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00:00 1.
    index 1
  • 05:30 2.
    2.洞簫賦:(1). 為專詠一物的詠物賦。在此前,荀子〈蠶〉、〈雲〉二賦辭句簡樸,且多隱語,僅具詠物雛形。賈誼〈旱雲賦〉採鋪敘手法,但是是託物寓意,非純詠物。(2). 描寫簫的制成,吹蕭者的感情、姿態,簫聲的高低變化及其感染力,都很生動。(3). 首尾騷體,中間以騷體為主,雜以散文的排比句(4). 多用「於是」、「故」、「或」、「若乃」、「其」、「是以」、「則」等虛詞提挈、轉折,使之具有散文氣勢。(5). 鋪敘周至,採駢偶句法,使形式整齊美觀,為六朝唯美文學埋下種子。
  • 12:00 3.
    例: 朝露清泠而隕其側兮,玉液浸潤而承其根。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,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顛。秋蜩不食抱樸(木皮)而長吟兮,玄猨(猿)悲嘯搜索(往來)乎其閒。處幽隱而奧庰(屏,隱蔽也)兮,密漠泊(密而相連狀)以獺猭(連延狀)。惟詳察其素體兮,宜清靜而弗諠。
  • 15:25 4.
    ※附:俳諧文1. 〈僮約〉:寓言賦。警戒強悍的奴僕,不要輕侮軟弱的主人,否則會有嚴厲苛刻的主人來收拾他。描寫生動、形象化,接近口語。2. 〈責鬚髯奴辭〉:作者可能也是王襃。
  • 17:25 5.
    五、揚雄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
  • 18:35 6.
    (二)、主張與特色:1. 摹擬主義,主張讀千賦則善賦。2. 其後認為賦無法盡到諷喻的任務,反而是「不免於勸」。批評賦是「童子雕蟲篆刻」「壯夫不為」。3. 較少稀奇古怪的名物羅列,善用長句,使氣勢遒勁,又善於練字,喜用經傳成語。
  • 22:23 7.
    (三)、作品1. 反離騷2. 甘泉賦3. 河東賦4. 羽獵賦5. 長楊賦 ※以上四篇是有諷諌之意,用意婉曲,詞多蘊藉。較少稀奇古怪的名物羅列,善用長句,使氣勢遒勁,又善於練字,喜用經傳成語。6 解嘲:形式效法東方朔〈答客難〉,為問答體散文賦。7. 太玄賦:極類東漢人口吻,不能確定是否揚雄作。8. 逐貧賦:9. 蜀都賦:開啟京都賦的寫作題材(其後有班固〈兩都賦〉、張衡〈兩京賦〉、左思〈三都賦〉)。
  • 29:05 8.
    六、班固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 (二)、作品:1. 兩都賦: (1). 結構擬〈上林〉,用「西都賓」和「東都主人」對話,表達對都雍、都洛兩種主張的意見,重點在強調東都的制度之美,以建立新的京都意識。 (2). 取材倣〈蜀都〉(京都類的賦)。 (3). 文句頗多兩兩相對,呈現整鍊風格。2. 幽通賦:擬離騷3. 答賓戲:仿東方朔〈答客難〉,揚雄〈解嘲〉4. 竹扇賦:全用七言
  • 34:01 9.
    七、張衡(一)、生平:參課本
  • 48:46 10.
    (二)、作品: 1. 二京賦(西京賦+東京賦)2. 南都賦3. 應間:仿〈答客難〉4. 思玄賦、溫泉賦、觀舞賦:楚辭體5. 歸田賦、髑髏賦、冢賦:清新短章,為漢賦別開畦徑。
  • 50:30 11.
    ※兩漢散文賦至此轉變:1. 篇幅:變短2. 內容:由詠宮殿游獵京都變為個人抒發情志3. 作風:堆砌誇飾,鋪采摛文,到平淺自然,清麗可誦4. 句法:散行變為對偶5. 散文賦與楚辭賦有合流的現象
  • 52:11 12.
