述恩榮,敘酣宴」為主,外形則精工華麗,詞采奕奕。後期感慨遂深,沈鬱悲婉。2. 用力於麗辭駢句,上變古詩十九首詩風,下開太康詩風: 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 凝霜依玉除,清風飄飛閣。
  • 04:41 6.
    3. 〈七哀〉 明月照高樓,流光正徘徊。 上有愁思婦,悲嘆有餘哀。 借問嘆者誰,言是宕子妻。 君行踰十年,孤妾常獨棲。 君若清路塵,妾若濁水泥。 浮沉各異勢,會合何時諧。 願為西南風,長逝入君懷。 君懷良不開,賤妾當何依?
  • 19:56 7.
    4. 〈公讌詩〉 (請算算看有多少對句?) 公子敬愛客,終宴不知疲。 清夜遊西園,飛蓋相追隨。 明月澄清影,列宿正參差。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潛魚躍清波,好鳥鳴高枝。 神飇接丹轂,輕輦隨風移。 飄颻放志意,千秋長若斯。
  • 19:57 8.
    3. 〈七哀〉 明月照高樓,流光正徘徊。 上有愁思婦,悲嘆有餘哀。 借問嘆者誰,言是宕子妻。 君行踰十年,孤妾常獨棲。 君若清路塵,妾若濁水泥。 浮沉各異勢,會合何時諧。 願為西南風,長逝入君懷。 君懷良不開,賤妾當何依?
  • 20:15 9.
    4. 〈公讌詩〉 (請算算看有多少對句?) 公子敬愛客,終宴不知疲。 清夜遊西園,飛蓋相追隨。 明月澄清影,列宿正參差。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潛魚躍清波,好鳥鳴高枝。 神飇接丹轂,輕輦隨風移。 飄颻放志意,千秋長若斯。
  • 22:13 10.
    4. 〈公讌詩〉 公子敬愛客,終宴不知疲。 清夜遊西園,飛蓋相追隨。 明月澄清影,列宿正參差。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潛魚躍清波,好鳥鳴高枝。 神飇接丹轂,輕輦隨風移。 飄颻放志意,千秋長若斯。
  • 22:23 11.
    5. 〈吁嗟篇〉  (請算算看有多少對句?) 吁嗟此轉蓬,居世何獨然! 長去本根逝,宿夜無休閒。 東西經七陌,南北越九阡。 卒遇回風起,吹我入雲間。 自謂終天路,忽然下沉淵。 驚飆接我出,故歸彼中田? 當南而更北,謂東而反西。 宕宕當何依?忽亡而復存。 飄颻周八澤,連翩歷五山。 流轉無恆處,誰知吾苦艱? 願為中林草,秋隨野火燔。 糜滅豈不痛?願與株荄連!
  • 22:24 12.
    4. 〈公讌詩〉 公子敬愛客,終宴不知疲。 清夜遊西園,飛蓋相追隨。 明月澄清影,列宿正參差。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潛魚躍清波,好鳥鳴高枝。 神飇接丹轂,輕輦隨風移。 飄颻放志意,千秋長若斯。
  • 22:25 13.
    4. 〈公讌詩〉 (請算算看有多少對句?) 公子敬愛客,終宴不知疲。 清夜遊西園,飛蓋相追隨。 明月澄清影,列宿正參差。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潛魚躍清波,好鳥鳴高枝。 神飇接丹轂,輕輦隨風移。 飄颻放志意,千秋長若斯。
  • 33:05 14.
    4. 〈公讌詩〉 公子敬愛客,終宴不知疲。 清夜遊西園,飛蓋相追隨。 明月澄清影,列宿正參差。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潛魚躍清波,好鳥鳴高枝。 神飇接丹轂,輕輦隨風移。 飄颻放志意,千秋長若斯。
  • 33:06 15.
    5. 〈吁嗟篇〉  (請算算看有多少對句?) 吁嗟此轉蓬,居世何獨然! 長去本根逝,宿夜無休閒。 東西經七陌,南北越九阡。 卒遇回風起,吹我入雲間。 自謂終天路,忽然下沉淵。 驚飆接我出,故歸彼中田? 當南而更北,謂東而反西。 宕宕當何依?忽亡而復存。 飄颻周八澤,連翩歷五山。 流轉無恆處,誰知吾苦艱? 願為中林草,秋隨野火燔。 糜滅豈不痛?願與株荄連!
  • 36:44 16.
    5. 〈吁嗟篇〉 吁嗟此轉蓬,居世何獨然! 長去本根逝,宿夜無休閒。 東西經七陌,南北越九阡。 卒遇回風起,吹我入雲間。 自謂終天路,忽然下沉淵。 驚飆接我出,故歸彼中田? 當南而更北,謂東而反西。 宕宕當何依?忽亡而復存。 飄颻周八澤,連翩歷五山。 流轉無恆處,誰知吾苦艱? 願為中林草,秋隨野火燔。 糜滅豈不痛?願與株荄連!
  • 42:14 17.
    5. 〈吁嗟篇〉  (請算算看有多少對句?) 吁嗟此轉蓬,居世何獨然! 長去本根逝,宿夜無休閒。 東西經七陌,南北越九阡。 卒遇回風起,吹我入雲間。 自謂終天路,忽然下沉淵。 驚飆接我出,故歸彼中田? 當南而更北,謂東而反西。 宕宕當何依?忽亡而復存。 飄颻周八澤,連翩歷五山。 流轉無恆處,誰知吾苦艱? 願為中林草,秋隨野火燔。 糜滅豈不痛?願與株荄連!
  • 42:15 18.
    4. 〈公讌詩〉 公子敬愛客,終宴不知疲。 清夜遊西園,飛蓋相追隨。 明月澄清影,列宿正參差。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潛魚躍清波,好鳥鳴高枝。 神飇接丹轂,輕輦隨風移。 飄颻放志意,千秋長若斯。
  • 42:15 19.
    4. 〈公讌詩〉 (請算算看有多少對句?) 公子敬愛客,終宴不知疲。 清夜遊西園,飛蓋相追隨。 明月澄清影,列宿正參差。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潛魚躍清波,好鳥鳴高枝。 神飇接丹轂,輕輦隨風移。 飄颻放志意,千秋長若斯。
  • 42:16 20.
    3. 〈七哀〉 明月照高樓,流光正徘徊。 上有愁思婦,悲嘆有餘哀。 借問嘆者誰,言是宕子妻。 君行踰十年,孤妾常獨棲。 君若清路塵,妾若濁水泥。 浮沉各異勢,會合何時諧。 願為西南風,長逝入君懷。 君懷良不開,賤妾當何依?
  • 42:38 21.
    4. 〈公讌詩〉 (請算算看有多少對句?) 公子敬愛客,終宴不知疲。 清夜遊西園,飛蓋相追隨。 明月澄清影,列宿正參差。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潛魚躍清波,好鳥鳴高枝。 神飇接丹轂,輕輦隨風移。 飄颻放志意,千秋長若斯。
  • 42:38 22.
    4. 〈公讌詩〉 公子敬愛客,終宴不知疲。 清夜遊西園,飛蓋相追隨。 明月澄清影,列宿正參差。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潛魚躍清波,好鳥鳴高枝。 神飇接丹轂,輕輦隨風移。 飄颻放志意,千秋長若斯。
  • 42:39 23.
    5. 〈吁嗟篇〉  (請算算看有多少對句?) 吁嗟此轉蓬,居世何獨然! 長去本根逝,宿夜無休閒。 東西經七陌,南北越九阡。 卒遇回風起,吹我入雲間。 自謂終天路,忽然下沉淵。 驚飆接我出,故歸彼中田? 當南而更北,謂東而反西。 宕宕當何依?忽亡而復存。 飄颻周八澤,連翩歷五山。 流轉無恆處,誰知吾苦艱? 願為中林草,秋隨野火燔。 糜滅豈不痛?願與株荄連!
  • 45:06 24.
    index 2
  • 50:32 25.
    (三)、其它文類〈洛神賦〉:  透過人神相遇而不能交接的無盡愁怨,表現出對完美事物可望而不可及的感懷,並以前所未有的細致筆法,生動刻劃神女形態。
  • 54:13 26.
    〈洛神賦〉:其形也,翩若驚鴻,婉若遊龍。榮曜秋菊,華茂春松。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,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。遠而望之,皎若太陽升朝霞;迫而察之,灼若芙蕖出淥波。
  • 58:28 27.
    (四)、曹丕、曹植相較晉、宋以來文人多抑丕揚植。如:
  • 58:28 28.
    2. 劉勰《文心雕龍.才略》:「魏文之才,洋洋清綺。舊談抑之,謂去植千里,然子建思捷而才俊,詩麗而表逸;子桓慮詳而力緩,故不競于先鳴。 而樂府清越,《典論》辯要,迭用短長,亦無懵焉。 但俗情抑揚,雷同一響,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,思王以勢窘益價,未為篤論也。」
  • 58:29 29.
    3. 明.王世貞以為植不如丕,認為曹植:「材太高,辭太華。」4. 明.王夫之:「曹子建鋪排整飾,立階級以賺人升堂,用此致諸趨赴之客,容易成名。伸紙揮毫,雷同一律。子桓精思逸韻,以絕人攀躋,故人不樂從,反為所掩。子建以是壓倒阿兄,奪其名譽。實則子桓天才駿發,豈子建所能壓倒邪?」
  • 58:30 30.
    2. 劉勰《文心雕龍.才略》:「魏文之才,洋洋清綺。舊談抑之,謂去植千里,然子建思捷而才俊,詩麗而表逸;子桓慮詳而力緩,故不競于先鳴。 而樂府清越,《典論》辯要,迭用短長,亦無懵焉。 但俗情抑揚,雷同一響,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,思王以勢窘益價,未為篤論也。」
  • 58:30 31.
    (四)、曹丕、曹植相較晉、宋以來文人多抑丕揚植。如:
  • 58:50 32.
    2. 劉勰《文心雕龍.才略》:「魏文之才,洋洋清綺。舊談抑之,謂去植千里,然子建思捷而才俊,詩麗而表逸;子桓慮詳而力緩,故不競于先鳴。 而樂府清越,《典論》辯要,迭用短長,亦無懵焉。 但俗情抑揚,雷同一響,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,思王以勢窘益價,未為篤論也。」
  • 1:05:12 33.
    3. 明.王世貞以為植不如丕,認為曹植:「材太高,辭太華。」4. 明.王夫之:「曹子建鋪排整飾,立階級以賺人升堂,用此致諸趨赴之客,容易成名。伸紙揮毫,雷同一律。子桓精思逸韻,以絕人攀躋,故人不樂從,反為所掩。子建以是壓倒阿兄,奪其名譽。實則子桓天才駿發,豈子建所能壓倒邪?」
  • 1:10:06 34.
    五、建安七子: (一)、「七子」之說與文學表現1. 「七子」之說出自:曹丕《典論.論文》 原文:「今之文人,魯國孔融文舉,廣陵陳琳孔璋,山陽王粲仲宣,北海徐幹偉長,陳留阮瑀元瑜,汝南應瑒德璉,東平劉楨公幹。斯七子者,於學無所遺,於辭無所假,咸以自騁驥騄於千里,仰齊足而並馳。」
  • 1:10:07 35.
    3. 明.王世貞以為植不如丕,認為曹植:「材太高,辭太華。」4. 明.王夫之:「曹子建鋪排整飾,立階級以賺人升堂,用此致諸趨赴之客,容易成名。伸紙揮毫,雷同一律。子桓精思逸韻,以絕人攀躋,故人不樂從,反為所掩。子建以是壓倒阿兄,奪其名譽。實則子桓天才駿發,豈子建所能壓倒邪?」
  • 1:10:08 36.
    2. 劉勰《文心雕龍.才略》:「魏文之才,洋洋清綺。舊談抑之,謂去植千里,然子建思捷而才俊,詩麗而表逸;子桓慮詳而力緩,故不競于先鳴。 而樂府清越,《典論》辯要,迭用短長,亦無懵焉。 但俗情抑揚,雷同一響,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,思王以勢窘益價,未為篤論也。」
  • 1:10:08 37.
    (四)、曹丕、曹植相較晉、宋以來文人多抑丕揚植。如:
  • 1:10:09 38.
    〈洛神賦〉:其形也,翩若驚鴻,婉若遊龍。榮曜秋菊,華茂春松。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,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。遠而望之,皎若太陽升朝霞;迫而察之,灼若芙蕖出淥波。
  • 1:10:10 39.
    (四)、曹丕、曹植相較晉、宋以來文人多抑丕揚植。如:
  • 1:10:42 40.
    2. 劉勰《文心雕龍.才略》:「魏文之才,洋洋清綺。舊談抑之,謂去植千里,然子建思捷而才俊,詩麗而表逸;子桓慮詳而力緩,故不競于先鳴。 而樂府清越,《典論》辯要,迭用短長,亦無懵焉。 但俗情抑揚,雷同一響,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,思王以勢窘益價,未為篤論也。」
  • 1:11:18 41.
    3. 明.王世貞以為植不如丕,認為曹植:「材太高,辭太華。」4. 明.王夫之:「曹子建鋪排整飾,立階級以賺人升堂,用此致諸趨赴之客,容易成名。伸紙揮毫,雷同一律。子桓精思逸韻,以絕人攀躋,故人不樂從,反為所掩。子建以是壓倒阿兄,奪其名譽。實則子桓天才駿發,豈子建所能壓倒邪?」
  • 1:16:36 42.
    五、建安七子: (一)、「七子」之說與文學表現1. 「七子」之說出自:曹丕《典論.論文》 原文:「今之文人,魯國孔融文舉,廣陵陳琳孔璋,山陽王粲仲宣,北海徐幹偉長,陳留阮瑀元瑜,汝南應瑒德璉,東平劉楨公幹。斯七子者,於學無所遺,於辭無所假,咸以自騁驥騄於千里,仰齊足而並馳。」
  • 1:22:43 43.
    2. 七子之文學表現: 1).詩:王粲、劉楨最佳,《詩品》列入上品;    徐幹、阮瑀其次,《詩品》列入下品;    孔融、陳琳、應瑒均不入品。 2).賦:王粲、徐幹最著。《文選》於七子之賦 獨取王粲〈登樓賦〉。
  • 1:25:54 44.
    3).劉楨與王粲優劣: 主張劉楨詩較佳者有曹丕、鍾嶸,然而以詩賦二者並論,則劉勰《文心雕龍》、陳壽《三國志》皆隱然以王粲為七子之冠。3. 「七子」以外,彌衡〈鸚鵡賦〉、  繁欽〈定情詩〉皆為代表性的作家  及作品。
  • 1:27:31 45.
    ** after 魏代文學.ppt
  • 1:28:02 46.
    3).劉楨與王粲優劣: 主張劉楨詩較佳者有曹丕、鍾嶸,然而以詩賦二者並論,則劉勰《文心雕龍》、陳壽《三國志》皆隱然以王粲為七子之冠。3. 「七子」以外,禰衡〈鸚鵡賦〉、  繁欽〈定情詩〉皆為代表性的作家  及作品。
  • 1:33:07 47.
    (二)、孔融1. 生平 孔融(153-208),字文舉,魯國魯縣人,孔子二十世孫。 漢靈帝時已入仕途,獻帝初,得罪董卓,由虎賁中郎將左遷議郎,已而出為北海相。
  • 1:34:20 48.
    3).劉楨與王粲優劣: 主張劉楨詩較佳者有曹丕、鍾嶸,然而以詩賦二者並論,則劉勰《文心雕龍》、陳壽《三國志》皆隱然以王粲為七子之冠。3. 「七子」以外,禰衡〈鸚鵡賦〉、  繁欽〈定情詩〉皆為代表性的作家  及作品。
  • 1:34:22 49.
    (二)、孔融1. 生平 孔融(153-208),字文舉,魯國魯縣人,孔子二十世孫。 漢靈帝時已入仕途,獻帝初,得罪董卓,由虎賁中郎將左遷議郎,已而出為北海相。
  • 1:34:23 50.
    3).劉楨與王粲優劣: 主張劉楨詩較佳者有曹丕、鍾嶸,然而以詩賦二者並論,則劉勰《文心雕龍》、陳壽《三國志》皆隱然以王粲為七子之冠。3. 「七子」以外,禰衡〈鸚鵡賦〉、  繁欽〈定情詩〉皆為代表性的作家  及作品。
  • 1:34:23 51.
    (二)、孔融1. 生平 孔融(153-208),字文舉,魯國魯縣人,孔子二十世孫。 漢靈帝時已入仕途,獻帝初,得罪董卓,由虎賁中郎將左遷議郎,已而出為北海相。
  • 1:34:24 52.
