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00:00
1.
index 1
-
34:04
2.
index 2
-
50:22
3.
魏代文學二
-
50:42
4.
一、正始玄風(一)、政治局面:恐怖黑暗1. 明帝死,齊王芳即位,改元正始(240-248)年方八歲。曹爽(宗室)與司馬懿受遺詔輔政,展開激烈鬥爭。鬥爭過程中,曹爽被殺,何晏等文人並受誅戮,史稱「天下名士去其半」。隨即曹芳被廢,繼任的曹髦其後亦被殺,最後司馬炎廢元帝曹奐,篡魏立晉。
-
51:55
5.
2. 司馬氏為了篡位,一方面標榜「名教」,推崇儒家「立名分以定尊卑」的人倫秩序,但另一方面又鎮壓異已,殘酷屠殺不依附自己的人。
-
52:40
6.
(二)、時代思潮:崇尚老莊1. 時代黑暗,儒家思想鬆動,老莊思想大盛。2. 老莊思想崇尚自然、珍視個人身心逍遙自適1).以其玄虛,不涉世事,可表示沒有政治野心,避免禍患; 2). 如嵇康、阮籍之流,以老莊之學做為對抗名教的依據。
-
56:48
7.
2. 司馬氏為了篡位,一方面標榜「名教」,推崇儒家「立名分以定尊卑」的人倫秩序,但另一方面又鎮壓異已,殘酷屠殺不依附自己的人。
-
58:27
8.
(二)、時代思潮:崇尚老莊1. 時代黑暗,儒家思想鬆動,老莊思想大盛。2. 老莊思想崇尚自然、珍視個人身心逍遙自適1).以其玄虛,不涉世事,可表示沒有政治野心,避免禍患; 2). 如嵇康、阮籍之流,以老莊之學做為對抗名教的依據。
-
58:30
9.
3. 清談之風初始,如何晏、王弼之徒,皆以研理明道為旨;其後漸漸成為辯論之行,以清談為沽名釣譽之工具。4. 正始談玄之風,源於何晏、王弼等,然至竹林七賢互相標題,其流始廣。
-
58:30
10.
(三)、文學現象:詩雜仙心1. 劉勰《文心雕龍.明詩》:「正始明道,詩雜仙心。何晏之徒,率多浮淺。唯嵇志清峻,阮旨遙深,故能標焉。」 「詩雜仙心」即指詩歌受老、莊玄學影響,內容多為道家虛浮之言。2. 建安文學面對現實人生,積極用世,正始詩人則相反,力求在玄思冥想中領悟人生,求取安慰。
-
1:00:04
11.
3. 表現出憂生傷時,畏禍避世之情,嚮往超越現實,自由逍遙。4. 其關懷已經從群體和社稷轉向自我的安危和節操,由積極用世的儒家轉向道離的離世超脫。5. 文學代表:嵇康、阮籍
-
1:01:48
12.
二、嵇康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 (二)、文學表現:嵇志清峻1. 存詩五十多首,其〈贈兄秀才入軍詩〉十八章(四言)、〈五言贈秀才詩〉(五言)、〈答二郭詩三首〉(五言)〈憂憤詩〉(四言)等,皆具代表性。2. 其書信如〈與山巨源絕交書〉以「七不堪」、「二甚不可」來表達自己厭惡官場與世俗之情,具傲岸精神,志高文偉。
-
1:01:58
13.
** after 魏代文學.ppt
-
1:17:18
14.
二、嵇康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 (二)、文學表現:嵇志清峻1. 存詩五十多首,其〈贈兄秀才入軍詩〉十八章(四言)、〈五言贈秀才詩〉(五言)、〈答二郭詩三首〉(五言)〈憂憤詩〉(四言)等,皆具代表性。2. 其書信如〈與山巨源絕交書〉以「七不堪」、「二甚不可」來表達自己厭惡官場與世俗之情,具傲岸精神,志高文偉。
-
1:18:50
15.
3. 其詩文屢屢表示自已對仕宦與世俗之厭惡,既是個人心高氣傲的人格表現,也顯出「雋俠」之氣。4. 劉勰《文心雕龍》:「叔夜雋俠,故興高而采烈。」指其為人俊爽而有俠義,故詩歌感發力強,文辭剛烈。又說「嵇志清峻」,清即清遠,峻即「峻切」。
-
1:20:14
16.