    ※漢賦發展趨勢1. 漢初賦家:漢朝初年。賈誼、枚乘為代表。2. 全盛期:武、宣、元、成帝時期。作家以司馬相如、王襃為代表。3. 模擬期:西漢末到東漢中葉。以揚雄、班固為代表。4. 轉變期:東漢中葉以後。以張衡為代表。
  • 54:53 13.
    ※兩漢散文賦至此轉變:1. 篇幅:變短2. 內容:由詠宮殿游獵京都變為個人抒發情志3. 作風:堆砌誇飾,鋪采摛文,到平淺自然,清麗可誦4. 句法:散行變為對偶5. 散文賦與楚辭賦有合流的現象
  • 54:55 14.
    (二)、作品: 1. 二京賦(西京賦+東京賦)2. 南都賦3. 應間:仿〈答客難〉4. 思玄賦、溫泉賦、觀舞賦:楚辭體5. 歸田賦、髑髏賦、冢賦:清新短章,為漢賦別開畦徑。
  • 55:47 15.
    ※兩漢散文賦至此轉變:1. 篇幅:變短2. 內容:由詠宮殿游獵京都變為個人抒發情志3. 作風:堆砌誇飾,鋪采摛文,到平淺自然,清麗可誦4. 句法:散行變為對偶5. 散文賦與楚辭賦有合流的現象
  • 55:48 16.
    ※漢賦發展趨勢1. 漢初賦家:漢朝初年。賈誼、枚乘為代表。2. 全盛期:武、宣、元、成帝時期。作家以司馬相如、王襃為代表。3. 模擬期:西漢末到東漢中葉。以揚雄、班固為代表。4. 轉變期:東漢中葉以後。以張衡為代表。
  • 57:10 17.
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• 57:30 18.
    第七講 漢代散文
  • 57:52 19.
    壹、歷史散文
  • 58:14 20.
    一、司馬遷與《史記》 (一)、作者:詳課本 (二)、名稱、取材與體例1. 漢人稱「太史公」、「太史公書」、「太史公記」,至晉朝簡稱為「史記」,遂以此定名。2. 取材:範圍廣泛,包括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國語》、《左傳》、《戰國策》及諸子之書外,還有宮廷專藏的文獻檔案(法令、誥告、詔令、奏議等),及民間流傳及私家收藏的古文書傳。又經司馬遷親自訪問,實地考察的資料,其父親司馬談生前蒐集的資料等。
  • 1:02:28 21.
    3. 體例:開創紀傳體的先例(為我國正史的通用體例)。 (1). 本紀十二卷 (2). 表 (3). 書 (4). 世家 (5). 列傳
  • 1:09:00 22.
    (三)、史記的文學特色及影響1. 以「人」為本位:是人創作歷史,為歷史的主角  「本紀」、「列傳」均以人物為中心,故被譽為傳記文學之祖。2 描寫人物,形象突出,為後世文學(如古典小說)人物形象與性格塑造奠定傳統 (1). 善於外貌形態的點染 (2). 性格特徵的刻劃:   傳主及非傳主皆具鮮明個性   對話言談、俗語、動作舉止…… (3). 人物類型的建立(合傳、類傳) (4). 善於描寫環境氛圍,以突顯人物性格
  • 1:12:57 23.
    3. 對生命深刻的思考及對命運的反省,文中具有抒情的特性4. 文筆疏宕從容,為唐宋「古文」立典範5. 為古典小說格式體制與敘述模式立下典範 (1). 格式體制: 如傳、記名篇 開頭交待傳主鄉里、家世……,結尾交待結局 有些傳紀正文前會交待序言,篇末又有論贊:重視非故事情節的部分
  • 1:22:18 24.
    (2). 敘述模式 第三人稱與客觀立場 時間順序與敘述角度(個人傳紀依時間序列敘述,類傳則以同型人物的共同特色為重點,不重視時間過程的始與終)
  • 1:23:23 25.
    二、漢書 (一)、作者1. 班彪著《史記後傳》六十五篇,續記《史記》所無的漢代史事。2. 班固以《史記》漢代部分+班彪《史記後傳》為基礎,寫成《漢書》。3. 班昭、馬續:完成「表」、「天文志」。
  • 1:23:35 26.
    index 2
  • 1:24:49 27.