    建安元年,北海為青州刺史袁譚攻陷,出逃,奔曹操,被征為將作大臣,遷官少府。 因經常譏刺曹操,終為曹操殺害,有《孔北海集》。 其人年輩高於曹操二歲,自負,具過人才智,狂放而好議論,有些議論相當大膽而駭人聽聞。
  • 1:35:14 53.
    2. 文學表現1). 今存數篇書札、雜論及數首詩。以書信體散文寫得最好,如〈論盛孝章書〉。2). 《典論.論文》評其文:「體氣高妙,有過人者。」當指其文章中表現出才情充溢、思緒敏捷的特性。
  • 1:35:54 54.
    (三)、王粲1. 生平  王粲(177-217),字仲宣,山陽高平人。少年時代即才華出眾,深得文壇名流蔡邕器重。後離京赴荊州避亂,因勸荊州劉綜歸順曹操有功,任為丞相掾,賜爵關內侯。與曹丕、曹植兄弟,及鄴下文人交往甚密,建安二十一年,以侍中隨曹操征吳,次年病卒於行軍途中,今人輯為《王粲集》。  其它事跡參課本。
  • 1:36:43 55.
    2. 著作1). 其詩賦成績與劉楨並列,為七子之冠。2). 詩歌風格上承李陵,「發愀愴之詞,文秀而質羸」。 〈七哀詩〉為愀愴之詞的代表, 〈公讌詩〉、〈從軍詩〉為歌功頌德類作品。3). 辭賦與詩歌相類, 皆善於表現個人在逆境中的愁緒憂思, 而文辭優美、結構精巧, 較漢賦大有進步。如〈登樓賦〉。
  • 1:38:41 56.
    〈七哀詩〉其一 西京亂無象,豺虎方遘患。 復棄中國去,委身適荊蠻。 親戚對我悲,朋友相追攀。 出門無所見,白骨蔽平原。 路有飢婦人,抱子棄草間。 顧聞號泣聲,揮涕獨不還。 未知身死處,何能兩相完? 驅馬棄之去,不忍聽此言。 南登霸陵岸,迴首望長安。 悟彼下泉人,喟然傷心肝。
  • 1:47:21 57.
    (四)、劉楨 1. 生平 劉楨(?-217)字公幹,東平寧陽人。曾被曹操辟為丞相掾屬,又先後在曹丕、曹植門下任職。其人性格倔傲,不同凡俗。
  • 1:48:36 58.
    2. 著作 1). 其詩為人所稱,鍾嶸《詩品》以為「自陳思以下,楨稱獨步。」曹丕〈與吳質書〉亦稱「公幹有逸氣,但未遒爾。其五言詩之善者,妙絕時人。」 2). 其詩風頗具風骨,缺點是「氣過其文,雕潤恨少」。
  • 1:49:53 59.
    〈贈從弟詩三首〉其二 亭亭山上松,瑟瑟谷中風。 風聲一何盛?松枝一何勁? 冰霜正慘悽,終歲常端正。 豈不罹凝寒,松柏有本性。
  • 1:52:41 60.
    2. 著作 1). 其詩為人所稱,鍾嶸《詩品》以為「自陳思以下,楨稱獨步。」曹丕〈與吳質書〉亦稱「公幹有逸氣,但未遒爾。其五言詩之善者,妙絕時人。」 2). 其詩風頗具風骨,缺點是「氣過其文,雕潤恨少」。
  • 1:52:44 61.
    〈贈從弟詩三首〉其二 亭亭山上松,瑟瑟谷中風。 風聲一何盛?松枝一何勁? 冰霜正慘悽,終歲常端正。 豈不罹凝寒,松柏有本性。
  • 1:52:45 62.
    魏代文學二
  • 1:52:48 63.
    〈贈從弟詩三首〉其二 亭亭山上松,瑟瑟谷中風。 風聲一何盛?松枝一何勁? 冰霜正慘悽,終歲常端正。 豈不罹凝寒,松柏有本性。
  • 1:53:57 64.
    2. 著作 1). 其詩為人所稱,鍾嶸《詩品》以為「自陳思以下,楨稱獨步。」曹丕〈與吳質書〉亦稱「公幹有逸氣,但未遒爾。其五言詩之善者,妙絕時人。」 2). 其詩風頗具風骨,缺點是「氣過其文,雕潤恨少」。
  • 1:53:57 65.
    (四)、劉楨 1. 生平 劉楨(?-217)字公幹,東平寧陽人。曾被曹操辟為丞相掾屬,又先後在曹丕、曹植門下任職。其人性格倔傲,不同凡俗。
  • 1:53:57 66.
    2. 著作 1). 其詩為人所稱,鍾嶸《詩品》以為「自陳思以下,楨稱獨步。」曹丕〈與吳質書〉亦稱「公幹有逸氣,但未遒爾。其五言詩之善者,妙絕時人。」 2). 其詩風頗具風骨,缺點是「氣過其文,雕潤恨少」。
  • 1:53:58 67.
    (四)、劉楨 1. 生平 劉楨(?-217)字公幹,東平寧陽人。曾被曹操辟為丞相掾屬,又先後在曹丕、曹植門下任職。其人性格倔傲,不同凡俗。
  • 1:53:58 68.
    2. 著作 1). 其詩為人所稱,鍾嶸《詩品》以為「自陳思以下,楨稱獨步。」曹丕〈與吳質書〉亦稱「公幹有逸氣,但未遒爾。其五言詩之善者,妙絕時人。」 2). 其詩風頗具風骨,缺點是「氣過其文,雕潤恨少」。
  • 1:53:59 69.
    (四)、劉楨 1. 生平 劉楨(?-217)字公幹,東平寧陽人。曾被曹操辟為丞相掾屬,又先後在曹丕、曹植門下任職。其人性格倔傲,不同凡俗。
  • 1:53:59 70.
    〈七哀詩〉其一 西京亂無象,豺虎方遘患。 復棄中國去,委身適荊蠻。 親戚對我悲,朋友相追攀。 出門無所見,白骨蔽平原。 路有飢婦人,抱子棄草間。 顧聞號泣聲,揮涕獨不還。 未知身死處,何能兩相完? 驅馬棄之去,不忍聽此言。 南登霸陵岸,迴首望長安。 悟彼下泉人,喟然傷心肝。
  • 1:53:59 71.
    2. 著作1). 其詩賦成績與劉楨並列,為七子之冠。2). 詩歌風格上承李陵,「發愀愴之詞,文秀而質羸」。 〈七哀詩〉為愀愴之詞的代表, 〈公讌詩〉、〈從軍詩〉為歌功頌德類作品。3). 辭賦與詩歌相類, 皆善於表現個人在逆境中的愁緒憂思, 而文辭優美、結構精巧, 較漢賦大有進步。如〈登樓賦〉。
  • 1:53:59 72.
    (三)、王粲1. 生平  王粲(177-217),字仲宣,山陽高平人。少年時代即才華出眾,深得文壇名流蔡邕器重。後離京赴荊州避亂,因勸荊州劉綜歸順曹操有功,任為丞相掾,賜爵關內侯。與曹丕、曹植兄弟,及鄴下文人交往甚密,建安二十一年,以侍中隨曹操征吳,次年病卒於行軍途中,今人輯為《王粲集》。  其它事跡參課本。
  • 1:54:02 73.
    ** after 魏代文學.ppt
  • 1:57:55 74.
    ※漢賦發展趨勢1. 漢初賦家:漢朝初年。賈誼、枚乘為代表。2. 全盛期:武、宣、元、成帝時期。作家以司馬相如、王襃為代表。3. 模擬期:西漢末到東漢中葉。以揚雄、班固為代表。4. 轉變期:東漢中葉以後。以張衡為代表。
  • 1:58:48 75.
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• 1:59:11 76.
    二、漢代辭賦的類型──騷體與散體1. 騷體賦:又稱楚辭體賦,實際上就是楚辭,上承屈、宋,漢初多承襲楚辭體風格,以抒情為主,篇幅多較短小。(非漢賦主流) 代表作品:賈誼〈吊屈原賦〉、〈鵩鳥賦〉、司馬相如〈長門賦〉。
  • 1:59:39 77.
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• 1:59:46 78.
    ※漢賦發展趨勢1. 漢初賦家:漢朝初年。賈誼、枚乘為代表。2. 全盛期:武、宣、元、成帝時期。作家以司馬相如、王襃為代表。3. 模擬期:西漢末到東漢中葉。以揚雄、班固為代表。4. 轉變期:東漢中葉以後。以張衡為代表。
  • 2:00:03 79.
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• 2:00:18 80.
    2. 散體賦:以散文為主,中間夾雜韻文,主題多寫天子遊獵、京城都邑,體制上兼具體物、敘事、抒情、寫志的功能。其特點在「體製弘偉,筆調誇張,用字艱深」。其體製弘偉可以象徵大漢帝國的富庶,筆調誇張則誇飾逞才,曲盡形容,營造美感,用字艱深可賣弄作者學問(許多作者都是字書學者)。其病在於堆砌,失實,指意難覩。 代表作品繁多,如枚乘〈七發〉、司馬相如〈子虛〉、〈上林〉等賦。
  • 2:00:51 81.
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• 2:01:05 82.
    (三)、七發1. 並未以賦名篇,但具備散體大賦的實質,在漢賦發展史上居重要地位。2. 七發所具有的漢大賦特徵: (1). 散韻結合:散文為主,偶爾夾雜楚辭式的韻文 (2). 主客問答 (3). 層層推進,篇幅長:鋪敘章法分明,受《楚辭   .招魂》影響,與縱橫家辯論形式亦頗接近。    敘說一事,則上下四方、層層推進,包攬無    遺,表現出雄偉浩大,滔滔不絕的氣勢。 (4). 誇張的狀物及解說 (5). 諷諭勸戒之意旨
  • 2:02:07 83.
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• 2:02:16 84.
    2. 散體賦:以散文為主,中間夾雜韻文,主題多寫天子遊獵、京城都邑,體制上兼具體物、敘事、抒情、寫志的功能。其特點在「體製弘偉,筆調誇張,用字艱深」。其體製弘偉可以象徵大漢帝國的富庶,筆調誇張則誇飾逞才,曲盡形容,營造美感,用字艱深可賣弄作者學問(許多作者都是字書學者)。其病在於堆砌,失實,指意難覩。 代表作品繁多,如枚乘〈七發〉、司馬相如〈子虛〉、〈上林〉等賦。
  • 2:02:41 85.
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• 2:02:47 86.
    ※漢賦發展趨勢1. 漢初賦家:漢朝初年。賈誼、枚乘為代表。2. 全盛期:武、宣、元、成帝時期。作家以司馬相如、王襃為代表。3. 模擬期:西漢末到東漢中葉。以揚雄、班固為代表。4. 轉變期:東漢中葉以後。以張衡為代表。
  • 2:03:50 87.
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• 2:04:01 88.
    (二)、主張與特色:1. 摹擬主義,主張讀千賦則善賦。2. 其後認為賦無法盡到諷喻的任務,反而是「不免於勸」。批評賦是「童子雕蟲篆刻」「壯夫不為」。3. 較少稀奇古怪的名物羅列,善用長句,使氣勢遒勁,又善於練字,喜用經傳成語。
  • 2:04:10 89.
    (三)、作品1. 反離騷2. 甘泉賦3. 河東賦4. 羽獵賦5. 長楊賦 ※以上四篇是有諷諌之意,用意婉曲,詞多蘊藉。較少稀奇古怪的名物羅列,善用長句,使氣勢遒勁,又善於練字,喜用經傳成語。6 解嘲:形式效法東方朔〈答客難〉,為問答體散文賦。7. 太玄賦:極類東漢人口吻,不能確定是否揚雄作。8. 逐貧賦:9. 蜀都賦:開啟京都賦的寫作題材(其後有班固〈兩都賦〉、張衡〈兩京賦〉、左思〈三都賦〉)。
  • 2:04:11 90.
    六、班固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 (二)、作品:1. 兩都賦: (1). 結構擬〈上林〉,用「西都賓」和「東都主人」對話,表達對都雍、都洛兩種主張的意見,重點在強調東都的制度之美,以建立新的京都意識。 (2). 取材倣〈蜀都〉(京都類的賦)。 (3). 文句頗多兩兩相對,呈現整鍊風格。2. 幽通賦:擬離騷3. 答賓戲:仿東方朔〈答客難〉,揚雄〈解嘲〉4. 竹扇賦:全用七言
  • 2:04:12 91.
    七、張衡(一)、生平:參課本
  • 2:04:13 92.
    六、班固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 (二)、作品:1. 兩都賦: (1). 結構擬〈上林〉,用「西都賓」和「東都主人」對話,表達對都雍、都洛兩種主張的意見,重點在強調東都的制度之美,以建立新的京都意識。 (2). 取材倣〈蜀都〉(京都類的賦)。 (3). 文句頗多兩兩相對,呈現整鍊風格。2. 幽通賦:擬離騷3. 答賓戲:仿東方朔〈答客難〉,揚雄〈解嘲〉4. 竹扇賦:全用七言
  • 2:04:23 93.
    (三)、作品1. 反離騷2. 甘泉賦3. 河東賦4. 羽獵賦5. 長楊賦 ※以上四篇是有諷諌之意,用意婉曲,詞多蘊藉。較少稀奇古怪的名物羅列,善用長句,使氣勢遒勁,又善於練字,喜用經傳成語。6 解嘲:形式效法東方朔〈答客難〉,為問答體散文賦。7. 太玄賦:極類東漢人口吻,不能確定是否揚雄作。8. 逐貧賦:9. 蜀都賦:開啟京都賦的寫作題材(其後有班固〈兩都賦〉、張衡〈兩京賦〉、左思〈三都賦〉)。
  • 2:04:24 94.
    (二)、主張與特色:1. 摹擬主義,主張讀千賦則善賦。2. 其後認為賦無法盡到諷喻的任務,反而是「不免於勸」。批評賦是「童子雕蟲篆刻」「壯夫不為」。3. 較少稀奇古怪的名物羅列,善用長句,使氣勢遒勁,又善於練字,喜用經傳成語。
  • 2:04:27 95.
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• 2:04:30 96.
    (二)、主張與特色:1. 摹擬主義,主張讀千賦則善賦。2. 其後認為賦無法盡到諷喻的任務,反而是「不免於勸」。批評賦是「童子雕蟲篆刻」「壯夫不為」。3. 較少稀奇古怪的名物羅列,善用長句,使氣勢遒勁,又善於練字,喜用經傳成語。
  • 2:04:31 97.
    (三)、作品1. 反離騷2. 甘泉賦3. 河東賦4. 羽獵賦5. 長楊賦 ※以上四篇是有諷諌之意,用意婉曲,詞多蘊藉。較少稀奇古怪的名物羅列,善用長句,使氣勢遒勁,又善於練字,喜用經傳成語。6 解嘲:形式效法東方朔〈答客難〉,為問答體散文賦。7. 太玄賦:極類東漢人口吻,不能確定是否揚雄作。8. 逐貧賦:9. 蜀都賦:開啟京都賦的寫作題材(其後有班固〈兩都賦〉、張衡〈兩京賦〉、左思〈三都賦〉)。
  • 2:04:37 98.
    六、班固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 (二)、作品:1. 兩都賦: (1). 結構擬〈上林〉,用「西都賓」和「東都主人」對話,表達對都雍、都洛兩種主張的意見,重點在強調東都的制度之美,以建立新的京都意識。 (2). 取材倣〈蜀都〉(京都類的賦)。 (3). 文句頗多兩兩相對,呈現整鍊風格。2. 幽通賦:擬離騷3. 答賓戲:仿東方朔〈答客難〉,揚雄〈解嘲〉4. 竹扇賦:全用七言
  • 2:04:53 99.
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• 2:04:57 100.
    ※漢賦發展趨勢1. 漢初賦家:漢朝初年。賈誼、枚乘為代表。2. 全盛期:武、宣、元、成帝時期。作家以司馬相如、王襃為代表。3. 模擬期:西漢末到東漢中葉。以揚雄、班固為代表。4. 轉變期:東漢中葉以後。以張衡為代表。
  • 2:05:13 101.
    ※兩漢散文賦至此轉變:1. 篇幅:變短2. 內容:由詠宮殿游獵京都變為個人抒發情志3. 作風:堆砌誇飾,鋪采摛文,到平淺自然,清麗可誦4. 句法:散行變為對偶5. 散文賦與楚辭賦有合流的現象
  • 2:06:03 102.