二、嵇康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 (二)、文學表現:嵇志清峻1. 存詩五十多首,其〈贈兄秀才入軍詩〉十八章(四言)、〈五言贈秀才詩〉(五言)、〈答二郭詩三首〉(五言)〈憂憤詩〉(四言)等,皆具代表性。2. 其書信如〈與山巨源絕交書〉以「七不堪」、「二甚不可」來表達自己厭惡官場與世俗之情,具傲岸精神,志高文偉。
-
1:20:16
17.
3. 其詩文屢屢表示自已對仕宦與世俗之厭惡,既是個人心高氣傲的人格表現,也顯出「雋俠」之氣。4. 劉勰《文心雕龍》:「叔夜雋俠,故興高而采烈。」指其為人俊爽而有俠義,故詩歌感發力強,文辭剛烈。又說「嵇志清峻」,清即清遠,峻即「峻切」。
-
1:20:17
18.
5. 鍾嶸《詩品》「頗似魏文,過為峻切。訐直露才,傷淵雅之致。然託喻清遠,良有鑒裁,亦未失高流矣。」主要在於其詩歌多半抒發個人的感憤之情,並且文筆直接,有言必盡,不為婉轉之調。6. 大體說來,嵇康四言較佳,故《詩品》列於中品。
-
1:20:18
19.
3. 其詩文屢屢表示自已對仕宦與世俗之厭惡,既是個人心高氣傲的人格表現,也顯出「雋俠」之氣。4. 劉勰《文心雕龍》:「叔夜雋俠,故興高而采烈。」指其為人俊爽而有俠義,故詩歌感發力強,文辭剛烈。又說「嵇志清峻」,清即清遠,峻即「峻切」。
-
1:32:53
20.
5. 鍾嶸《詩品》「頗似魏文,過為峻切。訐直露才,傷淵雅之致。然託喻清遠,良有鑒裁,亦未失高流矣。」主要在於其詩歌多半抒發個人的感憤之情,並且文筆直接,有言必盡,不為婉轉之調。6. 大體說來,嵇康四言較佳,故《詩品》列於中品。
-
1:34:23
21.
〈贈秀才入軍詩〉其四 息徒蘭圃,秣馬華山。 流磻平皋,垂綸長川。 目送歸鴻,手揮五絃。 俯仰自得,游心泰玄。 嘉彼釣叟,得魚忘筌。 郢人逝矣,誰與盡言?
-
1:43:08
22.
〈幽憤詩〉 嗟余薄祜,少遭不造。哀煢靡識,越在繈褓。母兄鞠育,有慈無威。恃愛肆姐,不訓不師。爰及冠帶,馮寵自放。抗心希古,任其所尚。託好老莊,賤物貴身。志在守樸,養素全真。曰余不敏,好善闇人。
-
1:43:24
23.
……惟此褊心,顯明臧否。感悟思愆,怛若創痏。欲寡其過,謗議沸騰。性不傷物,頻致怨憎。昔慚柳惠,今愧孫登。內負宿心,外恧良朋。咨予不淑,嬰累多虞。匪降自天,寔由頑疏。理弊患結,卒致囹圄。對答鄙訊,縶此幽阻。實恥訟免,時不我與。雖曰義直,神辱志沮。澡身滄浪,豈云能補。嗈嗈鳴鴈,奮翼北遊。順時而動,得意忘憂。嗟我憤歎,曾莫能儔。事與願違,遘茲淹留。窮達有命,亦又何求。
-
1:43:36
24.
……煌煌靈芝,一年三秀。予獨何為,有志不就。懲難思復,心焉內疚。庶勗將來,無馨無臭。采薇山阿,散髮巖岫。永嘯長吟,頤性養壽。
-
1:43:37
25.
7. 其論說文如〈養生論〉、〈聲無哀樂論〉、〈難自然好學論〉、〈管蔡論〉、〈明膽論〉等。皆議論犀利,邏輯嚴密,往往與舊說相反對,而且析理綿密,長於思辨,氣勢壯。
-
1:44:09
26.