    (二)、體例1. 我國第一部斷代史: 起:〈本紀〉始於漢高祖元年,但敘述上是從秦末寫起,故書中有〈陳涉傳〉、〈項羽傳〉。 迄:王莽地皇四年。2. 體例依仿《史記》,為紀傳體,但有修正 本紀 志:改書為志,尤以〈藝文志〉對後世學術研究貢獻甚大。 表 傳
  • 1:26:39 28.
    (三)、史漢比較
  • 1:28:56 29.
    Slide 11
  • 1:30:57 30.
    貳、議論散文※漢代的議論散文以漢初上書為始。1. 上書之名始見《文選》,屬於政論性質的散文。其性質以實用為目的,企圖說服對方,故與戰國策士的游說之辭相通,作者又往往誇耀自己,或表現志節,或表現關心,因此,一些作品也帶有感情色彩。2. 漢初尚黃老,政治氣氛較寛鬆,其文章較能暢所欲言,當時的儒家人物也兼有戰國縱橫家之風,頗多上書帝王或藩王之作品,能以策士的激切指責時病,最切現實政治,文章多半事理通達而言辭駿發。
  • 1:36:02 31.
    3. 此時文風與戰國不同者在於戰國策士之辭多浮誇詭辯,漢初文章多半論証充分而嚴謹,邏輯詳密。漢初文人總結歷史的興亡,文章經常以史論兼政論,以冷靜客觀之筆而兼有熱烈情感。
  • 1:37:03 32.
    ※漢代的議論散文名家有:1. 高祖時:陸賈《新語》2. 文、景帝時:賈山〈至言〉、賈誼、鼂錯上書陳政事,枚乘、鄒陽上吳王書等等。◎按:武帝以前儒家,如陸賈、賈山、賈誼皆沾染戰國策士風格,故文章激切而有文采。3. 武帝以後:上書皆成諌議一流,文采氣勢,皆不如前。4. 東漢:王充《論衡》、仲長統《昌言》、劉邵《人物志》皆各有成就。
  • 1:38:54 33.
    一、陸賈《新語》:1. 為漢高祖說明「秦所以失天下,我所以得之者何,及古成敗之國」。凡著十二篇,每奏一篇,高帝未嘗不稱善。2. 儒士兼策士之風。
  • 1:46:50 34.
    二、鄒陽(?-前129)1. 漢初與枚乘等人俱仕吳,皆以文辯著名,曾上書吳王,諫阻謀反,吳不不納,去而之梁。2. 其文廣徵博喻,說理透辟,文采與氣勢兼勝,頗得戰國策士之風,而尤富情感,辭多駢麗,開啟漢以來華麗整齊的文士之文。3. 重要作品:〈上吳王書〉、〈獄中上書自明〉。
  • 1:48:35 35.
    三、賈誼(前201-168)1. 生平:參漢賦部分。2. 謀篇嚴密,說理切至,情感充沛,善於鋪陳排比,誇張渲染,頗得戰國文章之氣勢。3. 重要篇章: a.《過秦論》分上、中、下三篇,總結秦朝滅亡的原因是「仁義不施,而攻守之勢異也。」(本篇善用鋪陳及誇張,文學性質很高) b.《論治安策》(又名《陳政事疏》),陳述漢朝統治的不良現象,並提出解決之道。
  • 1:51:38 36.
    四、晁錯(前200-154): 1. 屬於以儒為體,以法為用的人物。文章文采雖稍不及賈誼,然而平實謹嚴,論點深刻。2. 重要篇章:〈論貴粟疏〉、〈言兵事疏〉、〈守邊勸農疏〉、〈賢良文學對策〉等,尤以〈論貴粟疏〉為要。
  • 1:51:40 37.
    三、賈誼(前201-168)1. 生平:參漢賦部分。2. 謀篇嚴密,說理切至,情感充沛,善於鋪陳排比,誇張渲染,頗得戰國文章之氣勢。3. 重要篇章: a.《過秦論》分上、中、下三篇,總結秦朝滅亡的原因是「仁義不施,而攻守之勢異也。」(本篇善用鋪陳及誇張,文學性質很高) b.《論治安策》(又名《陳政事疏》),陳述漢朝統治的不良現象,並提出解決之道。
  • 1:51:47 38.