    ※漢賦發展趨勢1. 漢初賦家:漢朝初年。賈誼、枚乘為代表。2. 全盛期:武、宣、元、成帝時期。作家以司馬相如、王襃為代表。3. 模擬期:西漢末到東漢中葉。以揚雄、班固為代表。4. 轉變期:東漢中葉以後。以張衡為代表。
  • 2:06:26 103.
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• 2:07:11 104.
    客日:「將以八月之望,與諸侯遠方交游兄弟,並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。至則未見濤之形也,徒觀水力之所到,則恤然足以駭矣。觀其所駕軼者,所擢拔者,所揚汨者,所溫汾者,所滌汔者,雖有心略辭給,固未能縷形其所由然也。怳兮忽兮,聊兮慓兮,混汩汩兮。忽兮慌兮,俶兮儻兮,浩瀇瀁兮,慌曠曠兮。秉意乎南山,通望乎東海﹔虹洞兮蒼天,極慮乎涯涘。流攬無窮,歸神日母。汩乘流而下降兮 ,或不知其所止。或紛紜其流折兮,忽繆往而不來。……」
  • 2:07:12 105.
    Slide 36
  • 2:07:14 106.
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• 2:11:03 107.
    貳、議論散文※漢代的議論散文以漢初上書為始。1. 上書之名始見《文選》,屬於政論性質的散文。其性質以實用為目的,企圖說服對方,故與戰國策士的游說之辭相通,作者又往往誇耀自己,或表現志節,或表現關心,因此,一些作品也帶有感情色彩。2. 漢初尚黃老,政治氣氛較寛鬆,其文章較能暢所欲言,當時的儒家人物也兼有戰國縱橫家之風,頗多上書帝王或藩王之作品,能以策士的激切指責時病,最切現實政治,文章多半事理通達而言辭駿發。
  • 2:11:07 108.
    3. 此時文風與戰國不同者在於戰國策士之辭多浮誇詭辯,漢初文章多半論証充分而嚴謹,邏輯詳密。漢初文人總結歷史的興亡,文章經常以史論兼政論,以冷靜客觀之筆而兼有熱烈情感。
  • 2:11:08 109.
    ※漢代的議論散文名家有:1. 高祖時:陸賈《新語》2. 文、景帝時:賈山〈至言〉、賈誼、鼂錯上書陳政事,枚乘、鄒陽上吳王書等等。◎按:武帝以前儒家,如陸賈、賈山、賈誼皆沾染戰國策士風格,故文章激切而有文采。3. 武帝以後:上書皆成諌議一流,文采氣勢,皆不如前。4. 東漢:王充《論衡》、仲長統《昌言》、劉邵《人物志》皆各有成就。
  • 2:11:09 110.
    一、陸賈《新語》:1. 為漢高祖說明「秦所以失天下,我所以得之者何,及古成敗之國」。凡著十二篇,每奏一篇,高帝未嘗不稱善。2. 儒士兼策士之風。
  • 2:11:12 111.
    二、鄒陽(?-前129)1. 漢初與枚乘等人俱仕吳,皆以文辯著名,曾上書吳王,諫阻謀反,吳不不納,去而之梁。2. 其文廣徵博喻,說理透辟,文采與氣勢兼勝,頗得戰國策士之風,而尤富情感,辭多駢麗,開啟漢以來華麗整齊的文士之文。3. 重要作品:〈上吳王書〉、〈獄中上書自明〉。
  • 2:11:14 112.
    三、賈誼(前201-168)1. 生平:參漢賦部分。2. 謀篇嚴密,說理切至,情感充沛,善於鋪陳排比,誇張渲染,頗得戰國文章之氣勢。3. 重要篇章: a.《過秦論》分上、中、下三篇,總結秦朝滅亡的原因是「仁義不施,而攻守之勢異也。」(本篇善用鋪陳及誇張,文學性質很高) b.《論治安策》(又名《陳政事疏》),陳述漢朝統治的不良現象,並提出解決之道。
  • 2:11:17 113.
    四、晁錯(前200-154): 1. 屬於以儒為體,以法為用的人物。文章文采雖稍不及賈誼,然而平實謹嚴,論點深刻。2. 重要篇章:〈論貴粟疏〉、〈言兵事疏〉、〈守邊勸農疏〉、〈賢良文學對策〉等,尤以〈論貴粟疏〉為要。
  • 2:11:18 114.
    五、王充(27-97?)《論衡》1. 東漢人,會稽上虞人,作過下層官吏,晚年家居著書。著有《論衡》等書。生平詳見課本。2. 其書中土無傳,蔡邕入吳始得之,恒祕玩以為談助。其後王朗為會稽太守,及還許下,時人稱其才進。乃得《論衡》之益。此書遂見流傳。3. 具獨立思想,雖推崇孔孟,然亦針對其論之不妥處加以批判。其文尚實用,求通俗淺近,然亦多駢儷,求深入淺出,重視論証的邏輯辨析,有時稍嫌冗漫。
  • 2:11:19 115.
    4. 文學理論要點:a. 推崇文儒:以著作者為文儒(文學之士),說經者為世儒(經學者),並且推崇文儒。此見解開啟魏晉南北朝以來文學自覺的風氣。b. 主張語文一致:文句雖多駢儷,然而辭語則力求淺近,力主文章應通俗易懂,行文深入淺出。c. 文應有內容,尚實用:主張文應有補於世,要華質相符,戒浮華。d. 文不應貴古賤今:以為文有今古,古未必優,今未必劣,引申則以為文學應貴創造,反對模擬。※除尚實用為儒家傳統主張外,其餘三點皆屬首創,故可稱為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開山巨匠。
  • 2:11:23 116.
    五、王充(27-97?)《論衡》1. 東漢人,會稽上虞人,作過下層官吏,晚年家居著書。著有《論衡》等書。生平詳見課本。2. 其書中土無傳,蔡邕入吳始得之,恒祕玩以為談助。其後王朗為會稽太守,及還許下,時人稱其才進。乃得《論衡》之益。此書遂見流傳。3. 具獨立思想,雖推崇孔孟,然亦針對其論之不妥處加以批判。其文尚實用,求通俗淺近,然亦多駢儷,求深入淺出,重視論証的邏輯辨析,有時稍嫌冗漫。
  • 2:11:28 117.
    4. 文學理論要點:a. 推崇文儒:以著作者為文儒(文學之士),說經者為世儒(經學者),並且推崇文儒。此見解開啟魏晉南北朝以來文學自覺的風氣。b. 主張語文一致:文句雖多駢儷,然而辭語則力求淺近,力主文章應通俗易懂,行文深入淺出。c. 文應有內容,尚實用:主張文應有補於世,要華質相符,戒浮華。d. 文不應貴古賤今:以為文有今古,古未必優,今未必劣,引申則以為文學應貴創造,反對模擬。※除尚實用為儒家傳統主張外,其餘三點皆屬首創,故可稱為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開山巨匠。
  • 2:11:54 118.
    五、王充(27-97?)《論衡》1. 東漢人,會稽上虞人,作過下層官吏,晚年家居著書。著有《論衡》等書。生平詳見課本。2. 其書中土無傳,蔡邕入吳始得之,恒祕玩以為談助。其後王朗為會稽太守,及還許下,時人稱其才進。乃得《論衡》之益。此書遂見流傳。3. 具獨立思想,雖推崇孔孟,然亦針對其論之不妥處加以批判。其文尚實用,求通俗淺近,然亦多駢儷,求深入淺出,重視論証的邏輯辨析,有時稍嫌冗漫。
  • 2:11:55 119.
    四、晁錯(前200-154): 1. 屬於以儒為體,以法為用的人物。文章文采雖稍不及賈誼,然而平實謹嚴,論點深刻。2. 重要篇章:〈論貴粟疏〉、〈言兵事疏〉、〈守邊勸農疏〉、〈賢良文學對策〉等,尤以〈論貴粟疏〉為要。
  • 2:11:59 120.
    三、賈誼(前201-168)1. 生平:參漢賦部分。2. 謀篇嚴密,說理切至,情感充沛,善於鋪陳排比,誇張渲染,頗得戰國文章之氣勢。3. 重要篇章: a.《過秦論》分上、中、下三篇,總結秦朝滅亡的原因是「仁義不施,而攻守之勢異也。」(本篇善用鋪陳及誇張,文學性質很高) b.《論治安策》(又名《陳政事疏》),陳述漢朝統治的不良現象,並提出解決之道。
  • 2:12:02 121.
    二、鄒陽(?-前129)1. 漢初與枚乘等人俱仕吳,皆以文辯著名,曾上書吳王,諫阻謀反,吳不不納,去而之梁。2. 其文廣徵博喻,說理透辟,文采與氣勢兼勝,頗得戰國策士之風,而尤富情感,辭多駢麗,開啟漢以來華麗整齊的文士之文。3. 重要作品:〈上吳王書〉、〈獄中上書自明〉。
  • 2:12:04 122.
    一、陸賈《新語》:1. 為漢高祖說明「秦所以失天下,我所以得之者何,及古成敗之國」。凡著十二篇,每奏一篇,高帝未嘗不稱善。2. 儒士兼策士之風。
  • 2:12:11 123.
    二、鄒陽(?-前129)1. 漢初與枚乘等人俱仕吳,皆以文辯著名,曾上書吳王,諫阻謀反,吳不不納,去而之梁。2. 其文廣徵博喻,說理透辟,文采與氣勢兼勝,頗得戰國策士之風,而尤富情感,辭多駢麗,開啟漢以來華麗整齊的文士之文。3. 重要作品:〈上吳王書〉、〈獄中上書自明〉。
  • 2:12:14 124.
    三、賈誼(前201-168)1. 生平:參漢賦部分。2. 謀篇嚴密,說理切至,情感充沛,善於鋪陳排比,誇張渲染,頗得戰國文章之氣勢。3. 重要篇章: a.《過秦論》分上、中、下三篇,總結秦朝滅亡的原因是「仁義不施,而攻守之勢異也。」(本篇善用鋪陳及誇張,文學性質很高) b.《論治安策》(又名《陳政事疏》),陳述漢朝統治的不良現象,並提出解決之道。
  • 2:12:25 125.
    四、晁錯(前200-154): 1. 屬於以儒為體,以法為用的人物。文章文采雖稍不及賈誼,然而平實謹嚴,論點深刻。2. 重要篇章:〈論貴粟疏〉、〈言兵事疏〉、〈守邊勸農疏〉、〈賢良文學對策〉等,尤以〈論貴粟疏〉為要。
  • 2:12:38 126.
    三、賈誼(前201-168)1. 生平:參漢賦部分。2. 謀篇嚴密,說理切至,情感充沛,善於鋪陳排比,誇張渲染,頗得戰國文章之氣勢。3. 重要篇章: a.《過秦論》分上、中、下三篇,總結秦朝滅亡的原因是「仁義不施,而攻守之勢異也。」(本篇善用鋪陳及誇張,文學性質很高) b.《論治安策》(又名《陳政事疏》),陳述漢朝統治的不良現象,並提出解決之道。
  • 2:14:17 127.
    二、鄒陽(?-前129)1. 漢初與枚乘等人俱仕吳,皆以文辯著名,曾上書吳王,諫阻謀反,吳不不納,去而之梁。2. 其文廣徵博喻,說理透辟,文采與氣勢兼勝,頗得戰國策士之風,而尤富情感,辭多駢麗,開啟漢以來華麗整齊的文士之文。3. 重要作品:〈上吳王書〉、〈獄中上書自明〉。
  • 2:14:22 128.
    一、陸賈《新語》:1. 為漢高祖說明「秦所以失天下,我所以得之者何,及古成敗之國」。凡著十二篇,每奏一篇,高帝未嘗不稱善。2. 儒士兼策士之風。
  • 2:14:51 129.
    ** after 第七講 漢代散文.ppt
  • 2:16:02 130.
    一、淵源
  • 2:16:29 131.
    如《漢書》中所載:○漢高祖戚夫人〈戚夫人歌〉子為王,母為虜,終日舂薄暮,相與死為伍。相離三千里,當誰使告汝?○〈李延年歌〉北方有佳人,絕世而獨立。一顧傾人城,再顧傾人國。寧不知傾城與傾國,佳人難再得。
  • 2:16:29 132.
    ○《漢書》卷72〈王貢兩龔鮑傳〉引俗諺 何以孝弟為?多財而光榮; 何以禮義為?史書而仕宦? 何以謹慎為?勇猛而臨官。○《漢書》卷275〈五行志〉成帝時歌謠 邪徑敗良田,讒口亂善人。 桂樹華不實,黃爵巢其顛。 故為人所羨,今為人所憐。
  • 2:16:30 133.
    a. 可見漢初幾十年間,民間的謠諺自然地傾向五言的句子。b. 武帝成立樂府後,蒐集各地歌謠,今存之相和歌辭,如〈江南可採蓮〉、〈雞鳴長歌行〉、〈相逢行〉、〈步出夏門行〉、〈折楊柳行〉、〈豔歌行〉、〈長歌行〉等,皆是極純熟的五言歌辭,這些歌辭雖然年代無法考証,但其中應有部份是武帝時所採錄的。再由民間歌詩,影響詩人,因而有五言詩的產生。2. 東漢之世,因樂府民歌盛行五言,五言詩進展神速。
  • 2:16:30 134.
    〈西門行〉本辭 出西門,步念之:今日不作樂,當待何時?逮為樂,逮為樂,當及時。何能愁怫鬱,當復待來茲。釀美酒,炙肥牛,請呼心所歡,可用解憂愁。人生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苦夜長,何不秉燭遊?遊行去去如雲除,弊車贏馬為自儲。〈生年不滿百〉—古詩十九首之十五 生年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夜苦長,何不秉燭遊?為樂當及時,何能待來茲?愚者愛惜費,但為後世嗤。仙人王子喬,難可與等期。後一首顯由前一首改編,〈西門行〉雖以五言為主,但仍雜有五、七言,純為民歌本色。後一首乃純五言,句法整齊。
  • 2:16:31 135.
    a. 可見漢初幾十年間,民間的謠諺自然地傾向五言的句子。b. 武帝成立樂府後,蒐集各地歌謠,今存之相和歌辭,如〈江南可採蓮〉、〈雞鳴長歌行〉、〈相逢行〉、〈步出夏門行〉、〈折楊柳行〉、〈豔歌行〉、〈長歌行〉等,皆是極純熟的五言歌辭,這些歌辭雖然年代無法考証,但其中應有部份是武帝時所採錄的。再由民間歌詩,影響詩人,因而有五言詩的產生。2. 東漢之世,因樂府民歌盛行五言,五言詩進展神速。
  • 2:17:12 136.
    〈西門行〉本辭 出西門,步念之:今日不作樂,當待何時?逮為樂,逮為樂,當及時。何能愁怫鬱,當復待來茲。釀美酒,炙肥牛,請呼心所歡,可用解憂愁。人生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苦夜長,何不秉燭遊?遊行去去如雲除,弊車贏馬為自儲。〈生年不滿百〉—古詩十九首之十五 生年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夜苦長,何不秉燭遊?為樂當及時,何能待來茲?愚者愛惜費,但為後世嗤。仙人王子喬,難可與等期。後一首顯由前一首改編,〈西門行〉雖以五言為主,但仍雜有五、七言,純為民歌本色。後一首乃純五言,句法整齊。
  • 2:17:13 137.
    (二)、起源問題
  • 2:17:24 138.
    ** after 第八講 漢代詩歌-彩色版.ppt
  • 2:17:47 139.
    4. 《漢書》中皆無枚乘或蘇李之詩,所錄之五言作品,若非樸拙的民歌、謠諺,其最早之作品乃班固之〈詠史詩〉,又相當質木無文。以詩歌發展來說,班固〈詠史詩〉比較像五言詩初起的狀態。西漢之五言詩尚在醞釀期,東漢前,班固之世,五言詩始告成立,完全成熟應待東漢末期。
  • 2:18:31 140.
    其四 燭燭晨明月,馥馥我蘭芳。 芬馨良夜發,隨風聞我堂。 征夫懷遠路,遊子戀故鄉。 寒冬十二月,晨起踐嚴霜。 俯觀江漢流,仰視浮雲翔。 良友遠離別,各在天一方。 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長。 嘉會難兩遇,懽樂殊未央。 願君崇令德,隨時愛景光。
  • 2:18:31 141.
    其三 結髮為夫妻,恩愛兩不疑。歡娛在今夕,嬿婉及良時。征夫懷往路,起視夜何其?參辰皆已沒,去去從此辭。行役在戰場,相見未有期。握手一長歎,淚為生別滋。努力愛春華,莫忘歡樂時。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
  • 2:18:32 142.