三、阮籍(一)、生平:參課本 (二)、文學表現:阮旨遙深1. 今存詩均題名〈詠懷詩〉,有五言八十二首,四言十三首。2. 「詠懷」猶如「言志」、「述懷」,非針對某個別具體事件而寫,而是吟詠個人情懷。阮籍〈詠懷詩〉內容廣泛,非一時一地之作。不外刺譏時政,感嘆人生,歌頌老、 莊,嚮往仙界,即阮籍一生在險惡環境 中,經驗到的複雜情懷之總滙。
-
1:45:26
27.
** after 魏代文學.ppt
-
1:45:45
28.
三、阮籍(一)、生平:參課本 (二)、文學表現:阮旨遙深1. 今存詩均題名〈詠懷詩〉,有五言八十二首,四言十三首。2. 「詠懷」猶如「言志」、「述懷」,非針對某個別具體事件而寫,而是吟詠個人情懷。阮籍〈詠懷詩〉內容廣泛,非一時一地之作。不外刺譏時政,感嘆人生,歌頌老、 莊,嚮往仙界,即阮籍一生在險惡環境 中,經驗到的複雜情懷之總滙。
-
1:46:40
29.
** after 魏代文學.ppt
-
1:56:26
30.
三、阮籍(一)、生平:參課本 (二)、文學表現:阮旨遙深1. 今存詩均題名〈詠懷詩〉,有五言八十二首,四言十三首。2. 「詠懷」猶如「言志」、「述懷」,非針對某個別具體事件而寫,而是吟詠個人情懷。阮籍〈詠懷詩〉內容廣泛,非一時一地之作。不外刺譏時政,感嘆人生,歌頌老、 莊,嚮往仙界,即阮籍一生在險惡環境 中,經驗到的複雜情懷之總滙。
-
1:59:13
31.
3. 蕭統《昭明文選》將「詠懷」視為一種文類,收錄其中十七首。4. 《昭明文選》李善注曰:「嗣宗身仕亂朝,常恐罹亂遇禍,因茲發詠,故每有憂生之嗟。雖志在刺譏,而文多隱避,百代之下,難以情測。」
-
2:00:52
32.
5. 鍾嶸《詩品》置於上品,以為「言在耳目之內,情寄八荒之表。洋洋會乎風雅,使人忘其鄙近,自致遠大。頗多感慨之詞。厥旨淵放,歸趣難求。」6. 劉勰《文心雕龍.明詩》提到:「嵇志清峻,阮旨遙深」,可以對比出二人風格的明顯差異。7. 由於阮籍詩歸趣難求,文多隱避,展示出傳統詩論所推崇的含蓄蘊藉風格。
-
2:03:32
33.
※大量運用比興、寄託、象徵手法 展現含蓄的美感 缺點:詩意過度隱晦
-
2:04:02
34.
8. 〈詠懷詩〉其一 夜中不能寐,起坐彈鳴琴。 薄帷鑒明月,清風吹我襟。 孤鴻號外野,翔鳥鳴北林。 徘徊將何見,憂思獨傷心。※ 註:《詩.秦風.晨風》: 「鴥彼晨風,郁彼北林。 未見君子,憂心欽欽。」
-
2:12:01
35.
※大量運用比興、寄託、象徵手法 展現含蓄的美感 缺點:詩意過度隱晦
-
2:12:02
36.
5. 鍾嶸《詩品》置於上品,以為「言在耳目之內,情寄八荒之表。洋洋會乎風雅,使人忘其鄙近,自致遠大。頗多感慨之詞。厥旨淵放,歸趣難求。」6. 劉勰《文心雕龍.明詩》提到:「嵇志清峻,阮旨遙深」,可以對比出二人風格的明顯差異。7. 由於阮籍詩歸趣難求,文多隱避,展示出傳統詩論所推崇的含蓄蘊藉風格。
-
2:12:38
37.
※大量運用比興、寄託、象徵手法 展現含蓄的美感 缺點:詩意過度隱晦
-
2:12:40
38.
8. 〈詠懷詩〉其一 夜中不能寐,起坐彈鳴琴。 薄帷鑒明月,清風吹我襟。 孤鴻號外野,翔鳥鳴北林。 徘徊將何見,憂思獨傷心。※ 註:《詩.秦風.晨風》: 「鴥彼晨風,郁彼北林。 未見君子,憂心欽欽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