    四、晁錯(前200-154): 1. 屬於以儒為體,以法為用的人物。文章文采雖稍不及賈誼,然而平實謹嚴,論點深刻。2. 重要篇章:〈論貴粟疏〉、〈言兵事疏〉、〈守邊勸農疏〉、〈賢良文學對策〉等,尤以〈論貴粟疏〉為要。
  • 1:53:38 39.
    五、王充(27-97?)《論衡》1. 東漢人,會稽上虞人,作過下層官吏,晚年家居著書。著有《論衡》等書。生平詳見課本。2. 其書中土無傳,蔡邕入吳始得之,恒祕玩以為談助。其後王朗為會稽太守,及還許下,時人稱其才進。乃得《論衡》之益。此書遂見流傳。3. 具獨立思想,雖推崇孔孟,然亦針對其論之不妥處加以批判。其文尚實用,求通俗淺近,然亦多駢儷,求深入淺出,重視論証的邏輯辨析,有時稍嫌冗漫。
  • 1:59:39 40.
    4. 文學理論要點:a. 推崇文儒:以著作者為文儒(文學之士),說經者為世儒(經學者),並且推崇文儒。此見解開啟魏晉南北朝以來文學自覺的風氣。b. 主張語文一致:文句雖多駢儷,然而辭語則力求淺近,力主文章應通俗易懂,行文深入淺出。c. 文應有內容,尚實用:主張文應有補於世,要華質相符,戒浮華。d. 文不應貴古賤今:以為文有今古,古未必優,今未必劣,引申則以為文學應貴創造,反對模擬。※除尚實用為儒家傳統主張外,其餘三點皆屬首創,故可稱為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開山巨匠。
  • 2:03:40 41.
    六、仲長統(180-220)《昌言》1. 漢末人,博涉群書,贍於文辭,敢直言,獻帝時參曹操軍事。每論說古今及時俗行事,恒發憤嘆息,因著論名曰《昌言》,凡十三篇,十餘萬言。2. 《昌言》全書已佚,《後漢書》本傳載有〈理亂〉、〈損益〉、〈法誡〉三篇,另可輯得部分文字。3. 批判現實、歷史,言辭激切,崇尚老莊,開啟魏晉通脫之風。然其文頗涉俳麗,漸開魏晉以下文風。※漢代重要的文類有賦、散文(歷史散文和議論散文)、詩歌(樂府及古詩)。
  • 2:07:11 42.
    ** after 第七講 漢代散文.ppt
  • 2:07:25 43.
    壹、漢初詩歌 一、祭祀燕饗之樂:朝廷、宗廟之雅樂  ※例:高祖唐山夫人〈安世房中歌〉 二、諷諭勸戒:人臣之詩  ※例:韋孟(前225?)〈諷諌詩〉 三、楚歌體
  • 2:10:12 44.
    一、祭祀燕饗之樂:朝廷、宗廟之雅樂※例:高祖唐山夫人〈安世房中歌〉漢高祖唐山夫人據楚聲而作漢初雅樂的代表。「房」者,祠堂,房中祠樂即宗廟所用,故內容多標榜孝道。共十七章,其中有十三章為四言體,三言體有三章,雜言一章。雖以四言為主,但體式上已經出現或三言,或四言,或三七雜言的變化,並在場景描寫上沾染了楚文化善幻想的色彩。
  • 2:10:13 45.
    壹、漢初詩歌 一、祭祀燕饗之樂:朝廷、宗廟之雅樂  ※例:高祖唐山夫人〈安世房中歌〉 二、諷諭勸戒:人臣之詩  ※例:韋孟(前225?)〈諷諌詩〉 三、楚歌體
  • 索引
  • 筆記
  • 討論
  • 全螢幕
文學史1101122
長度: 2:10:17, 瀏覽: 592, 最近修訂: 2021-11-22
    • 00:00 1.
      index 1
    • 05:30 2.