    其二 黃鵠一遠別,千里顧徘徊。胡馬失其群,思心常依依。何況雙飛龍,羽翼臨當乖。幸有絃歌曲,可以喻中懷。請為遊子吟,泠泠一何悲!絲竹厲清聲,慷慨有餘哀。長歌正激烈,中心愴以摧。欲展清商曲,念子不能歸。俛仰內傷心,淚下不可揮。願為雙黃鵠,送子俱遠飛。
  • 2:18:32 143.
    蘇子卿詩四首
  • 2:18:32 144.
    其三攜手上河梁,遊子暮何之?徘徊蹊路側,悢悢不得辭。行人難久留,各言長相思。安知非日月,弦望自有時。努力崇明德,皓首以為期。
  • 2:18:33 145.
    3). 蘇李詩李少卿詩三首良時不再至,離別在須臾。屏營衢路側,執手野踟躕。仰視浮雲馳,奄忽互相踰。風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長當從此別,且復立斯須。欲因晨風發,送子以賤軀。嘉會難再遇,三載為千秋。臨河濯長纓,念子悵悠悠。遠望悲風至,對酒不能酬。行人懷往路,何以慰我愁?獨有盈觴酒,與子結綢繆。
  • 2:18:33 146.
    a. 其中抒寫朋友夫妻離別之情,行役戰場之苦,與蘇李贈別的事無關。b. 詩中所寫「江漢」、「河梁」、「山海」、「中州」等語,更與蘇李二人當日的情事和行蹤不合。c. 《漢書.蘇武傳》載:「陵起舞,歌曰:『徑萬里兮度沙幕,為君將兮奮匈奴。路窮絕兮矢刃摧,士眾滅兮名已隤,老母已死,雖欲報恩將安歸?』」何以不載此五言詩? d. 就西漢五言詩發展情形觀察,實難相信景帝、武帝時已有如此成熟之五言詩。所以這組詩應為後人假託,或者是無名氏古詩的一部分,被訛傳為蘇李的作品。
  • 2:18:33 147.
    2). 懷疑反對者:《文心雕龍.明詩篇》:「至成帝品錄,三百餘篇,朝章國采,亦云周備,而辭人遺翰,莫見五言。所以李陵、班婕妤見疑於後代也。」宋至清,疑者頗多。例如:
  • 2:18:34 148.
    3. 蘇武、李陵贈答詩1). 主張起於蘇李贈答:《文選》、《詩品》《文選》卷29有〈李陵與蘇武詩〉三首,又有〈蘇武詩〉四首《詩品.序》:「逮漢李陵,始著五言之目矣。」
  • 2:18:34 149.
    2). 懷疑反對的: 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》存疑,〈明詩篇〉曰:「古詩佳麗,或稱枚叔。」 梁.蕭統《昭明文選》收十九首,不著枚乘之名。 梁.鍾嶸《詩品.序》:「王、揚、枚、馬之徒,辭賦競爽,而吟詠靡聞。」  ──不認為枚乘有詩歌作品。以上都是除陵同時代而稍早之作。
  • 2:18:34 150.
    2. 枚乘詩是否可能為五言詩始祖?1). 主張起於枚乘者:梁.徐陵《玉臺新詠》,收古詩十九首中的八首加上〈蘭若生春陽〉一首,合題為枚乘雜詩。按:八首為〈西北有高樓〉、〈東城高且長〉、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青青河畔草〉、〈庭前有奇樹〉、〈迢迢牽牛星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。
  • 2:18:35 151.
    (二)、起源問題
  • 2:18:35 152.
    〈西門行〉本辭 出西門,步念之:今日不作樂,當待何時?逮為樂,逮為樂,當及時。何能愁怫鬱,當復待來茲。釀美酒,炙肥牛,請呼心所歡,可用解憂愁。人生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苦夜長,何不秉燭遊?遊行去去如雲除,弊車贏馬為自儲。〈生年不滿百〉—古詩十九首之十五 生年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夜苦長,何不秉燭遊?為樂當及時,何能待來茲?愚者愛惜費,但為後世嗤。仙人王子喬,難可與等期。後一首顯由前一首改編,〈西門行〉雖以五言為主,但仍雜有五、七言,純為民歌本色。後一首乃純五言,句法整齊。
  • 2:18:37 153.
    ** after 第八講 漢代詩歌-彩色版.ppt
  • 2:18:41 154.
    (二)、起源問題
  • 2:19:06 155.
    2. 枚乘詩是否可能為五言詩始祖?1). 主張起於枚乘者:梁.徐陵《玉臺新詠》,收古詩十九首中的八首加上〈蘭若生春陽〉一首,合題為枚乘雜詩。按:八首為〈西北有高樓〉、〈東城高且長〉、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青青河畔草〉、〈庭前有奇樹〉、〈迢迢牽牛星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。
  • 2:19:17 156.
    2). 懷疑反對的: 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》存疑,〈明詩篇〉曰:「古詩佳麗,或稱枚叔。」 梁.蕭統《昭明文選》收十九首,不著枚乘之名。 梁.鍾嶸《詩品.序》:「王、揚、枚、馬之徒,辭賦競爽,而吟詠靡聞。」  ──不認為枚乘有詩歌作品。以上都是除陵同時代而稍早之作。
  • 2:19:27 157.
    3. 蘇武、李陵贈答詩1). 主張起於蘇李贈答:《文選》、《詩品》《文選》卷29有〈李陵與蘇武詩〉三首,又有〈蘇武詩〉四首《詩品.序》:「逮漢李陵,始著五言之目矣。」
  • 2:19:27 158.
    2). 懷疑反對者:《文心雕龍.明詩篇》:「至成帝品錄,三百餘篇,朝章國采,亦云周備,而辭人遺翰,莫見五言。所以李陵、班婕妤見疑於後代也。」宋至清,疑者頗多。例如:
  • 2:19:28 159.
    a. 其中抒寫朋友夫妻離別之情,行役戰場之苦,與蘇李贈別的事無關。b. 詩中所寫「江漢」、「河梁」、「山海」、「中州」等語,更與蘇李二人當日的情事和行蹤不合。c. 《漢書.蘇武傳》載:「陵起舞,歌曰:『徑萬里兮度沙幕,為君將兮奮匈奴。路窮絕兮矢刃摧,士眾滅兮名已隤,老母已死,雖欲報恩將安歸?』」何以不載此五言詩? d. 就西漢五言詩發展情形觀察,實難相信景帝、武帝時已有如此成熟之五言詩。所以這組詩應為後人假託,或者是無名氏古詩的一部分,被訛傳為蘇李的作品。
  • 2:19:30 160.
    3). 蘇李詩李少卿詩三首良時不再至,離別在須臾。屏營衢路側,執手野踟躕。仰視浮雲馳,奄忽互相踰。風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長當從此別,且復立斯須。欲因晨風發,送子以賤軀。嘉會難再遇,三載為千秋。臨河濯長纓,念子悵悠悠。遠望悲風至,對酒不能酬。行人懷往路,何以慰我愁?獨有盈觴酒,與子結綢繆。
  • 2:19:30 161.
    其三攜手上河梁,遊子暮何之?徘徊蹊路側,悢悢不得辭。行人難久留,各言長相思。安知非日月,弦望自有時。努力崇明德,皓首以為期。
  • 2:19:31 162.
    蘇子卿詩四首
  • 2:19:32 163.
    其二 黃鵠一遠別,千里顧徘徊。胡馬失其群,思心常依依。何況雙飛龍,羽翼臨當乖。幸有絃歌曲,可以喻中懷。請為遊子吟,泠泠一何悲!絲竹厲清聲,慷慨有餘哀。長歌正激烈,中心愴以摧。欲展清商曲,念子不能歸。俛仰內傷心,淚下不可揮。願為雙黃鵠,送子俱遠飛。
  • 2:19:32 164.
    其三 結髮為夫妻,恩愛兩不疑。歡娛在今夕,嬿婉及良時。征夫懷往路,起視夜何其?參辰皆已沒,去去從此辭。行役在戰場,相見未有期。握手一長歎,淚為生別滋。努力愛春華,莫忘歡樂時。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
  • 2:19:32 165.
    其四 燭燭晨明月,馥馥我蘭芳。 芬馨良夜發,隨風聞我堂。 征夫懷遠路,遊子戀故鄉。 寒冬十二月,晨起踐嚴霜。 俯觀江漢流,仰視浮雲翔。 良友遠離別,各在天一方。 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長。 嘉會難兩遇,懽樂殊未央。 願君崇令德,隨時愛景光。
  • 2:19:34 166.
    ** after 第八講 漢代詩歌-彩色版.ppt
  • 2:19:41 167.
    二、古詩十九首
  • 2:19:58 168.
    (二)、產生年代及作者
  • 2:20:12 169.
    3.《昭明文選》卷29古詩十九首李善注:「並云古詩,蓋不知作者。或云枚乘,疑不能明也。詩云:『驅車上東門。』又云 :『遊戲宛與洛。』此則辭兼東都,非 盡是承明矣。昭明以失其姓氏,故編在 李陵之上。」主張:
  • 2:20:13 170.
    4. 第七首 明月皎夜光,促織鳴東壁。玉衡指孟冬, 眾星何歷歷。白露沾野草,時節忽復易。 秋蟬鳴樹間,玄鳥逝安適。昔我同門友, 高舉振六翮。不念攜手好,棄我如遺跡。 南箕北有斗,牽牛不負軛。良無盤石固, 虛名復何益? 全詩敘述秋景。5. 以十九首之內容、形式、技巧觀察,應產生於班固之後,建安之前。
  • 2:20:14 171.
    「玉衡指孟冬」意指:
  • 2:20:15 172.
    3.「孟冬」指方位
  • 2:20:16 173.
    5. 以十九首之內容、形式、技巧觀察,應產生於班固之後,建安之前。
  • 2:20:19 174.
    (三)、主要內涵與技巧
  • 2:21:10 175.
    1). 離情相思之苦:如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等。2). 失志不遇之悲:如〈明月皎月光〉、〈西北有高樓〉等。3). 人生無常之嘆:如〈迴車駕言邁〉等4). 及時行樂之思:如〈生年不滿百〉、〈驅車上東門〉、〈青青陵上柏〉
  • 2:21:14 176.
    (三)、主要內涵與技巧
  • 2:21:16 177.
    1). 離情相思之苦:如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等。2). 失志不遇之悲:如〈明月皎月光〉、〈西北有高樓〉等。3). 人生無常之嘆:如〈迴車駕言邁〉等4). 及時行樂之思:如〈生年不滿百〉、〈驅車上東門〉、〈青青陵上柏〉
  • 2:21:29 178.
   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,與君生別離。相去萬餘里,各在天一涯。道路阻且長,會面安可知?胡馬依北風,越鳥巢南枝。相去日已遠,衣帶日已緩。浮雲蔽白日,遊子不顧返。思君令人老,歲月忽已晚。棄捐勿複道,努力加餐飯。《楚辭‧九歌‧少司命》:「悲莫悲兮生別離,樂莫樂兮新相知」
  • 2:21:30 179.
    2. 技巧:
  • 2:22:37 180.
    (四)、文學地位
  • 2:22:48 181.
    3. 奠定中國詩歌抒情特質: 抒發對人生普遍性的情懷的哀感 與漢樂府以敘事為基調不同,往往按感情變化、思緒起伏為敘寫內容,從各種角度抒發情懷。 抒情方式以含蓄溫婉為主,與樂府民歌之率直不同。
  • 2:22:53 182.
    4. 譜出中國詩歌悲哀基調: 展示一般文人士子遊宦生涯中的普遍悲情 對光陰流逝,人生短促無常的生命意識 奠定中國感傷文學的基礎,也開啟中國文學以悲為美的審美趣味。
  • 2:22:59 183.
    三、敘事詩
  • 2:23:01 184.
    4. 譜出中國詩歌悲哀基調: 展示一般文人士子遊宦生涯中的普遍悲情 對光陰流逝,人生短促無常的生命意識 奠定中國感傷文學的基礎,也開啟中國文學以悲為美的審美趣味。
  • 2:23:10 185.
    三、敘事詩
  • 2:23:17 186.
    3. 五言詩興起後,因詩體靈活,可能發展敘事詩。班固〈詠史詩〉一方面代表五言詩之成立,一方面也代表五言敘事之嘗試成功。4. 樂府有許多以敘事為主的作品,對於五言詩之興起,以及敘事詩的發展,有促進之功。
  • 2:23:19 187.
    (二)、悲憤詩
  • 2:23:20 188.
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• 2:23:21 189.
    清.沈德潛《古詩源》卷4曰:「共一千七百八 十五字,古今一首長詩也。淋淋漓漓,反反覆 覆,雜述十數人口中語,而各肖其聲音面目, 豈非化工之筆!」1). 中國古典詩中罕見的長篇敘事詩。2). 人物眾多,形象鮮明,對話生動,流露講唱 文學的痕跡。3). 情節波瀾起伏。4). 塑造漢代婦女理想化身。5). 控訴社會倫理壓抑人性,表達對男女主角的 憐憫。
  • 2:23:21 190.
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• 2:23:22 191.
    (二)、悲憤詩
  • 2:23:22 192.
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• 2:23:23 193.
    (二)、悲憤詩
  • 2:23:24 194.
    3. 五言詩興起後,因詩體靈活,可能發展敘事詩。班固〈詠史詩〉一方面代表五言詩之成立,一方面也代表五言敘事之嘗試成功。4. 樂府有許多以敘事為主的作品,對於五言詩之興起,以及敘事詩的發展,有促進之功。
  • 2:23:25 195.
    三、敘事詩
  • 2:23:32 196.
    3. 五言詩興起後,因詩體靈活,可能發展敘事詩。班固〈詠史詩〉一方面代表五言詩之成立,一方面也代表五言敘事之嘗試成功。4. 樂府有許多以敘事為主的作品,對於五言詩之興起,以及敘事詩的發展,有促進之功。
  • 2:23:47 197.
    (二)、悲憤詩
  • 2:23:49 198.
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• 2:23:54 199.
    清.沈德潛《古詩源》卷4曰:「共一千七百八 十五字,古今一首長詩也。淋淋漓漓,反反覆 覆,雜述十數人口中語,而各肖其聲音面目, 豈非化工之筆!」1). 中國古典詩中罕見的長篇敘事詩。2). 人物眾多,形象鮮明,對話生動,流露講唱 文學的痕跡。3). 情節波瀾起伏。4). 塑造漢代婦女理想化身。5). 控訴社會倫理壓抑人性,表達對男女主角的 憐憫。
  • 2:24:01 200.
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• 2:24:06 201.
    (二)、悲憤詩
  • 2:24:13 202.
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• 2:24:14 203.
    清.沈德潛《古詩源》卷4曰:「共一千七百八 十五字,古今一首長詩也。淋淋漓漓,反反覆 覆,雜述十數人口中語,而各肖其聲音面目, 豈非化工之筆!」1). 中國古典詩中罕見的長篇敘事詩。2). 人物眾多,形象鮮明,對話生動,流露講唱 文學的痕跡。3). 情節波瀾起伏。4). 塑造漢代婦女理想化身。5). 控訴社會倫理壓抑人性,表達對男女主角的 憐憫。
  • 2:26:59 204.
    ** after 第八講 漢代詩歌-彩色版.ppt
  • 索引
  • 筆記
  • 討論
  • 全螢幕
文學史1111219
長度: 2:27:14, 瀏覽: 322, 最近修訂: 2022-12-19
    • 00:00 1.
      index 1
    • 01:12 2.
      3. 〈七哀〉 明月照高樓,流光正徘徊。 上有愁思婦,悲嘆有餘哀。 借問嘆者誰,言是宕子妻。 君行踰十年,孤妾常獨棲。 君若清路塵,妾若濁水泥。 浮沉各異勢,會合何時諧。 願為西南風,長逝入君懷。 君懷良不開,賤妾當何依?
    • 01:15 3.
      四、曹植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。 (二)、詩歌特色1. 其詩歌以黃初元年(西元220)為界,分為前後二期。前期生活自由舒適,放蕩任性,取材以「憐風月,狎池苑,述恩榮,敘酣宴」為主,外形則精工華麗,詞采奕奕。後期感慨遂深,沈鬱悲婉。2. 用力於麗辭駢句,上變古詩十九首詩風,下開太康詩風: 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 凝霜依玉除,清風飄飛閣。
    • 01:16 4.
      3. 〈七哀〉 明月照高樓,流光正徘徊。 上有愁思婦,悲嘆有餘哀。 借問嘆者誰,言是宕子妻。 君行踰十年,孤妾常獨棲。 君若清路塵,妾若濁水泥。 浮沉各異勢,會合何時諧。 願為西南風,長逝入君懷。 君懷良不開,賤妾當何依?
    • 01:29 5.
      四、曹植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。 (二)、詩歌特色1. 其詩歌以黃初元年(西元220)為界,分為前後二期。前期生活自由舒適,放蕩任性,取材以「憐風月,狎池苑,述恩榮,敘酣宴」為主,外形則精工華麗,詞采奕奕。後期感慨遂深,沈鬱悲婉。2. 用力於麗辭駢句,上變古詩十九首詩風,下開太康詩風: 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 凝霜依玉除,清風飄飛閣。
    • 04:41 6.
      3. 〈七哀〉 明月照高樓,流光正徘徊。 上有愁思婦,悲嘆有餘哀。 借問嘆者誰,言是宕子妻。 君行踰十年,孤妾常獨棲。 君若清路塵,妾若濁水泥。 浮沉各異勢,會合何時諧。 願為西南風,長逝入君懷。 君懷良不開,賤妾當何依?
    • 19:56 7.
      4. 〈公讌詩〉 (請算算看有多少對句?) 公子敬愛客,終宴不知疲。 清夜遊西園,飛蓋相追隨。 明月澄清影,列宿正參差。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潛魚躍清波,好鳥鳴高枝。 神飇接丹轂,輕輦隨風移。 飄颻放志意,千秋長若斯。
    • 19:57 8.
      3. 〈七哀〉 明月照高樓,流光正徘徊。 上有愁思婦,悲嘆有餘哀。 借問嘆者誰,言是宕子妻。 君行踰十年,孤妾常獨棲。 君若清路塵,妾若濁水泥。 浮沉各異勢,會合何時諧。 願為西南風,長逝入君懷。 君懷良不開,賤妾當何依?
    • 20:15 9.
      4. 〈公讌詩〉 (請算算看有多少對句?) 公子敬愛客,終宴不知疲。 清夜遊西園,飛蓋相追隨。 明月澄清影,列宿正參差。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潛魚躍清波,好鳥鳴高枝。 神飇接丹轂,輕輦隨風移。 飄颻放志意,千秋長若斯。
    • 22:13 10.
      4. 〈公讌詩〉 公子敬愛客,終宴不知疲。 清夜遊西園,飛蓋相追隨。 明月澄清影,列宿正參差。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潛魚躍清波,好鳥鳴高枝。 神飇接丹轂,輕輦隨風移。 飄颻放志意,千秋長若斯。
    • 22:23 11.
      5. 〈吁嗟篇〉  (請算算看有多少對句?) 吁嗟此轉蓬,居世何獨然! 長去本根逝,宿夜無休閒。 東西經七陌,南北越九阡。 卒遇回風起,吹我入雲間。 自謂終天路,忽然下沉淵。 驚飆接我出,故歸彼中田? 當南而更北,謂東而反西。 宕宕當何依?忽亡而復存。 飄颻周八澤,連翩歷五山。 流轉無恆處,誰知吾苦艱? 願為中林草,秋隨野火燔。 糜滅豈不痛?願與株荄連!
    • 22:24 12.
      4. 〈公讌詩〉 公子敬愛客,終宴不知疲。 清夜遊西園,飛蓋相追隨。 明月澄清影,列宿正參差。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潛魚躍清波,好鳥鳴高枝。 神飇接丹轂,輕輦隨風移。 飄颻放志意,千秋長若斯。
    • 22:25 13.
      4. 〈公讌詩〉 (請算算看有多少對句?) 公子敬愛客,終宴不知疲。 清夜遊西園,飛蓋相追隨。 明月澄清影,列宿正參差。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潛魚躍清波,好鳥鳴高枝。 神飇接丹轂,輕輦隨風移。 飄颻放志意,千秋長若斯。
    • 33:05 14.
      4. 〈公讌詩〉 公子敬愛客,終宴不知疲。 清夜遊西園,飛蓋相追隨。 明月澄清影,列宿正參差。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潛魚躍清波,好鳥鳴高枝。 神飇接丹轂,輕輦隨風移。 飄颻放志意,千秋長若斯。
    • 33:06 15.
      5. 〈吁嗟篇〉  (請算算看有多少對句?) 吁嗟此轉蓬,居世何獨然! 長去本根逝,宿夜無休閒。 東西經七陌,南北越九阡。 卒遇回風起,吹我入雲間。 自謂終天路,忽然下沉淵。 驚飆接我出,故歸彼中田? 當南而更北,謂東而反西。 宕宕當何依?忽亡而復存。 飄颻周八澤,連翩歷五山。 流轉無恆處,誰知吾苦艱? 願為中林草,秋隨野火燔。 糜滅豈不痛?願與株荄連!
    • 36:44 16.
      5. 〈吁嗟篇〉 吁嗟此轉蓬,居世何獨然! 長去本根逝,宿夜無休閒。 東西經七陌,南北越九阡。 卒遇回風起,吹我入雲間。 自謂終天路,忽然下沉淵。 驚飆接我出,故歸彼中田? 當南而更北,謂東而反西。 宕宕當何依?忽亡而復存。 飄颻周八澤,連翩歷五山。 流轉無恆處,誰知吾苦艱? 願為中林草,秋隨野火燔。 糜滅豈不痛?願與株荄連!
    • 42:14 17.
      5. 〈吁嗟篇〉  (請算算看有多少對句?) 吁嗟此轉蓬,居世何獨然! 長去本根逝,宿夜無休閒。 東西經七陌,南北越九阡。 卒遇回風起,吹我入雲間。 自謂終天路,忽然下沉淵。 驚飆接我出,故歸彼中田? 當南而更北,謂東而反西。 宕宕當何依?忽亡而復存。 飄颻周八澤,連翩歷五山。 流轉無恆處,誰知吾苦艱? 願為中林草,秋隨野火燔。 糜滅豈不痛?願與株荄連!
    • 42:15 18.
      4. 〈公讌詩〉 公子敬愛客,終宴不知疲。 清夜遊西園,飛蓋相追隨。 明月澄清影,列宿正參差。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潛魚躍清波,好鳥鳴高枝。 神飇接丹轂,輕輦隨風移。 飄颻放志意,千秋長若斯。
    • 42:15 19.
      4. 〈公讌詩〉 (請算算看有多少對句?) 公子敬愛客,終宴不知疲。 清夜遊西園,飛蓋相追隨。 明月澄清影,列宿正參差。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潛魚躍清波,好鳥鳴高枝。 神飇接丹轂,輕輦隨風移。 飄颻放志意,千秋長若斯。
    • 42:16 20.
      3. 〈七哀〉 明月照高樓,流光正徘徊。 上有愁思婦,悲嘆有餘哀。 借問嘆者誰,言是宕子妻。 君行踰十年,孤妾常獨棲。 君若清路塵,妾若濁水泥。 浮沉各異勢,會合何時諧。 願為西南風,長逝入君懷。 君懷良不開,賤妾當何依?
    • 42:38 21.
      4. 〈公讌詩〉 (請算算看有多少對句?) 公子敬愛客,終宴不知疲。 清夜遊西園,飛蓋相追隨。 明月澄清影,列宿正參差。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潛魚躍清波,好鳥鳴高枝。 神飇接丹轂,輕輦隨風移。 飄颻放志意,千秋長若斯。
    • 42:38 22.
      4. 〈公讌詩〉 公子敬愛客,終宴不知疲。 清夜遊西園,飛蓋相追隨。 明月澄清影,列宿正參差。 秋蘭被長坂,朱華冒綠池。 潛魚躍清波,好鳥鳴高枝。 神飇接丹轂,輕輦隨風移。 飄颻放志意,千秋長若斯。
    • 42:39 23.
      5. 〈吁嗟篇〉  (請算算看有多少對句?) 吁嗟此轉蓬,居世何獨然! 長去本根逝,宿夜無休閒。 東西經七陌,南北越九阡。 卒遇回風起,吹我入雲間。 自謂終天路,忽然下沉淵。 驚飆接我出,故歸彼中田? 當南而更北,謂東而反西。 宕宕當何依?忽亡而復存。 飄颻周八澤,連翩歷五山。 流轉無恆處,誰知吾苦艱? 願為中林草,秋隨野火燔。 糜滅豈不痛?願與株荄連!
    • 45:06 24.
      index 2
    • 50:32 25.
      (三)、其它文類〈洛神賦〉:  透過人神相遇而不能交接的無盡愁怨,表現出對完美事物可望而不可及的感懷,並以前所未有的細致筆法,生動刻劃神女形態。
    • 54:13 26.
      〈洛神賦〉:其形也,翩若驚鴻,婉若遊龍。榮曜秋菊,華茂春松。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,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。遠而望之,皎若太陽升朝霞;迫而察之,灼若芙蕖出淥波。
    • 58:28 27.
      (四)、曹丕、曹植相較晉、宋以來文人多抑丕揚植。如:
    • 58:28 28.
      2. 劉勰《文心雕龍.才略》:「魏文之才,洋洋清綺。舊談抑之,謂去植千里,然子建思捷而才俊,詩麗而表逸;子桓慮詳而力緩,故不競于先鳴。 而樂府清越,《典論》辯要,迭用短長,亦無懵焉。 但俗情抑揚,雷同一響,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,思王以勢窘益價,未為篤論也。」
    • 58:29 29.
      3. 明.王世貞以為植不如丕,認為曹植:「材太高,辭太華。」4. 明.王夫之:「曹子建鋪排整飾,立階級以賺人升堂,用此致諸趨赴之客,容易成名。伸紙揮毫,雷同一律。子桓精思逸韻,以絕人攀躋,故人不樂從,反為所掩。子建以是壓倒阿兄,奪其名譽。實則子桓天才駿發,豈子建所能壓倒邪?」
    • 58:30 30.
      2. 劉勰《文心雕龍.才略》:「魏文之才,洋洋清綺。舊談抑之,謂去植千里,然子建思捷而才俊,詩麗而表逸;子桓慮詳而力緩,故不競于先鳴。 而樂府清越,《典論》辯要,迭用短長,亦無懵焉。 但俗情抑揚,雷同一響,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,思王以勢窘益價,未為篤論也。」
    • 58:30 31.
      (四)、曹丕、曹植相較晉、宋以來文人多抑丕揚植。如:
    • 58:50 32.
      2. 劉勰《文心雕龍.才略》:「魏文之才,洋洋清綺。舊談抑之,謂去植千里,然子建思捷而才俊,詩麗而表逸;子桓慮詳而力緩,故不競于先鳴。 而樂府清越,《典論》辯要,迭用短長,亦無懵焉。 但俗情抑揚,雷同一響,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,思王以勢窘益價,未為篤論也。」
    • 1:05:12 33.
      3. 明.王世貞以為植不如丕,認為曹植:「材太高,辭太華。」4. 明.王夫之:「曹子建鋪排整飾,立階級以賺人升堂,用此致諸趨赴之客,容易成名。伸紙揮毫,雷同一律。子桓精思逸韻,以絕人攀躋,故人不樂從,反為所掩。子建以是壓倒阿兄,奪其名譽。實則子桓天才駿發,豈子建所能壓倒邪?」
    • 1:10:06 34.
      五、建安七子: (一)、「七子」之說與文學表現1. 「七子」之說出自:曹丕《典論.論文》 原文:「今之文人,魯國孔融文舉,廣陵陳琳孔璋,山陽王粲仲宣,北海徐幹偉長,陳留阮瑀元瑜,汝南應瑒德璉,東平劉楨公幹。斯七子者,於學無所遺,於辭無所假,咸以自騁驥騄於千里,仰齊足而並馳。」
    • 1:10:07 35.
      3. 明.王世貞以為植不如丕,認為曹植:「材太高,辭太華。」4. 明.王夫之:「曹子建鋪排整飾,立階級以賺人升堂,用此致諸趨赴之客,容易成名。伸紙揮毫,雷同一律。子桓精思逸韻,以絕人攀躋,故人不樂從,反為所掩。子建以是壓倒阿兄,奪其名譽。實則子桓天才駿發,豈子建所能壓倒邪?」
    • 1:10:08 36.
      2. 劉勰《文心雕龍.才略》:「魏文之才,洋洋清綺。舊談抑之,謂去植千里,然子建思捷而才俊,詩麗而表逸;子桓慮詳而力緩,故不競于先鳴。 而樂府清越,《典論》辯要,迭用短長,亦無懵焉。 但俗情抑揚,雷同一響,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,思王以勢窘益價,未為篤論也。」
    • 1:10:08 37.
      (四)、曹丕、曹植相較晉、宋以來文人多抑丕揚植。如:
    • 1:10:09 38.
      〈洛神賦〉:其形也,翩若驚鴻,婉若遊龍。榮曜秋菊,華茂春松。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,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。遠而望之,皎若太陽升朝霞;迫而察之,灼若芙蕖出淥波。
    • 1:10:10 39.
      (四)、曹丕、曹植相較晉、宋以來文人多抑丕揚植。如:
    • 1:10:42 40.
      2. 劉勰《文心雕龍.才略》:「魏文之才,洋洋清綺。舊談抑之,謂去植千里,然子建思捷而才俊,詩麗而表逸;子桓慮詳而力緩,故不競于先鳴。 而樂府清越,《典論》辯要,迭用短長,亦無懵焉。 但俗情抑揚,雷同一響,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,思王以勢窘益價,未為篤論也。」
    • 1:11:18 41.
      3. 明.王世貞以為植不如丕,認為曹植:「材太高,辭太華。」4. 明.王夫之:「曹子建鋪排整飾,立階級以賺人升堂,用此致諸趨赴之客,容易成名。伸紙揮毫,雷同一律。子桓精思逸韻,以絕人攀躋,故人不樂從,反為所掩。子建以是壓倒阿兄,奪其名譽。實則子桓天才駿發,豈子建所能壓倒邪?」
    • 1:16:36 42.
      五、建安七子: (一)、「七子」之說與文學表現1. 「七子」之說出自:曹丕《典論.論文》 原文:「今之文人,魯國孔融文舉,廣陵陳琳孔璋,山陽王粲仲宣,北海徐幹偉長,陳留阮瑀元瑜,汝南應瑒德璉,東平劉楨公幹。斯七子者,於學無所遺,於辭無所假,咸以自騁驥騄於千里,仰齊足而並馳。」
    • 1:22:43 43.
      2. 七子之文學表現: 1).詩:王粲、劉楨最佳,《詩品》列入上品;    徐幹、阮瑀其次,《詩品》列入下品;    孔融、陳琳、應瑒均不入品。 2).賦:王粲、徐幹最著。《文選》於七子之賦 獨取王粲〈登樓賦〉。
    • 1:25:54 44.
      3).劉楨與王粲優劣: 主張劉楨詩較佳者有曹丕、鍾嶸,然而以詩賦二者並論,則劉勰《文心雕龍》、陳壽《三國志》皆隱然以王粲為七子之冠。3. 「七子」以外,彌衡〈鸚鵡賦〉、  繁欽〈定情詩〉皆為代表性的作家  及作品。
    • 1:27:31 45.
      ** after 魏代文學.ppt
    • 1:28:02 46.
      3).劉楨與王粲優劣: 主張劉楨詩較佳者有曹丕、鍾嶸,然而以詩賦二者並論,則劉勰《文心雕龍》、陳壽《三國志》皆隱然以王粲為七子之冠。3. 「七子」以外,禰衡〈鸚鵡賦〉、  繁欽〈定情詩〉皆為代表性的作家  及作品。
    • 1:33:07 47.
      (二)、孔融1. 生平 孔融(153-208),字文舉,魯國魯縣人,孔子二十世孫。 漢靈帝時已入仕途,獻帝初,得罪董卓,由虎賁中郎將左遷議郎,已而出為北海相。
    • 1:34:20 48.
      3).劉楨與王粲優劣: 主張劉楨詩較佳者有曹丕、鍾嶸,然而以詩賦二者並論,則劉勰《文心雕龍》、陳壽《三國志》皆隱然以王粲為七子之冠。3. 「七子」以外,禰衡〈鸚鵡賦〉、  繁欽〈定情詩〉皆為代表性的作家  及作品。
    • 1:34:22 49.
      (二)、孔融1. 生平 孔融(153-208),字文舉,魯國魯縣人,孔子二十世孫。 漢靈帝時已入仕途,獻帝初,得罪董卓,由虎賁中郎將左遷議郎,已而出為北海相。
    • 1:34:23 50.