      2.洞簫賦:(1). 為專詠一物的詠物賦。在此前,荀子〈蠶〉、〈雲〉二賦辭句簡樸,且多隱語,僅具詠物雛形。賈誼〈旱雲賦〉採鋪敘手法,但是是託物寓意,非純詠物。(2). 描寫簫的制成,吹蕭者的感情、姿態,簫聲的高低變化及其感染力,都很生動。(3). 首尾騷體,中間以騷體為主,雜以散文的排比句(4). 多用「於是」、「故」、「或」、「若乃」、「其」、「是以」、「則」等虛詞提挈、轉折,使之具有散文氣勢。(5). 鋪敘周至,採駢偶句法,使形式整齊美觀,為六朝唯美文學埋下種子。
    • 12:00 3.
      例: 朝露清泠而隕其側兮,玉液浸潤而承其根。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,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顛。秋蜩不食抱樸(木皮)而長吟兮,玄猨(猿)悲嘯搜索(往來)乎其閒。處幽隱而奧庰(屏,隱蔽也)兮,密漠泊(密而相連狀)以獺猭(連延狀)。惟詳察其素體兮,宜清靜而弗諠。
    • 15:25 4.
      ※附:俳諧文1. 〈僮約〉:寓言賦。警戒強悍的奴僕,不要輕侮軟弱的主人,否則會有嚴厲苛刻的主人來收拾他。描寫生動、形象化,接近口語。2. 〈責鬚髯奴辭〉:作者可能也是王襃。
    • 17:25 5.
      五、揚雄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
    • 18:35 6.
      (二)、主張與特色:1. 摹擬主義,主張讀千賦則善賦。2. 其後認為賦無法盡到諷喻的任務,反而是「不免於勸」。批評賦是「童子雕蟲篆刻」「壯夫不為」。3. 較少稀奇古怪的名物羅列,善用長句,使氣勢遒勁,又善於練字,喜用經傳成語。
    • 22:23 7.
      (三)、作品1. 反離騷2. 甘泉賦3. 河東賦4. 羽獵賦5. 長楊賦 ※以上四篇是有諷諌之意,用意婉曲,詞多蘊藉。較少稀奇古怪的名物羅列,善用長句,使氣勢遒勁,又善於練字,喜用經傳成語。6 解嘲:形式效法東方朔〈答客難〉,為問答體散文賦。7. 太玄賦:極類東漢人口吻,不能確定是否揚雄作。8. 逐貧賦:9. 蜀都賦:開啟京都賦的寫作題材(其後有班固〈兩都賦〉、張衡〈兩京賦〉、左思〈三都賦〉)。
    • 29:05 8.
      六、班固 (一)、生平:參課本 (二)、作品:1. 兩都賦: (1). 結構擬〈上林〉,用「西都賓」和「東都主人」對話,表達對都雍、都洛兩種主張的意見,重點在強調東都的制度之美,以建立新的京都意識。 (2). 取材倣〈蜀都〉(京都類的賦)。 (3). 文句頗多兩兩相對,呈現整鍊風格。2. 幽通賦:擬離騷3. 答賓戲:仿東方朔〈答客難〉,揚雄〈解嘲〉4. 竹扇賦:全用七言
    • 34:01 9.
      七、張衡(一)、生平:參課本
    • 48:46 10.
      (二)、作品: 1. 二京賦(西京賦+東京賦)2. 南都賦3. 應間:仿〈答客難〉4. 思玄賦、溫泉賦、觀舞賦:楚辭體5. 歸田賦、髑髏賦、冢賦:清新短章,為漢賦別開畦徑。
    • 50:30 11.
      ※兩漢散文賦至此轉變:1. 篇幅:變短2. 內容:由詠宮殿游獵京都變為個人抒發情志3. 作風:堆砌誇飾,鋪采摛文,到平淺自然,清麗可誦4. 句法:散行變為對偶5. 散文賦與楚辭賦有合流的現象
    • 52:11 12.