      3).劉楨與王粲優劣: 主張劉楨詩較佳者有曹丕、鍾嶸,然而以詩賦二者並論,則劉勰《文心雕龍》、陳壽《三國志》皆隱然以王粲為七子之冠。3. 「七子」以外,禰衡〈鸚鵡賦〉、  繁欽〈定情詩〉皆為代表性的作家  及作品。
    • 1:34:23 51.
      (二)、孔融1. 生平 孔融(153-208),字文舉,魯國魯縣人,孔子二十世孫。 漢靈帝時已入仕途,獻帝初,得罪董卓,由虎賁中郎將左遷議郎,已而出為北海相。
    • 1:34:24 52.
      建安元年,北海為青州刺史袁譚攻陷,出逃,奔曹操,被征為將作大臣,遷官少府。 因經常譏刺曹操,終為曹操殺害,有《孔北海集》。 其人年輩高於曹操二歲,自負,具過人才智,狂放而好議論,有些議論相當大膽而駭人聽聞。
    • 1:35:14 53.
      2. 文學表現1). 今存數篇書札、雜論及數首詩。以書信體散文寫得最好,如〈論盛孝章書〉。2). 《典論.論文》評其文:「體氣高妙,有過人者。」當指其文章中表現出才情充溢、思緒敏捷的特性。
    • 1:35:54 54.
      (三)、王粲1. 生平  王粲(177-217),字仲宣,山陽高平人。少年時代即才華出眾,深得文壇名流蔡邕器重。後離京赴荊州避亂,因勸荊州劉綜歸順曹操有功,任為丞相掾,賜爵關內侯。與曹丕、曹植兄弟,及鄴下文人交往甚密,建安二十一年,以侍中隨曹操征吳,次年病卒於行軍途中,今人輯為《王粲集》。  其它事跡參課本。
    • 1:36:43 55.
      2. 著作1). 其詩賦成績與劉楨並列,為七子之冠。2). 詩歌風格上承李陵,「發愀愴之詞,文秀而質羸」。 〈七哀詩〉為愀愴之詞的代表, 〈公讌詩〉、〈從軍詩〉為歌功頌德類作品。3). 辭賦與詩歌相類, 皆善於表現個人在逆境中的愁緒憂思, 而文辭優美、結構精巧, 較漢賦大有進步。如〈登樓賦〉。
    • 1:38:41 56.
      〈七哀詩〉其一 西京亂無象,豺虎方遘患。 復棄中國去,委身適荊蠻。 親戚對我悲,朋友相追攀。 出門無所見,白骨蔽平原。 路有飢婦人,抱子棄草間。 顧聞號泣聲,揮涕獨不還。 未知身死處,何能兩相完? 驅馬棄之去,不忍聽此言。 南登霸陵岸,迴首望長安。 悟彼下泉人,喟然傷心肝。
    • 1:47:21 57.
      (四)、劉楨 1. 生平 劉楨(?-217)字公幹,東平寧陽人。曾被曹操辟為丞相掾屬,又先後在曹丕、曹植門下任職。其人性格倔傲,不同凡俗。
    • 1:48:36 58.
      2. 著作 1). 其詩為人所稱,鍾嶸《詩品》以為「自陳思以下,楨稱獨步。」曹丕〈與吳質書〉亦稱「公幹有逸氣,但未遒爾。其五言詩之善者,妙絕時人。」 2). 其詩風頗具風骨,缺點是「氣過其文,雕潤恨少」。
    • 1:49:53 59.
      〈贈從弟詩三首〉其二 亭亭山上松,瑟瑟谷中風。 風聲一何盛?松枝一何勁? 冰霜正慘悽,終歲常端正。 豈不罹凝寒,松柏有本性。
    • 1:52:41 60.
      2. 著作 1). 其詩為人所稱,鍾嶸《詩品》以為「自陳思以下,楨稱獨步。」曹丕〈與吳質書〉亦稱「公幹有逸氣,但未遒爾。其五言詩之善者,妙絕時人。」 2). 其詩風頗具風骨,缺點是「氣過其文,雕潤恨少」。
    • 1:52:44 61.
      〈贈從弟詩三首〉其二 亭亭山上松,瑟瑟谷中風。 風聲一何盛?松枝一何勁? 冰霜正慘悽,終歲常端正。 豈不罹凝寒,松柏有本性。
    • 1:52:45 62.
      魏代文學二
    • 1:52:48 63.
      〈贈從弟詩三首〉其二 亭亭山上松,瑟瑟谷中風。 風聲一何盛?松枝一何勁? 冰霜正慘悽,終歲常端正。 豈不罹凝寒,松柏有本性。
    • 1:53:57 64.
      2. 著作 1). 其詩為人所稱,鍾嶸《詩品》以為「自陳思以下,楨稱獨步。」曹丕〈與吳質書〉亦稱「公幹有逸氣,但未遒爾。其五言詩之善者,妙絕時人。」 2). 其詩風頗具風骨,缺點是「氣過其文,雕潤恨少」。
    • 1:53:57 65.
      (四)、劉楨 1. 生平 劉楨(?-217)字公幹,東平寧陽人。曾被曹操辟為丞相掾屬,又先後在曹丕、曹植門下任職。其人性格倔傲,不同凡俗。
    • 1:53:57 66.
      2. 著作 1). 其詩為人所稱,鍾嶸《詩品》以為「自陳思以下,楨稱獨步。」曹丕〈與吳質書〉亦稱「公幹有逸氣,但未遒爾。其五言詩之善者,妙絕時人。」 2). 其詩風頗具風骨,缺點是「氣過其文,雕潤恨少」。
    • 1:53:58 67.
      (四)、劉楨 1. 生平 劉楨(?-217)字公幹,東平寧陽人。曾被曹操辟為丞相掾屬,又先後在曹丕、曹植門下任職。其人性格倔傲,不同凡俗。
    • 1:53:58 68.
      2. 著作 1). 其詩為人所稱,鍾嶸《詩品》以為「自陳思以下,楨稱獨步。」曹丕〈與吳質書〉亦稱「公幹有逸氣,但未遒爾。其五言詩之善者,妙絕時人。」 2). 其詩風頗具風骨,缺點是「氣過其文,雕潤恨少」。
    • 1:53:59 69.
      (四)、劉楨 1. 生平 劉楨(?-217)字公幹,東平寧陽人。曾被曹操辟為丞相掾屬,又先後在曹丕、曹植門下任職。其人性格倔傲,不同凡俗。
    • 1:53:59 70.
      〈七哀詩〉其一 西京亂無象,豺虎方遘患。 復棄中國去,委身適荊蠻。 親戚對我悲,朋友相追攀。 出門無所見,白骨蔽平原。 路有飢婦人,抱子棄草間。 顧聞號泣聲,揮涕獨不還。 未知身死處,何能兩相完? 驅馬棄之去,不忍聽此言。 南登霸陵岸,迴首望長安。 悟彼下泉人,喟然傷心肝。
    • 1:53:59 71.
      2. 著作1). 其詩賦成績與劉楨並列,為七子之冠。2). 詩歌風格上承李陵,「發愀愴之詞,文秀而質羸」。 〈七哀詩〉為愀愴之詞的代表, 〈公讌詩〉、〈從軍詩〉為歌功頌德類作品。3). 辭賦與詩歌相類, 皆善於表現個人在逆境中的愁緒憂思, 而文辭優美、結構精巧, 較漢賦大有進步。如〈登樓賦〉。
    • 1:53:59 72.
      (三)、王粲1. 生平  王粲(177-217),字仲宣,山陽高平人。少年時代即才華出眾,深得文壇名流蔡邕器重。後離京赴荊州避亂,因勸荊州劉綜歸順曹操有功,任為丞相掾,賜爵關內侯。與曹丕、曹植兄弟,及鄴下文人交往甚密,建安二十一年,以侍中隨曹操征吳,次年病卒於行軍途中,今人輯為《王粲集》。  其它事跡參課本。
    • 1:54:02 73.
      ** after 魏代文學.ppt
    • 1:57:55 74.
      ※漢賦發展趨勢1. 漢初賦家:漢朝初年。賈誼、枚乘為代表。2. 全盛期:武、宣、元、成帝時期。作家以司馬相如、王襃為代表。3. 模擬期:西漢末到東漢中葉。以揚雄、班固為代表。4. 轉變期:東漢中葉以後。以張衡為代表。
    • 1:58:48 75.
  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  • 1:59:11 76.
      二、漢代辭賦的類型──騷體與散體1. 騷體賦:又稱楚辭體賦,實際上就是楚辭,上承屈、宋,漢初多承襲楚辭體風格,以抒情為主,篇幅多較短小。(非漢賦主流) 代表作品:賈誼〈吊屈原賦〉、〈鵩鳥賦〉、司馬相如〈長門賦〉。
    • 1:59:39 77.
  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  • 1:59:46 78.
      ※漢賦發展趨勢1. 漢初賦家:漢朝初年。賈誼、枚乘為代表。2. 全盛期:武、宣、元、成帝時期。作家以司馬相如、王襃為代表。3. 模擬期:西漢末到東漢中葉。以揚雄、班固為代表。4. 轉變期:東漢中葉以後。以張衡為代表。
    • 2:00:03 79.
  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  • 2:00:18 80.
      2. 散體賦:以散文為主,中間夾雜韻文,主題多寫天子遊獵、京城都邑,體制上兼具體物、敘事、抒情、寫志的功能。其特點在「體製弘偉,筆調誇張,用字艱深」。其體製弘偉可以象徵大漢帝國的富庶,筆調誇張則誇飾逞才,曲盡形容,營造美感,用字艱深可賣弄作者學問(許多作者都是字書學者)。其病在於堆砌,失實,指意難覩。 代表作品繁多,如枚乘〈七發〉、司馬相如〈子虛〉、〈上林〉等賦。
    • 2:00:51 81.
  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  • 2:01:05 82.
      (三)、七發1. 並未以賦名篇,但具備散體大賦的實質,在漢賦發展史上居重要地位。2. 七發所具有的漢大賦特徵: (1). 散韻結合:散文為主,偶爾夾雜楚辭式的韻文 (2). 主客問答 (3). 層層推進,篇幅長:鋪敘章法分明,受《楚辭   .招魂》影響,與縱橫家辯論形式亦頗接近。    敘說一事,則上下四方、層層推進,包攬無    遺,表現出雄偉浩大,滔滔不絕的氣勢。 (4). 誇張的狀物及解說 (5). 諷諭勸戒之意旨
    • 2:02:07 83.
  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  • 2:02:16 84.
      2. 散體賦:以散文為主,中間夾雜韻文,主題多寫天子遊獵、京城都邑,體制上兼具體物、敘事、抒情、寫志的功能。其特點在「體製弘偉,筆調誇張,用字艱深」。其體製弘偉可以象徵大漢帝國的富庶,筆調誇張則誇飾逞才,曲盡形容,營造美感,用字艱深可賣弄作者學問(許多作者都是字書學者)。其病在於堆砌,失實,指意難覩。 代表作品繁多,如枚乘〈七發〉、司馬相如〈子虛〉、〈上林〉等賦。
    • 2:02:41 85.
  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  • 2:02:47 86.
      ※漢賦發展趨勢1. 漢初賦家:漢朝初年。賈誼、枚乘為代表。2. 全盛期:武、宣、元、成帝時期。作家以司馬相如、王襃為代表。3. 模擬期:西漢末到東漢中葉。以揚雄、班固為代表。4. 轉變期:東漢中葉以後。以張衡為代表。
    • 2:03:50 87.
  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  • 2:04:01 88.
      (二)、主張與特色:1. 摹擬主義,主張讀千賦則善賦。2. 其後認為賦無法盡到諷喻的任務,反而是「不免於勸」。批評賦是「童子雕蟲篆刻」「壯夫不為」。3. 較少稀奇古怪的名物羅列,善用長句,使氣勢遒勁,又善於練字,喜用經傳成語。
    • 2:04:10 89.
      (三)、作品1. 反離騷2. 甘泉賦3. 河東賦4. 羽獵賦5. 長楊賦 ※以上四篇是有諷諌之意,用意婉曲,詞多蘊藉。較少稀奇古怪的名物羅列,善用長句,使氣勢遒勁,又善於練字,喜用經傳成語。6 解嘲:形式效法東方朔〈答客難〉,為問答體散文賦。7. 太玄賦:極類東漢人口吻,不能確定是否揚雄作。8. 逐貧賦:9. 蜀都賦:開啟京都賦的寫作題材(其後有班固〈兩都賦〉、張衡〈兩京賦〉、左思〈三都賦〉)。
    • 2:04:11 90.
      六、班固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 (二)、作品:1. 兩都賦: (1). 結構擬〈上林〉,用「西都賓」和「東都主人」對話,表達對都雍、都洛兩種主張的意見,重點在強調東都的制度之美,以建立新的京都意識。 (2). 取材倣〈蜀都〉(京都類的賦)。 (3). 文句頗多兩兩相對,呈現整鍊風格。2. 幽通賦:擬離騷3. 答賓戲:仿東方朔〈答客難〉,揚雄〈解嘲〉4. 竹扇賦:全用七言
    • 2:04:12 91.
      七、張衡(一)、生平:參課本
    • 2:04:13 92.
      六、班固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 (二)、作品:1. 兩都賦: (1). 結構擬〈上林〉,用「西都賓」和「東都主人」對話,表達對都雍、都洛兩種主張的意見,重點在強調東都的制度之美,以建立新的京都意識。 (2). 取材倣〈蜀都〉(京都類的賦)。 (3). 文句頗多兩兩相對,呈現整鍊風格。2. 幽通賦:擬離騷3. 答賓戲:仿東方朔〈答客難〉,揚雄〈解嘲〉4. 竹扇賦:全用七言
    • 2:04:23 93.
      (三)、作品1. 反離騷2. 甘泉賦3. 河東賦4. 羽獵賦5. 長楊賦 ※以上四篇是有諷諌之意,用意婉曲,詞多蘊藉。較少稀奇古怪的名物羅列,善用長句,使氣勢遒勁,又善於練字,喜用經傳成語。6 解嘲:形式效法東方朔〈答客難〉,為問答體散文賦。7. 太玄賦:極類東漢人口吻,不能確定是否揚雄作。8. 逐貧賦:9. 蜀都賦:開啟京都賦的寫作題材(其後有班固〈兩都賦〉、張衡〈兩京賦〉、左思〈三都賦〉)。
    • 2:04:24 94.
      (二)、主張與特色:1. 摹擬主義,主張讀千賦則善賦。2. 其後認為賦無法盡到諷喻的任務,反而是「不免於勸」。批評賦是「童子雕蟲篆刻」「壯夫不為」。3. 較少稀奇古怪的名物羅列,善用長句,使氣勢遒勁,又善於練字,喜用經傳成語。
    • 2:04:27 95.
  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  • 2:04:30 96.
      (二)、主張與特色:1. 摹擬主義,主張讀千賦則善賦。2. 其後認為賦無法盡到諷喻的任務,反而是「不免於勸」。批評賦是「童子雕蟲篆刻」「壯夫不為」。3. 較少稀奇古怪的名物羅列,善用長句,使氣勢遒勁,又善於練字,喜用經傳成語。
    • 2:04:31 97.
      (三)、作品1. 反離騷2. 甘泉賦3. 河東賦4. 羽獵賦5. 長楊賦 ※以上四篇是有諷諌之意,用意婉曲,詞多蘊藉。較少稀奇古怪的名物羅列,善用長句,使氣勢遒勁,又善於練字,喜用經傳成語。6 解嘲:形式效法東方朔〈答客難〉,為問答體散文賦。7. 太玄賦:極類東漢人口吻,不能確定是否揚雄作。8. 逐貧賦:9. 蜀都賦:開啟京都賦的寫作題材(其後有班固〈兩都賦〉、張衡〈兩京賦〉、左思〈三都賦〉)。
    • 2:04:37 98.
      六、班固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 (二)、作品:1. 兩都賦: (1). 結構擬〈上林〉,用「西都賓」和「東都主人」對話,表達對都雍、都洛兩種主張的意見,重點在強調東都的制度之美,以建立新的京都意識。 (2). 取材倣〈蜀都〉(京都類的賦)。 (3). 文句頗多兩兩相對,呈現整鍊風格。2. 幽通賦:擬離騷3. 答賓戲:仿東方朔〈答客難〉,揚雄〈解嘲〉4. 竹扇賦:全用七言
    • 2:04:53 99.
  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  • 2:04:57 100.