      ※漢賦發展趨勢1. 漢初賦家:漢朝初年。賈誼、枚乘為代表。2. 全盛期:武、宣、元、成帝時期。作家以司馬相如、王襃為代表。3. 模擬期:西漢末到東漢中葉。以揚雄、班固為代表。4. 轉變期:東漢中葉以後。以張衡為代表。
    • 54:53 13.
      ※兩漢散文賦至此轉變:1. 篇幅:變短2. 內容:由詠宮殿游獵京都變為個人抒發情志3. 作風:堆砌誇飾,鋪采摛文,到平淺自然,清麗可誦4. 句法:散行變為對偶5. 散文賦與楚辭賦有合流的現象
    • 54:55 14.
      (二)、作品: 1. 二京賦(西京賦+東京賦)2. 南都賦3. 應間:仿〈答客難〉4. 思玄賦、溫泉賦、觀舞賦:楚辭體5. 歸田賦、髑髏賦、冢賦:清新短章,為漢賦別開畦徑。
    • 55:47 15.
      ※兩漢散文賦至此轉變:1. 篇幅:變短2. 內容:由詠宮殿游獵京都變為個人抒發情志3. 作風:堆砌誇飾,鋪采摛文,到平淺自然,清麗可誦4. 句法:散行變為對偶5. 散文賦與楚辭賦有合流的現象
    • 55:48 16.
      ※漢賦發展趨勢1. 漢初賦家:漢朝初年。賈誼、枚乘為代表。2. 全盛期:武、宣、元、成帝時期。作家以司馬相如、王襃為代表。3. 模擬期:西漢末到東漢中葉。以揚雄、班固為代表。4. 轉變期:東漢中葉以後。以張衡為代表。
    • 57:10 17.
      ** after 第六講 漢賦.ppt
    • 57:30 18.
      第七講 漢代散文
    • 57:52 19.
      壹、歷史散文
    • 58:14 20.
      一、司馬遷與《史記》 (一)、作者:詳課本 (二)、名稱、取材與體例1. 漢人稱「太史公」、「太史公書」、「太史公記」,至晉朝簡稱為「史記」,遂以此定名。2. 取材:範圍廣泛,包括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國語》、《左傳》、《戰國策》及諸子之書外,還有宮廷專藏的文獻檔案(法令、誥告、詔令、奏議等),及民間流傳及私家收藏的古文書傳。又經司馬遷親自訪問,實地考察的資料,其父親司馬談生前蒐集的資料等。
    • 1:02:28 21.
      3. 體例:開創紀傳體的先例(為我國正史的通用體例)。 (1). 本紀十二卷 (2). 表 (3). 書 (4). 世家 (5). 列傳
    • 1:09:00 22.
      (三)、史記的文學特色及影響1. 以「人」為本位:是人創作歷史,為歷史的主角  「本紀」、「列傳」均以人物為中心,故被譽為傳記文學之祖。2 描寫人物,形象突出,為後世文學(如古典小說)人物形象與性格塑造奠定傳統 (1). 善於外貌形態的點染 (2). 性格特徵的刻劃:   傳主及非傳主皆具鮮明個性   對話言談、俗語、動作舉止…… (3). 人物類型的建立(合傳、類傳) (4). 善於描寫環境氛圍,以突顯人物性格
    • 1:12:57 23.
      3. 對生命深刻的思考及對命運的反省,文中具有抒情的特性4. 文筆疏宕從容,為唐宋「古文」立典範5. 為古典小說格式體制與敘述模式立下典範 (1). 格式體制: 如傳、記名篇 開頭交待傳主鄉里、家世……,結尾交待結局 有些傳紀正文前會交待序言,篇末又有論贊:重視非故事情節的部分
    • 1:22:18 24.
      (2). 敘述模式 第三人稱與客觀立場 時間順序與敘述角度(個人傳紀依時間序列敘述,類傳則以同型人物的共同特色為重點,不重視時間過程的始與終)
    • 1:23:23 25.
      二、漢書 (一)、作者1. 班彪著《史記後傳》六十五篇,續記《史記》所無的漢代史事。2. 班固以《史記》漢代部分+班彪《史記後傳》為基礎,寫成《漢書》。3. 班昭、馬續:完成「表」、「天文志」。
    • 1:23:35 26.
      index 2
    • 1:24:49 27.
      (二)、體例1. 我國第一部斷代史: 起:〈本紀〉始於漢高祖元年,但敘述上是從秦末寫起,故書中有〈陳涉傳〉、〈項羽傳〉。 迄:王莽地皇四年。2. 體例依仿《史記》,為紀傳體,但有修正 本紀 志:改書為志,尤以〈藝文志〉對後世學術研究貢獻甚大。 表 傳
    • 1:26:39 28.
      (三)、史漢比較
    • 1:28:56 29.
      Slide 11
    • 1:30:57 30.
      貳、議論散文※漢代的議論散文以漢初上書為始。1. 上書之名始見《文選》,屬於政論性質的散文。其性質以實用為目的,企圖說服對方,故與戰國策士的游說之辭相通,作者又往往誇耀自己,或表現志節,或表現關心,因此,一些作品也帶有感情色彩。2. 漢初尚黃老,政治氣氛較寛鬆,其文章較能暢所欲言,當時的儒家人物也兼有戰國縱橫家之風,頗多上書帝王或藩王之作品,能以策士的激切指責時病,最切現實政治,文章多半事理通達而言辭駿發。
    • 1:36:02 31.
      3. 此時文風與戰國不同者在於戰國策士之辭多浮誇詭辯,漢初文章多半論証充分而嚴謹,邏輯詳密。漢初文人總結歷史的興亡,文章經常以史論兼政論,以冷靜客觀之筆而兼有熱烈情感。
    • 1:37:03 32.
      ※漢代的議論散文名家有:1. 高祖時:陸賈《新語》2. 文、景帝時:賈山〈至言〉、賈誼、鼂錯上書陳政事,枚乘、鄒陽上吳王書等等。◎按:武帝以前儒家,如陸賈、賈山、賈誼皆沾染戰國策士風格,故文章激切而有文采。3. 武帝以後:上書皆成諌議一流,文采氣勢,皆不如前。4. 東漢:王充《論衡》、仲長統《昌言》、劉邵《人物志》皆各有成就。
    • 1:38:54 33.
      一、陸賈《新語》:1. 為漢高祖說明「秦所以失天下,我所以得之者何,及古成敗之國」。凡著十二篇,每奏一篇,高帝未嘗不稱善。2. 儒士兼策士之風。
    • 1:46:50 34.
      二、鄒陽(?-前129)1. 漢初與枚乘等人俱仕吳,皆以文辯著名,曾上書吳王,諫阻謀反,吳不不納,去而之梁。2. 其文廣徵博喻,說理透辟,文采與氣勢兼勝,頗得戰國策士之風,而尤富情感,辭多駢麗,開啟漢以來華麗整齊的文士之文。3. 重要作品:〈上吳王書〉、〈獄中上書自明〉。
    • 1:48:35 35.
      三、賈誼(前201-168)1. 生平:參漢賦部分。2. 謀篇嚴密,說理切至,情感充沛,善於鋪陳排比,誇張渲染,頗得戰國文章之氣勢。3. 重要篇章: a.《過秦論》分上、中、下三篇,總結秦朝滅亡的原因是「仁義不施,而攻守之勢異也。」(本篇善用鋪陳及誇張,文學性質很高) b.《論治安策》(又名《陳政事疏》),陳述漢朝統治的不良現象,並提出解決之道。
    • 1:51:38 36.
      四、晁錯(前200-154): 1. 屬於以儒為體,以法為用的人物。文章文采雖稍不及賈誼,然而平實謹嚴,論點深刻。2. 重要篇章:〈論貴粟疏〉、〈言兵事疏〉、〈守邊勸農疏〉、〈賢良文學對策〉等,尤以〈論貴粟疏〉為要。
    • 1:51:40 37.
      三、賈誼(前201-168)1. 生平:參漢賦部分。2. 謀篇嚴密,說理切至,情感充沛,善於鋪陳排比,誇張渲染,頗得戰國文章之氣勢。3. 重要篇章: a.《過秦論》分上、中、下三篇,總結秦朝滅亡的原因是「仁義不施,而攻守之勢異也。」(本篇善用鋪陳及誇張,文學性質很高) b.《論治安策》(又名《陳政事疏》),陳述漢朝統治的不良現象,並提出解決之道。
    • 1:51:47 38.