      ※漢賦發展趨勢1. 漢初賦家:漢朝初年。賈誼、枚乘為代表。2. 全盛期:武、宣、元、成帝時期。作家以司馬相如、王襃為代表。3. 模擬期:西漢末到東漢中葉。以揚雄、班固為代表。4. 轉變期:東漢中葉以後。以張衡為代表。
    • 2:05:13 101.
      ※兩漢散文賦至此轉變:1. 篇幅:變短2. 內容:由詠宮殿游獵京都變為個人抒發情志3. 作風:堆砌誇飾,鋪采摛文,到平淺自然,清麗可誦4. 句法:散行變為對偶5. 散文賦與楚辭賦有合流的現象
    • 2:06:03 102.
      ※漢賦發展趨勢1. 漢初賦家:漢朝初年。賈誼、枚乘為代表。2. 全盛期:武、宣、元、成帝時期。作家以司馬相如、王襃為代表。3. 模擬期:西漢末到東漢中葉。以揚雄、班固為代表。4. 轉變期:東漢中葉以後。以張衡為代表。
    • 2:06:26 103.
  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  • 2:07:11 104.
      客日:「將以八月之望,與諸侯遠方交游兄弟,並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。至則未見濤之形也,徒觀水力之所到,則恤然足以駭矣。觀其所駕軼者,所擢拔者,所揚汨者,所溫汾者,所滌汔者,雖有心略辭給,固未能縷形其所由然也。怳兮忽兮,聊兮慓兮,混汩汩兮。忽兮慌兮,俶兮儻兮,浩瀇瀁兮,慌曠曠兮。秉意乎南山,通望乎東海﹔虹洞兮蒼天,極慮乎涯涘。流攬無窮,歸神日母。汩乘流而下降兮 ,或不知其所止。或紛紜其流折兮,忽繆往而不來。……」
    • 2:07:12 105.
      Slide 36
    • 2:07:14 106.
  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  • 2:11:03 107.
      貳、議論散文※漢代的議論散文以漢初上書為始。1. 上書之名始見《文選》,屬於政論性質的散文。其性質以實用為目的,企圖說服對方,故與戰國策士的游說之辭相通,作者又往往誇耀自己,或表現志節,或表現關心,因此,一些作品也帶有感情色彩。2. 漢初尚黃老,政治氣氛較寛鬆,其文章較能暢所欲言,當時的儒家人物也兼有戰國縱橫家之風,頗多上書帝王或藩王之作品,能以策士的激切指責時病,最切現實政治,文章多半事理通達而言辭駿發。
    • 2:11:07 108.
      3. 此時文風與戰國不同者在於戰國策士之辭多浮誇詭辯,漢初文章多半論証充分而嚴謹,邏輯詳密。漢初文人總結歷史的興亡,文章經常以史論兼政論,以冷靜客觀之筆而兼有熱烈情感。
    • 2:11:08 109.
      ※漢代的議論散文名家有:1. 高祖時:陸賈《新語》2. 文、景帝時:賈山〈至言〉、賈誼、鼂錯上書陳政事,枚乘、鄒陽上吳王書等等。◎按:武帝以前儒家,如陸賈、賈山、賈誼皆沾染戰國策士風格,故文章激切而有文采。3. 武帝以後:上書皆成諌議一流,文采氣勢,皆不如前。4. 東漢:王充《論衡》、仲長統《昌言》、劉邵《人物志》皆各有成就。
    • 2:11:09 110.
      一、陸賈《新語》:1. 為漢高祖說明「秦所以失天下,我所以得之者何,及古成敗之國」。凡著十二篇,每奏一篇,高帝未嘗不稱善。2. 儒士兼策士之風。
    • 2:11:12 111.
      二、鄒陽(?-前129)1. 漢初與枚乘等人俱仕吳,皆以文辯著名,曾上書吳王,諫阻謀反,吳不不納,去而之梁。2. 其文廣徵博喻,說理透辟,文采與氣勢兼勝,頗得戰國策士之風,而尤富情感,辭多駢麗,開啟漢以來華麗整齊的文士之文。3. 重要作品:〈上吳王書〉、〈獄中上書自明〉。
    • 2:11:14 112.
      三、賈誼(前201-168)1. 生平:參漢賦部分。2. 謀篇嚴密,說理切至,情感充沛,善於鋪陳排比,誇張渲染,頗得戰國文章之氣勢。3. 重要篇章: a.《過秦論》分上、中、下三篇,總結秦朝滅亡的原因是「仁義不施,而攻守之勢異也。」(本篇善用鋪陳及誇張,文學性質很高) b.《論治安策》(又名《陳政事疏》),陳述漢朝統治的不良現象,並提出解決之道。
    • 2:11:17 113.
      四、晁錯(前200-154): 1. 屬於以儒為體,以法為用的人物。文章文采雖稍不及賈誼,然而平實謹嚴,論點深刻。2. 重要篇章:〈論貴粟疏〉、〈言兵事疏〉、〈守邊勸農疏〉、〈賢良文學對策〉等,尤以〈論貴粟疏〉為要。
    • 2:11:18 114.
      五、王充(27-97?)《論衡》1. 東漢人,會稽上虞人,作過下層官吏,晚年家居著書。著有《論衡》等書。生平詳見課本。2. 其書中土無傳,蔡邕入吳始得之,恒祕玩以為談助。其後王朗為會稽太守,及還許下,時人稱其才進。乃得《論衡》之益。此書遂見流傳。3. 具獨立思想,雖推崇孔孟,然亦針對其論之不妥處加以批判。其文尚實用,求通俗淺近,然亦多駢儷,求深入淺出,重視論証的邏輯辨析,有時稍嫌冗漫。
    • 2:11:19 115.
      4. 文學理論要點:a. 推崇文儒:以著作者為文儒(文學之士),說經者為世儒(經學者),並且推崇文儒。此見解開啟魏晉南北朝以來文學自覺的風氣。b. 主張語文一致:文句雖多駢儷,然而辭語則力求淺近,力主文章應通俗易懂,行文深入淺出。c. 文應有內容,尚實用:主張文應有補於世,要華質相符,戒浮華。d. 文不應貴古賤今:以為文有今古,古未必優,今未必劣,引申則以為文學應貴創造,反對模擬。※除尚實用為儒家傳統主張外,其餘三點皆屬首創,故可稱為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開山巨匠。
    • 2:11:23 116.
      五、王充(27-97?)《論衡》1. 東漢人,會稽上虞人,作過下層官吏,晚年家居著書。著有《論衡》等書。生平詳見課本。2. 其書中土無傳,蔡邕入吳始得之,恒祕玩以為談助。其後王朗為會稽太守,及還許下,時人稱其才進。乃得《論衡》之益。此書遂見流傳。3. 具獨立思想,雖推崇孔孟,然亦針對其論之不妥處加以批判。其文尚實用,求通俗淺近,然亦多駢儷,求深入淺出,重視論証的邏輯辨析,有時稍嫌冗漫。
    • 2:11:28 117.
      4. 文學理論要點:a. 推崇文儒:以著作者為文儒(文學之士),說經者為世儒(經學者),並且推崇文儒。此見解開啟魏晉南北朝以來文學自覺的風氣。b. 主張語文一致:文句雖多駢儷,然而辭語則力求淺近,力主文章應通俗易懂,行文深入淺出。c. 文應有內容,尚實用:主張文應有補於世,要華質相符,戒浮華。d. 文不應貴古賤今:以為文有今古,古未必優,今未必劣,引申則以為文學應貴創造,反對模擬。※除尚實用為儒家傳統主張外,其餘三點皆屬首創,故可稱為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開山巨匠。
    • 2:11:54 118.
      五、王充(27-97?)《論衡》1. 東漢人,會稽上虞人,作過下層官吏,晚年家居著書。著有《論衡》等書。生平詳見課本。2. 其書中土無傳,蔡邕入吳始得之,恒祕玩以為談助。其後王朗為會稽太守,及還許下,時人稱其才進。乃得《論衡》之益。此書遂見流傳。3. 具獨立思想,雖推崇孔孟,然亦針對其論之不妥處加以批判。其文尚實用,求通俗淺近,然亦多駢儷,求深入淺出,重視論証的邏輯辨析,有時稍嫌冗漫。
    • 2:11:55 119.
      四、晁錯(前200-154): 1. 屬於以儒為體,以法為用的人物。文章文采雖稍不及賈誼,然而平實謹嚴,論點深刻。2. 重要篇章:〈論貴粟疏〉、〈言兵事疏〉、〈守邊勸農疏〉、〈賢良文學對策〉等,尤以〈論貴粟疏〉為要。
    • 2:11:59 120.
      三、賈誼(前201-168)1. 生平:參漢賦部分。2. 謀篇嚴密,說理切至,情感充沛,善於鋪陳排比,誇張渲染,頗得戰國文章之氣勢。3. 重要篇章: a.《過秦論》分上、中、下三篇,總結秦朝滅亡的原因是「仁義不施,而攻守之勢異也。」(本篇善用鋪陳及誇張,文學性質很高) b.《論治安策》(又名《陳政事疏》),陳述漢朝統治的不良現象,並提出解決之道。
    • 2:12:02 121.
      二、鄒陽(?-前129)1. 漢初與枚乘等人俱仕吳,皆以文辯著名,曾上書吳王,諫阻謀反,吳不不納,去而之梁。2. 其文廣徵博喻,說理透辟,文采與氣勢兼勝,頗得戰國策士之風,而尤富情感,辭多駢麗,開啟漢以來華麗整齊的文士之文。3. 重要作品:〈上吳王書〉、〈獄中上書自明〉。
    • 2:12:04 122.
      一、陸賈《新語》:1. 為漢高祖說明「秦所以失天下,我所以得之者何,及古成敗之國」。凡著十二篇,每奏一篇,高帝未嘗不稱善。2. 儒士兼策士之風。
    • 2:12:11 123.
      二、鄒陽(?-前129)1. 漢初與枚乘等人俱仕吳,皆以文辯著名,曾上書吳王,諫阻謀反,吳不不納,去而之梁。2. 其文廣徵博喻,說理透辟,文采與氣勢兼勝,頗得戰國策士之風,而尤富情感,辭多駢麗,開啟漢以來華麗整齊的文士之文。3. 重要作品:〈上吳王書〉、〈獄中上書自明〉。
    • 2:12:14 124.
      三、賈誼(前201-168)1. 生平:參漢賦部分。2. 謀篇嚴密,說理切至,情感充沛,善於鋪陳排比,誇張渲染,頗得戰國文章之氣勢。3. 重要篇章: a.《過秦論》分上、中、下三篇,總結秦朝滅亡的原因是「仁義不施,而攻守之勢異也。」(本篇善用鋪陳及誇張,文學性質很高) b.《論治安策》(又名《陳政事疏》),陳述漢朝統治的不良現象,並提出解決之道。
    • 2:12:25 125.
      四、晁錯(前200-154): 1. 屬於以儒為體,以法為用的人物。文章文采雖稍不及賈誼,然而平實謹嚴,論點深刻。2. 重要篇章:〈論貴粟疏〉、〈言兵事疏〉、〈守邊勸農疏〉、〈賢良文學對策〉等,尤以〈論貴粟疏〉為要。
    • 2:12:38 126.
      三、賈誼(前201-168)1. 生平:參漢賦部分。2. 謀篇嚴密,說理切至,情感充沛,善於鋪陳排比,誇張渲染,頗得戰國文章之氣勢。3. 重要篇章: a.《過秦論》分上、中、下三篇,總結秦朝滅亡的原因是「仁義不施,而攻守之勢異也。」(本篇善用鋪陳及誇張,文學性質很高) b.《論治安策》(又名《陳政事疏》),陳述漢朝統治的不良現象,並提出解決之道。
    • 2:14:17 127.
      二、鄒陽(?-前129)1. 漢初與枚乘等人俱仕吳,皆以文辯著名,曾上書吳王,諫阻謀反,吳不不納,去而之梁。2. 其文廣徵博喻,說理透辟,文采與氣勢兼勝,頗得戰國策士之風,而尤富情感,辭多駢麗,開啟漢以來華麗整齊的文士之文。3. 重要作品:〈上吳王書〉、〈獄中上書自明〉。
    • 2:14:22 128.
      一、陸賈《新語》:1. 為漢高祖說明「秦所以失天下,我所以得之者何,及古成敗之國」。凡著十二篇,每奏一篇,高帝未嘗不稱善。2. 儒士兼策士之風。
    • 2:14:51 129.
      ** after 第七講 漢代散文.ppt
    • 2:16:02 130.
      一、淵源
    • 2:16:29 131.
      如《漢書》中所載:○漢高祖戚夫人〈戚夫人歌〉子為王,母為虜,終日舂薄暮,相與死為伍。相離三千里,當誰使告汝?○〈李延年歌〉北方有佳人,絕世而獨立。一顧傾人城,再顧傾人國。寧不知傾城與傾國,佳人難再得。
    • 2:16:29 132.
      ○《漢書》卷72〈王貢兩龔鮑傳〉引俗諺 何以孝弟為?多財而光榮; 何以禮義為?史書而仕宦? 何以謹慎為?勇猛而臨官。○《漢書》卷275〈五行志〉成帝時歌謠 邪徑敗良田,讒口亂善人。 桂樹華不實,黃爵巢其顛。 故為人所羨,今為人所憐。
    • 2:16:30 133.
      a. 可見漢初幾十年間,民間的謠諺自然地傾向五言的句子。b. 武帝成立樂府後,蒐集各地歌謠,今存之相和歌辭,如〈江南可採蓮〉、〈雞鳴長歌行〉、〈相逢行〉、〈步出夏門行〉、〈折楊柳行〉、〈豔歌行〉、〈長歌行〉等,皆是極純熟的五言歌辭,這些歌辭雖然年代無法考証,但其中應有部份是武帝時所採錄的。再由民間歌詩,影響詩人,因而有五言詩的產生。2. 東漢之世,因樂府民歌盛行五言,五言詩進展神速。
    • 2:16:30 134.
      〈西門行〉本辭 出西門,步念之:今日不作樂,當待何時?逮為樂,逮為樂,當及時。何能愁怫鬱,當復待來茲。釀美酒,炙肥牛,請呼心所歡,可用解憂愁。人生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苦夜長,何不秉燭遊?遊行去去如雲除,弊車贏馬為自儲。〈生年不滿百〉—古詩十九首之十五 生年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夜苦長,何不秉燭遊?為樂當及時,何能待來茲?愚者愛惜費,但為後世嗤。仙人王子喬,難可與等期。後一首顯由前一首改編,〈西門行〉雖以五言為主,但仍雜有五、七言,純為民歌本色。後一首乃純五言,句法整齊。
    • 2:16:31 135.
      a. 可見漢初幾十年間,民間的謠諺自然地傾向五言的句子。b. 武帝成立樂府後,蒐集各地歌謠,今存之相和歌辭,如〈江南可採蓮〉、〈雞鳴長歌行〉、〈相逢行〉、〈步出夏門行〉、〈折楊柳行〉、〈豔歌行〉、〈長歌行〉等,皆是極純熟的五言歌辭,這些歌辭雖然年代無法考証,但其中應有部份是武帝時所採錄的。再由民間歌詩,影響詩人,因而有五言詩的產生。2. 東漢之世,因樂府民歌盛行五言,五言詩進展神速。
    • 2:17:12 136.
      〈西門行〉本辭 出西門,步念之:今日不作樂,當待何時?逮為樂,逮為樂,當及時。何能愁怫鬱,當復待來茲。釀美酒,炙肥牛,請呼心所歡,可用解憂愁。人生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苦夜長,何不秉燭遊?遊行去去如雲除,弊車贏馬為自儲。〈生年不滿百〉—古詩十九首之十五 生年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夜苦長,何不秉燭遊?為樂當及時,何能待來茲?愚者愛惜費,但為後世嗤。仙人王子喬,難可與等期。後一首顯由前一首改編,〈西門行〉雖以五言為主,但仍雜有五、七言,純為民歌本色。後一首乃純五言,句法整齊。
    • 2:17:13 137.
      (二)、起源問題
    • 2:17:24 138.
      ** after 第八講 漢代詩歌-彩色版.ppt
    • 2:17:47 139.
      4. 《漢書》中皆無枚乘或蘇李之詩,所錄之五言作品,若非樸拙的民歌、謠諺,其最早之作品乃班固之〈詠史詩〉,又相當質木無文。以詩歌發展來說,班固〈詠史詩〉比較像五言詩初起的狀態。西漢之五言詩尚在醞釀期,東漢前,班固之世,五言詩始告成立,完全成熟應待東漢末期。
    • 2:18:31 140.