      四、晁錯(前200-154): 1. 屬於以儒為體,以法為用的人物。文章文采雖稍不及賈誼,然而平實謹嚴,論點深刻。2. 重要篇章:〈論貴粟疏〉、〈言兵事疏〉、〈守邊勸農疏〉、〈賢良文學對策〉等,尤以〈論貴粟疏〉為要。
    • 1:53:38 39.
      五、王充(27-97?)《論衡》1. 東漢人,會稽上虞人,作過下層官吏,晚年家居著書。著有《論衡》等書。生平詳見課本。2. 其書中土無傳,蔡邕入吳始得之,恒祕玩以為談助。其後王朗為會稽太守,及還許下,時人稱其才進。乃得《論衡》之益。此書遂見流傳。3. 具獨立思想,雖推崇孔孟,然亦針對其論之不妥處加以批判。其文尚實用,求通俗淺近,然亦多駢儷,求深入淺出,重視論証的邏輯辨析,有時稍嫌冗漫。
    • 1:59:39 40.
      4. 文學理論要點:a. 推崇文儒:以著作者為文儒(文學之士),說經者為世儒(經學者),並且推崇文儒。此見解開啟魏晉南北朝以來文學自覺的風氣。b. 主張語文一致:文句雖多駢儷,然而辭語則力求淺近,力主文章應通俗易懂,行文深入淺出。c. 文應有內容,尚實用:主張文應有補於世,要華質相符,戒浮華。d. 文不應貴古賤今:以為文有今古,古未必優,今未必劣,引申則以為文學應貴創造,反對模擬。※除尚實用為儒家傳統主張外,其餘三點皆屬首創,故可稱為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開山巨匠。
    • 2:03:40 41.
      六、仲長統(180-220)《昌言》1. 漢末人,博涉群書,贍於文辭,敢直言,獻帝時參曹操軍事。每論說古今及時俗行事,恒發憤嘆息,因著論名曰《昌言》,凡十三篇,十餘萬言。2. 《昌言》全書已佚,《後漢書》本傳載有〈理亂〉、〈損益〉、〈法誡〉三篇,另可輯得部分文字。3. 批判現實、歷史,言辭激切,崇尚老莊,開啟魏晉通脫之風。然其文頗涉俳麗,漸開魏晉以下文風。※漢代重要的文類有賦、散文(歷史散文和議論散文)、詩歌(樂府及古詩)。
    • 2:07:11 42.
      ** after 第七講 漢代散文.ppt
    • 2:07:25 43.
      壹、漢初詩歌 一、祭祀燕饗之樂:朝廷、宗廟之雅樂  ※例:高祖唐山夫人〈安世房中歌〉 二、諷諭勸戒:人臣之詩  ※例:韋孟(前225?)〈諷諌詩〉 三、楚歌體
    • 2:10:12 44.
      一、祭祀燕饗之樂:朝廷、宗廟之雅樂※例:高祖唐山夫人〈安世房中歌〉漢高祖唐山夫人據楚聲而作漢初雅樂的代表。「房」者,祠堂,房中祠樂即宗廟所用,故內容多標榜孝道。共十七章,其中有十三章為四言體,三言體有三章,雜言一章。雖以四言為主,但體式上已經出現或三言,或四言,或三七雜言的變化,並在場景描寫上沾染了楚文化善幻想的色彩。
    • 2:10:13 45.
      壹、漢初詩歌 一、祭祀燕饗之樂:朝廷、宗廟之雅樂  ※例:高祖唐山夫人〈安世房中歌〉 二、諷諭勸戒:人臣之詩  ※例:韋孟(前225?)〈諷諌詩〉 三、楚歌體
    位置
    資料夾名稱
    陳恬儀
    發表人
    陳恬儀
    單位
    powercam.fju.edu.tw (root)
    建立
    2021-11-22 21:19:36
    最近修訂
    2021-11-22 22:50:12
    長度
    2:10:17
    更多