      其四 燭燭晨明月,馥馥我蘭芳。 芬馨良夜發,隨風聞我堂。 征夫懷遠路,遊子戀故鄉。 寒冬十二月,晨起踐嚴霜。 俯觀江漢流,仰視浮雲翔。 良友遠離別,各在天一方。 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長。 嘉會難兩遇,懽樂殊未央。 願君崇令德,隨時愛景光。
    • 2:18:31 141.
      其三 結髮為夫妻,恩愛兩不疑。歡娛在今夕,嬿婉及良時。征夫懷往路,起視夜何其?參辰皆已沒,去去從此辭。行役在戰場,相見未有期。握手一長歎,淚為生別滋。努力愛春華,莫忘歡樂時。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
    • 2:18:32 142.
      其二 黃鵠一遠別,千里顧徘徊。胡馬失其群,思心常依依。何況雙飛龍,羽翼臨當乖。幸有絃歌曲,可以喻中懷。請為遊子吟,泠泠一何悲!絲竹厲清聲,慷慨有餘哀。長歌正激烈,中心愴以摧。欲展清商曲,念子不能歸。俛仰內傷心,淚下不可揮。願為雙黃鵠,送子俱遠飛。
    • 2:18:32 143.
      蘇子卿詩四首
    • 2:18:32 144.
      其三攜手上河梁,遊子暮何之?徘徊蹊路側,悢悢不得辭。行人難久留,各言長相思。安知非日月,弦望自有時。努力崇明德,皓首以為期。
    • 2:18:33 145.
      3). 蘇李詩李少卿詩三首良時不再至,離別在須臾。屏營衢路側,執手野踟躕。仰視浮雲馳,奄忽互相踰。風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長當從此別,且復立斯須。欲因晨風發,送子以賤軀。嘉會難再遇,三載為千秋。臨河濯長纓,念子悵悠悠。遠望悲風至,對酒不能酬。行人懷往路,何以慰我愁?獨有盈觴酒,與子結綢繆。
    • 2:18:33 146.
      a. 其中抒寫朋友夫妻離別之情,行役戰場之苦,與蘇李贈別的事無關。b. 詩中所寫「江漢」、「河梁」、「山海」、「中州」等語,更與蘇李二人當日的情事和行蹤不合。c. 《漢書.蘇武傳》載:「陵起舞,歌曰:『徑萬里兮度沙幕,為君將兮奮匈奴。路窮絕兮矢刃摧,士眾滅兮名已隤,老母已死,雖欲報恩將安歸?』」何以不載此五言詩? d. 就西漢五言詩發展情形觀察,實難相信景帝、武帝時已有如此成熟之五言詩。所以這組詩應為後人假託,或者是無名氏古詩的一部分,被訛傳為蘇李的作品。
    • 2:18:33 147.
      2). 懷疑反對者:《文心雕龍.明詩篇》:「至成帝品錄,三百餘篇,朝章國采,亦云周備,而辭人遺翰,莫見五言。所以李陵、班婕妤見疑於後代也。」宋至清,疑者頗多。例如:
    • 2:18:34 148.
      3. 蘇武、李陵贈答詩1). 主張起於蘇李贈答:《文選》、《詩品》《文選》卷29有〈李陵與蘇武詩〉三首,又有〈蘇武詩〉四首《詩品.序》:「逮漢李陵,始著五言之目矣。」
    • 2:18:34 149.
      2). 懷疑反對的: 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》存疑,〈明詩篇〉曰:「古詩佳麗,或稱枚叔。」 梁.蕭統《昭明文選》收十九首,不著枚乘之名。 梁.鍾嶸《詩品.序》:「王、揚、枚、馬之徒,辭賦競爽,而吟詠靡聞。」  ──不認為枚乘有詩歌作品。以上都是除陵同時代而稍早之作。
    • 2:18:34 150.
      2. 枚乘詩是否可能為五言詩始祖?1). 主張起於枚乘者:梁.徐陵《玉臺新詠》,收古詩十九首中的八首加上〈蘭若生春陽〉一首,合題為枚乘雜詩。按:八首為〈西北有高樓〉、〈東城高且長〉、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青青河畔草〉、〈庭前有奇樹〉、〈迢迢牽牛星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。
    • 2:18:35 151.
      (二)、起源問題
    • 2:18:35 152.
      〈西門行〉本辭 出西門,步念之:今日不作樂,當待何時?逮為樂,逮為樂,當及時。何能愁怫鬱,當復待來茲。釀美酒,炙肥牛,請呼心所歡,可用解憂愁。人生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苦夜長,何不秉燭遊?遊行去去如雲除,弊車贏馬為自儲。〈生年不滿百〉—古詩十九首之十五 生年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晝短夜苦長,何不秉燭遊?為樂當及時,何能待來茲?愚者愛惜費,但為後世嗤。仙人王子喬,難可與等期。後一首顯由前一首改編,〈西門行〉雖以五言為主,但仍雜有五、七言,純為民歌本色。後一首乃純五言,句法整齊。
    • 2:18:37 153.
      ** after 第八講 漢代詩歌-彩色版.ppt
    • 2:18:41 154.
      (二)、起源問題
    • 2:19:06 155.
      2. 枚乘詩是否可能為五言詩始祖?1). 主張起於枚乘者:梁.徐陵《玉臺新詠》,收古詩十九首中的八首加上〈蘭若生春陽〉一首,合題為枚乘雜詩。按:八首為〈西北有高樓〉、〈東城高且長〉、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青青河畔草〉、〈庭前有奇樹〉、〈迢迢牽牛星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。
    • 2:19:17 156.
      2). 懷疑反對的: 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》存疑,〈明詩篇〉曰:「古詩佳麗,或稱枚叔。」 梁.蕭統《昭明文選》收十九首,不著枚乘之名。 梁.鍾嶸《詩品.序》:「王、揚、枚、馬之徒,辭賦競爽,而吟詠靡聞。」  ──不認為枚乘有詩歌作品。以上都是除陵同時代而稍早之作。
    • 2:19:27 157.
      3. 蘇武、李陵贈答詩1). 主張起於蘇李贈答:《文選》、《詩品》《文選》卷29有〈李陵與蘇武詩〉三首,又有〈蘇武詩〉四首《詩品.序》:「逮漢李陵,始著五言之目矣。」
    • 2:19:27 158.
      2). 懷疑反對者:《文心雕龍.明詩篇》:「至成帝品錄,三百餘篇,朝章國采,亦云周備,而辭人遺翰,莫見五言。所以李陵、班婕妤見疑於後代也。」宋至清,疑者頗多。例如:
    • 2:19:28 159.
      a. 其中抒寫朋友夫妻離別之情,行役戰場之苦,與蘇李贈別的事無關。b. 詩中所寫「江漢」、「河梁」、「山海」、「中州」等語,更與蘇李二人當日的情事和行蹤不合。c. 《漢書.蘇武傳》載:「陵起舞,歌曰:『徑萬里兮度沙幕,為君將兮奮匈奴。路窮絕兮矢刃摧,士眾滅兮名已隤,老母已死,雖欲報恩將安歸?』」何以不載此五言詩? d. 就西漢五言詩發展情形觀察,實難相信景帝、武帝時已有如此成熟之五言詩。所以這組詩應為後人假託,或者是無名氏古詩的一部分,被訛傳為蘇李的作品。
    • 2:19:30 160.
      3). 蘇李詩李少卿詩三首良時不再至,離別在須臾。屏營衢路側,執手野踟躕。仰視浮雲馳,奄忽互相踰。風波一失所,各在天一隅。長當從此別,且復立斯須。欲因晨風發,送子以賤軀。嘉會難再遇,三載為千秋。臨河濯長纓,念子悵悠悠。遠望悲風至,對酒不能酬。行人懷往路,何以慰我愁?獨有盈觴酒,與子結綢繆。
    • 2:19:30 161.
      其三攜手上河梁,遊子暮何之?徘徊蹊路側,悢悢不得辭。行人難久留,各言長相思。安知非日月,弦望自有時。努力崇明德,皓首以為期。
    • 2:19:31 162.
      蘇子卿詩四首
    • 2:19:32 163.
      其二 黃鵠一遠別,千里顧徘徊。胡馬失其群,思心常依依。何況雙飛龍,羽翼臨當乖。幸有絃歌曲,可以喻中懷。請為遊子吟,泠泠一何悲!絲竹厲清聲,慷慨有餘哀。長歌正激烈,中心愴以摧。欲展清商曲,念子不能歸。俛仰內傷心,淚下不可揮。願為雙黃鵠,送子俱遠飛。
    • 2:19:32 164.
      其三 結髮為夫妻,恩愛兩不疑。歡娛在今夕,嬿婉及良時。征夫懷往路,起視夜何其?參辰皆已沒,去去從此辭。行役在戰場,相見未有期。握手一長歎,淚為生別滋。努力愛春華,莫忘歡樂時。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
    • 2:19:32 165.
      其四 燭燭晨明月,馥馥我蘭芳。 芬馨良夜發,隨風聞我堂。 征夫懷遠路,遊子戀故鄉。 寒冬十二月,晨起踐嚴霜。 俯觀江漢流,仰視浮雲翔。 良友遠離別,各在天一方。 山海隔中州,相去悠且長。 嘉會難兩遇,懽樂殊未央。 願君崇令德,隨時愛景光。
    • 2:19:34 166.
      ** after 第八講 漢代詩歌-彩色版.ppt
    • 2:19:41 167.
      二、古詩十九首
    • 2:19:58 168.
      (二)、產生年代及作者
    • 2:20:12 169.
      3.《昭明文選》卷29古詩十九首李善注:「並云古詩,蓋不知作者。或云枚乘,疑不能明也。詩云:『驅車上東門。』又云 :『遊戲宛與洛。』此則辭兼東都,非 盡是承明矣。昭明以失其姓氏,故編在 李陵之上。」主張:
    • 2:20:13 170.
      4. 第七首 明月皎夜光,促織鳴東壁。玉衡指孟冬, 眾星何歷歷。白露沾野草,時節忽復易。 秋蟬鳴樹間,玄鳥逝安適。昔我同門友, 高舉振六翮。不念攜手好,棄我如遺跡。 南箕北有斗,牽牛不負軛。良無盤石固, 虛名復何益? 全詩敘述秋景。5. 以十九首之內容、形式、技巧觀察,應產生於班固之後,建安之前。
    • 2:20:14 171.
      「玉衡指孟冬」意指:
    • 2:20:15 172.
      3.「孟冬」指方位
    • 2:20:16 173.
      5. 以十九首之內容、形式、技巧觀察,應產生於班固之後,建安之前。
    • 2:20:19 174.
      (三)、主要內涵與技巧
    • 2:21:10 175.
      1). 離情相思之苦:如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等。2). 失志不遇之悲:如〈明月皎月光〉、〈西北有高樓〉等。3). 人生無常之嘆:如〈迴車駕言邁〉等4). 及時行樂之思:如〈生年不滿百〉、〈驅車上東門〉、〈青青陵上柏〉
    • 2:21:14 176.
      (三)、主要內涵與技巧
    • 2:21:16 177.
      1). 離情相思之苦:如〈行行重行行〉、〈涉江采芙蓉〉、〈明月何皎皎〉等。2). 失志不遇之悲:如〈明月皎月光〉、〈西北有高樓〉等。3). 人生無常之嘆:如〈迴車駕言邁〉等4). 及時行樂之思:如〈生年不滿百〉、〈驅車上東門〉、〈青青陵上柏〉
    • 2:21:29 178.
     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,與君生別離。相去萬餘里,各在天一涯。道路阻且長,會面安可知?胡馬依北風,越鳥巢南枝。相去日已遠,衣帶日已緩。浮雲蔽白日,遊子不顧返。思君令人老,歲月忽已晚。棄捐勿複道,努力加餐飯。《楚辭‧九歌‧少司命》:「悲莫悲兮生別離,樂莫樂兮新相知」
    • 2:21:30 179.
      2. 技巧:
    • 2:22:37 180.
      (四)、文學地位
    • 2:22:48 181.
      3. 奠定中國詩歌抒情特質: 抒發對人生普遍性的情懷的哀感 與漢樂府以敘事為基調不同,往往按感情變化、思緒起伏為敘寫內容,從各種角度抒發情懷。 抒情方式以含蓄溫婉為主,與樂府民歌之率直不同。
    • 2:22:53 182.
      4. 譜出中國詩歌悲哀基調: 展示一般文人士子遊宦生涯中的普遍悲情 對光陰流逝,人生短促無常的生命意識 奠定中國感傷文學的基礎,也開啟中國文學以悲為美的審美趣味。
    • 2:22:59 183.
      三、敘事詩
    • 2:23:01 184.
      4. 譜出中國詩歌悲哀基調: 展示一般文人士子遊宦生涯中的普遍悲情 對光陰流逝,人生短促無常的生命意識 奠定中國感傷文學的基礎,也開啟中國文學以悲為美的審美趣味。
    • 2:23:10 185.
      三、敘事詩
    • 2:23:17 186.
      3. 五言詩興起後,因詩體靈活,可能發展敘事詩。班固〈詠史詩〉一方面代表五言詩之成立,一方面也代表五言敘事之嘗試成功。4. 樂府有許多以敘事為主的作品,對於五言詩之興起,以及敘事詩的發展,有促進之功。
    • 2:23:19 187.
      (二)、悲憤詩
    • 2:23:20 188.
  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  • 2:23:21 189.
      清.沈德潛《古詩源》卷4曰:「共一千七百八 十五字,古今一首長詩也。淋淋漓漓,反反覆 覆,雜述十數人口中語,而各肖其聲音面目, 豈非化工之筆!」1). 中國古典詩中罕見的長篇敘事詩。2). 人物眾多,形象鮮明,對話生動,流露講唱 文學的痕跡。3). 情節波瀾起伏。4). 塑造漢代婦女理想化身。5). 控訴社會倫理壓抑人性,表達對男女主角的 憐憫。
    • 2:23:21 190.
  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  • 2:23:22 191.
      (二)、悲憤詩
    • 2:23:22 192.
  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  • 2:23:23 193.
      (二)、悲憤詩
    • 2:23:24 194.
      3. 五言詩興起後,因詩體靈活,可能發展敘事詩。班固〈詠史詩〉一方面代表五言詩之成立,一方面也代表五言敘事之嘗試成功。4. 樂府有許多以敘事為主的作品,對於五言詩之興起,以及敘事詩的發展,有促進之功。
    • 2:23:25 195.
      三、敘事詩
    • 2:23:32 196.
      3. 五言詩興起後,因詩體靈活,可能發展敘事詩。班固〈詠史詩〉一方面代表五言詩之成立,一方面也代表五言敘事之嘗試成功。4. 樂府有許多以敘事為主的作品,對於五言詩之興起,以及敘事詩的發展,有促進之功。
    • 2:23:47 197.
      (二)、悲憤詩
    • 2:23:49 198.
  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  • 2:23:54 199.
      清.沈德潛《古詩源》卷4曰:「共一千七百八 十五字,古今一首長詩也。淋淋漓漓,反反覆 覆,雜述十數人口中語,而各肖其聲音面目, 豈非化工之筆!」1). 中國古典詩中罕見的長篇敘事詩。2). 人物眾多,形象鮮明,對話生動,流露講唱 文學的痕跡。3). 情節波瀾起伏。4). 塑造漢代婦女理想化身。5). 控訴社會倫理壓抑人性,表達對男女主角的 憐憫。
    • 2:24:01 200.
  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  • 2:24:06 201.
      (二)、悲憤詩
    • 2:24:13 202.
      (三)、〈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〉(孔雀東南飛)
    • 2:24:14 203.
      清.沈德潛《古詩源》卷4曰:「共一千七百八 十五字,古今一首長詩也。淋淋漓漓,反反覆 覆,雜述十數人口中語,而各肖其聲音面目, 豈非化工之筆!」1). 中國古典詩中罕見的長篇敘事詩。2). 人物眾多,形象鮮明,對話生動,流露講唱 文學的痕跡。3). 情節波瀾起伏。4). 塑造漢代婦女理想化身。5). 控訴社會倫理壓抑人性,表達對男女主角的 憐憫。
    • 2:26:59 204.
      ** after 第八講 漢代詩歌-彩色版.ppt
    位置
    資料夾名稱
    陳恬儀
    發表人
    陳恬儀
    單位
    powercam.fju.edu.tw (root)
    建立
    2022-12-19 21:22:57
    最近修訂
    2022-12-19 22:14:16
    長度
    2:27:14
    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